李普 朱厚澤攝
紫陽逝世引起的政治風波仍然在擴大,這一點可能是北京決策當局所料未及的。他們顯然希望八寶山能成為告別這場噩夢的終點,但是,他們錯了。在愈演愈烈的抗議和悼念浪潮中,趙紫陽先生的舊部、朋友,成為最引人矚目的力量之一。這些年屆古稀的老人,終於徹底站起來了,在他們的晚年,藉著趙紫陽的政治悲劇,成為政治良知的代言人。他們證明了自己無愧於趙紫陽的朋友,無愧於早年對中國自由和解放的理想,更無愧於我們這個時代;或者說,他們真的應該使我們這個時代感到羞愧,使這個充滿年輕的名利之徒的時代感到羞愧。趙紫陽先生在九泉之下應該為這些名字感到安慰,胡績偉、李普、李銳、彭迪,更不用說鮑同和林牧等人了。我相信,隨著清明節和六四的到來,會有更多的人站起來,為趙紫陽,為這個彎曲背謬的國家和時代,也為自己。人們容忍太長時間了,也沒有時間再等了。
在這些老人中,胡績偉、李普、李銳三位老先生是我比較熟悉的,特別是胡績偉先生和李普先生,我們還有過一段時間的朝夕相處。這次使我特別感動的是李普先生。因為胡績偉先生能站出來發言,是我意料之中的。而李普先生的政治態度一直比較溫和。不過仔細回想,也應該在意料之中。
李普先生是一位很和善、幽默的老人,他的人生經歷也非常坎坷,但他談起來卻非常平靜。李普先生的夫人叫瀋容,她談起一家人在文革時期的遭遇,讓我感到非常難過。李普先生的祖上與曾國藩的湘軍有密切的關係,他是湖南人。抗戰以後他在湖南「參加革命」,後來到重慶新華社,與周恩來等在一起工作。「解放戰爭」時期曾作為「劉鄧大軍」的隨軍記者,從此與劉伯承建立了長期的友情。1949年以後,他在中南局、中宣部、新華社工作,離休前是新華社副社長。李普先生也是1989年上街支持學生的兩位部長級幹部之一,因此六四後受到過批評,後來在李瑞環等人的建議下才勉強過關。
李普先生用「曾與美人橋上別」(劉禹錫詩)來形容自己的一生:早年追求民主和自由,中間卻陷入了反民主、反自由的政治運動幾十年,晚年又重新開始追求民主和自由。他說的「美人」,就是指「民主和自由」。事實上,「曾與美人橋上別」,幾乎是林彪事件以來、文革以來,特別是六四以來,中共黨內高知中的開明人士共同的經歷,包括已故的李慎之先生,和原中宣部部長朱厚澤先生、以及趙紫陽的朋友杜潤生先生。不過李普先生總是謙虛地說自己相比之下是後(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