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夫婦籌200萬美元 收養126個中國孩子(圖)

發表:2006-06-21 19:1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他們沒有自己的親生骨肉,但他們卻有126個兒女。

  他們沒有自己的房間,卻從世界各地為126個兒女爭取來200多萬美元善款。

  每年都有幾百名各國誌願者義務幫助他們,可現在,他們還在親手修建圍牆。

  他們說:「聽著這些孤兒喊爸爸、媽媽,就覺得很幸福。」

  這些孩子全是中國人,他們的「父母」卻是一對韓國夫婦。

    他是「忙人」

  夫婦倆一直忙著親手修建圍牆,還到食堂看給孩子們做的午飯是否可口

  乾淨整潔的院落,別緻新穎的小樓,48歲的韓國夫婦金學源、安惠英的愛心院在綠樹的掩映下顯得格外漂亮。這個建立在延吉市依蘭鎮實現村的愛心院,12年前,只是一片空曠凌亂的土地。

  現在,這片2萬平方米的土地上立起了兩棟嶄新的、樣式別緻的2層樓房:「咭奉之家」和「信愛之家」。這兩棟樓中間,是一棟還未完工的樓房。「咭奉之家」 的名字來源於金學源夫婦收養的第一個孤兒申咭奉,這裡住著的是健康的孩子。「信愛之家」住的是殘疾孩子,以他們收養的第一個殘疾孤兒朱信愛命名。

院子裡,有滑梯、鞦韆、游泳池、噴泉、綠地,幾個兩三歲的孩子在跑來跑去。院長金學源領著幾個大孩子推車、運土,正在修建院落裡的圍牆。幾個推車的護工是早晨剛從美國芝加哥來的志願者。

  在整個採訪過程中,夫婦倆一直忙著親手修建圍牆,還到食堂看給孩子們做的午飯是否可口。孩子們鬧著要吃好吃的,要和爸爸媽媽玩,他們來者不拒、樂此不疲。

    他是「孤兒」

  到了1994年,夫妻倆已經收養了12個孤兒,兩人不得不租了一間大一點的房子

  金學源1958年出生在韓國仁川市,從小失去父母,哥哥把他拉扯大,「吃了上頓沒下頓,看著別的孩子在父母懷裡撒嬌,我心裏非常難受。」金學源用不太流利的漢語形容自己的悲慘童年。從那時起,他立志長大了一定要幫助孤兒尋找幸福。

  從讀初中開始,金學源就利用課餘時間打工。畢業後,他從銷售員開始做起,漸漸發展成為一家大型電腦銷售公司的老總。可是,「幫助孤兒比賺錢更有意義」,金學源始終在尋找機會幫助孤兒。

  1992年,34歲的金學源來到延吉,打算建立一所專門收養孤兒的慈善機構。為此,他先在延邊大學學習了半年漢語。其間,他收養了第一個孤兒申咭奉。當時,這個10歲男孩每天在延吉火車站附近要飯,渾身髒臭,眼睛還流著膿血。咭奉從最開始的害怕,到後來的有說有笑,終於恢復了孩子的快樂。現在,這個有眼疾的孩子已經是愛心院的一名工人。

  半年後,安惠英辭掉工作,從韓國追隨丈夫來到延吉。夫妻倆看到街道上流浪的孤兒就領回家,還有幾個是街道聞訊送過來的。到了1994年,夫妻倆已經收養了12個孤兒,兩人不得不租了一間大一點的房子,積蓄開始捉襟見肘。為瞭解決資金困難,金學源回到韓國尋求支持,他找到一些企業家,成立了韓國咭奉兒童福利協會。

  他是「瓦工」

  「信愛之家」這座3層小樓,他們足足蓋了3年

  孩子多了,金學源覺得有些力不從心,於是他開始尋求與當地民政部門的合作。1994年6月28日,由韓國咭奉兒童福利協會和延吉市民政局合作創辦的延吉市孤兒院(愛心院)成立,2003年愛心院經吉林省民政廳批准為社會福利機構設置。

  按照協議,愛心院的土地由當地政府提供,其他資金包括蓋房、收養孤兒的生活費、僱用工人的工資都要夫妻倆解決。兩年前,民政局開始每月給孤兒最低生活保障金,每人每月130元。

  院子裡那棟尚未完工的樓房,已經建到3層。一問才知道,這棟樓竟然已經建了5年,一磚一瓦竟都是金學源親手搭建的。

  愛心院剛成立時,「咭奉之家」是請工程隊建的。為了省錢,金學源決定自己蓋樓。有錢就多蓋點,沒錢就停工,就這樣,第二棟樓「信愛之家」這座3層小樓,他和兩個瓦匠以及後來的兩個電工足足蓋了3年。

  那棟還未完工的樓房,金學源打算把它建成老年之家。按金學源的設想,裡面有可容納200多人的浴室、活動室,有可容納500多人就餐的大餐廳……他說,想讓全市的孤寡老人能夠來這裡活動,安享幸福的晚年。

    他是「優秀外國專家」

  「他們確實很了不起,為中國的慈善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其實他們幫助的不僅僅是這裡的孩子,每年他們都要捐款給很多貧困兒童,還經常資助貧困大學生。每年,夫妻倆都要在農村建立一所老年活動室,至今已經建了7個。

  夫妻倆還開辦了免費診所,每個禮拜都把各社區的孤寡老人和貧困老人拉到這裡。如今,這裡已經成為延吉市知名的愛心機構,110民警、各醫院發現被人遺棄的孩子,就會送到這裡,現在的68個孩子都是這樣來的。

  每年,來自韓國、美國、加拿大的志願者都會來到這裡進行義務勞動,並為孩子們捐款。這些年來,金學源夫婦倆已經為愛心院籌集到200多萬美元的善款。

  夫妻倆在中國福利事業的無私奉獻受到高度評價,金學源2005年被評為省級優秀外國專家,今年被延邊州評為10名優秀外國專家之一。「他們確實很了不起,為中國的慈善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今年5月31日,延邊州政府領導在表彰優秀外國專家時,如此評價金學源夫妻。

    他們是最棒的「父母」

  為了更好地撫養孤兒,金學源早年就做了手術,放棄了做父親的權利

  為了更好地撫養孤兒,金學源早年就做了手術,放棄了做父親的權利。現在,這對夫妻沒有孩子,甚至沒有自己的房間。「我們要是有了自己的孩子,就不會把所有精力都放在這些孤兒身上了。這些孤兒就是我們的親生孩子。」說話間,一個眼睛殘疾的女孩跑過來,叫媽媽。安惠英便摟著她,給她梳起了小辮子。娘兒倆親密的樣子,讓人感動、震撼。

  他們每天晚上和自己分管的19個孤兒住在一個房間,輔導他們學習,早晨給他們穿衣服、梳頭髮。「晚上睡覺時,孩子們總是會為了誰挨著爸爸媽媽睡打架,都想挨著我們睡。」安惠英說。

  14年來,很多孩子因為夫妻倆改變了整個人生,126個孩子都管他們叫爸爸媽媽。現在已經有58個孩子離開他們,走向不同的工作崗位。留下做工人的孩子,都開工資,一個月1000元。愛心院包吃包住,夫妻倆只拿出200元錢給孩子們當零花錢,剩下800元則替孩子們攢著。「等將來他們找媳婦時,怎麼也得幫著買個房子。」夫妻倆這樣打算著。

    妻子說

    我特別崇拜我丈夫

  和金學源淒涼的身世不同,安惠英的父母健在,都在銀行工作,生活優越。安惠英說,不知為什麼,自己從小就同情孤兒,自己家那條街上就有個孤兒院,她很喜歡到孤兒院和那些孩子一起玩。

  長大後,她總是利用休息日到孤兒院去做義工。現在和丈夫一起在中國做慈善事業,父母和兄弟姐妹們都很心疼她。「我特別崇拜我的丈夫,他做的是偉大的事,他做的和我想做的一樣,和孩子們在一起我很快樂。」安惠英說。

    孩子說他們就是親父母

    「畢業」

  安元學是夫妻倆培養出來的惟一一名大學生,現在長春中醫藥大學讀書。安元學來自和龍農村,1994年父親去世後,母親悄然離開了他和年幼的弟弟,再無音信。隨後,兄弟倆被送到愛心院。「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的今天,我打算畢業後回到愛心院,在免費診所裡當醫生,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安元學說。

  「親兒子」

  24歲的樸龍洙正在院子裡和金學源一起建圍牆,他高考時考上一所大專,覺得不理想就沒有去,而是留在愛心院成為一名工人。他和金學源夫婦在一起已經12個年頭了。「爸爸媽媽對我好,我就是他們的親兒子。」

    「養活」

  25歲的李帥峰也在院子裡幹活,他在愛心院裡待了5年,1999年到青島打工,如今有了女朋友,即將結婚。每年過年過節,他都回愛心院看望金學源夫婦。這次他是特意回來幫爸爸幹活的。「爸爸媽媽和我女朋友的爸爸媽媽都見面了,還給了見面禮。他們就是我的親生父母,他們老了,我肯定養活他們。」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