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豐富多彩的死去(在海外看中國)

作者:du_parc 發表:2005-11-16 21:2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大卡車「痛快地」一次性「收割」了20多條人命,而且都是豆蔻年華的少年,這血腥的事實居然又發生在我的祖國,作為中國人,我本已經麻木的心靈再次找回了久違的震顫。
很多貓友也許不知道,在海外媒體的對中國的報導中,負面消息是主流(也許對CCTV的選擇「投桃報李」?)提到中國的事兒七成都以casualty(傷亡)為內容,看看國內自己呢?吸引眼球的多半也是傷亡。拋開政治因素,很多在老外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故隨便都能在中國發生,因此中國的casualty才極具新聞價值。的確,中國人喪命的方式太過離奇,大家可以沉痛的回顧一下:近期的在公路上,卡車寶馬各展雄風,男女老幼均不能倖免,尤其是最應該受到保護的青少年往往是最大的犧牲品,而在國外,青少年享有最高的交通保障,比如北美有規定,校車停下後,所有它前後的過往車輛必須停下直到其重新啟動,否則一年的75%分數就得扣掉還有高額罰款,這就是除了交通事故外最嚴重的違章處罰。政府僱人在十字路口專門為青少年指揮車輛,一看到有青少年要過馬路,那身著熒光服的一等到綠燈就舉著停車牌衝到路口讓司機注意。俺們這一下子去了這麼多年輕人,放在哪一國也是駭人的事情,第一是人數多,第二是學校安全意識的淡漠令人震驚:校方就因為沒有場地於是讓孩子們到快車道玩命?你的操場小可以讓大家分批次運動,也可以做體操跳繩什麼的,拿學生唯一的性命去risk1%的可能,這真是個愚昧加瘋狂的決策;第三當然是司機的極端業餘,不論其駕駛技術如何,他對車況和行人的判斷太差,而且自身的安全意識淡薄,這種人是怎麼當上司機的?簡單的分析可以看出:學校領導不負責任,在中國的體制下,負責選拔校長的領導應該負責;司機不合格,那麼頒發駕照的機構必須負責,可是就目前看只有直接肇事的司機被捕,領導中只有一個書記出來扮演主持公道加恩人的角色,這種事情在西方當然算得上駭人聽聞,夠得上新聞了。

國人對世界新聞的貢獻絕不僅僅限於交通事故,比較離奇的還有:乘客給售票員掐死;大學生接二連三的跳樓;偷貨運列車的女賊給列車夾死(一下五個);偷渡西歐被悶死(不少貓友應該記得這種「待遇」等於塔利班俘虜);馬大錘系列;醫院不給治了就扔到郊外凍死;因為礦主不給挖通風洞被瓦斯熏死的礦工(這條洞的成本比礦主一輛車的成本高?),這個類似納粹收拾猶太人的辦法;還有被趕出家門(拆遷)走投無路自焚,其實自焚一般是就義或者政zhi宣言意味(記得越南那個和尚吧),在中國卻成了小人物表達心情的唯一有效方式了,否則就只能在上訪村慢慢成為餓殍,死了都沒有人知道;以及孤老餓死(還有記者全程記錄!)。更久遠的還有著名的「讓領導先走」以及在領導否認下稀裡糊塗染上SARS的亡靈。
中國人就這麼稀奇古怪的倒下了,讓關心祖國的人們一次次以為麻木了下一次又繼續震撼:原來也可以這樣挂掉?而與之相對應的外國死法都難以讓人悲痛,比如每年美國有兩三人死於投幣機:機器吃了硬幣卻不吐東西,憤怒有力的顧客就可著勁兒的搖晃,結果給傾覆的機器砸死。要不就是那些死於種族屠殺,戰爭和恐怖事件的外國人,這也可以理解,這些本就是動盪社會國家的「產品」,可是我們欣欣向榮奔發達國家的和平盛世怎麼就如此莫名其妙,真令人想不通。不過進步還是有的,比如四十年以前死人以千萬計(比日本人幹得也不差),現在應該把數字降低到萬以內了,就是方式方法太過離奇駭人。

其實,這些死去的亡靈都在述說一個事實,那就是中國文化對生命的漠視。原始人以及一些古老的部落可以坦然地讓老人或者受傷者去死,因為集體和家庭都無法負擔,而社會的進步就是為了讓每個社會成員得到更多的保障,人道這概念才應運而生,我們擁有世界一流的硬體卻坦然地讓不少國人「享受」原始人待遇,這才是中國最大的恥辱。

我有一個夢想:每個中國人都不再如螻蟻一般死去。(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