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為什麼要押韻

作者:清源 發表:2006-09-03 23:3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編者按:這篇文章根據自己對詩歌這一文體的體驗、感受和理解,強調了「無韻不成詩」這一原則的重要性和合理性,希望其他的詩歌作者或讀者也都來暢所欲言的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認識,共同活躍和提高正見網上詩歌創作的氣氛和水平。

任何文學體裁都是有其特點以及寫作規範的,中國的古代文學更是如此。例如駢文、賦或者科舉中的八股文、應試詩等等,都有它們各自的寫作規範和要求。因此,我認為既然各位作者要寫詩、作詞,那麼就應該知道並且遵守詩詞的基本寫作規範。

這裡宋詞不談,作為詩,包括古體詩以及近體詩,雖然其中也有詳細的分類,但是總體上而言,詩(這里特指古詩,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現代的自由體詩、散文詩除外!)最基本的、共同的寫作規範就是押韻。不同類型的詩可能押韻的要求不一樣,但是都是必須押韻的。有人可能說,未必古詩都押韻吧,《詩經》裡面的詩就沒有押韻!《詩經》裡面的詩當然也是押韻的,現在覺得不押韻,那是因為文字的發音隨著時代的變遷已經無法復原了。

有人可能說,我寫詩就是不按照格律,不想押韻,否則會干擾我的表達。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原因很多。我只說一個,寫詩不押韻,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好像一個足球運動員跟裁判說:你不能判我越位,因為會影響我進球的!我想誰要是真的這麼說,可能會被裁判紅牌罰下場的,因為他不認同這項運動的共同規則,那麼就無法和其他人一起參與了。

詩,作為一種文學體裁是有它的寫作規範的,如果不按照這個規範進行詩的創作,那麼你創作出來的就不是詩。雖然在古代詩人的作品中也有偶爾變通的地方,甚至個別大家也曾經出現過格律上的錯誤,但是從總體上來看,古代詩人都是嚴格按照詩的寫作規範進行創作的。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詩人以及他們遺留下來的作品都是數量極大的,除了他們那個時代沒有的事物之外,我相信現代人能夠從古代詩詞中找到針對任何一種自然風貌、人情世故、心緒愁腸等等的描述。問題在於用同樣的寫作規範,前人可以寫盡人間事物,我們卻說不行了,「這樣會干擾我的表達」,那麼這是寫作規範的原因還是我們自己的原因呢?

詩歌作為一種膾炙人口的藝術形式,那麼就有它自己的藝術美。個人認為,詩歌的藝術美至少體現在三個方面。

1、文字美,詩詞通過文字表達作者的思想,如何用準確、生動的字詞表達出作者的意思,這是詩歌寫作中最基本的功夫,也就是煉字、煉句,也是詩歌文字美的基本體現,杜甫《月》: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這裡的「吐」、「明」,不但準確描述出了當時的景物,深深體會一下,就可以領悟到「吐」、「明」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結合,無比生動,真是煉字之及至,千古之絕唱;

2、意境美,詩歌的意境也是詩歌的內涵所在,一首好詩所表達的意境不但明確、深邃而且使讀者可以回味無窮,產生強烈的心理共鳴。

3、音律美,詩也被稱作詩歌,可見詩與歌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我們知道在古代的時候,有不少詩可以用於吟唱的,例如唐太宗李世民所做的《秦王破陣樂》就是在當時的大型典禮上用於歌唱的。漢高祖劉邦在鄉宴中即興擊筑而唱的《大風歌》,項羽在垓下被圍時所唱的《垓下歌》也是如此,當然並不是每首詩歌都適合於唱的。

我們還必須注意到一點,詩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用來讀的,古人稱作「吟詩」。很多古代俗語中「詩」都是和「吟」這個動詞聯繫在一起的,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吟詩作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詩歌為什麼要讀出來?這就是因為詩歌本身的音律美,特別是格律詩,不發聲是體會不出來的,所以我建議各位作者在創作詩詞的時候一定要讀,同時在鑑賞他人的作品時也要讀,否則詩詞的美平白失去了三分之一。個人認為,大法弟子創作的詩詞不僅僅應該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和領悟,同時也要重視詩詞本身的藝術特點,創作出三美皆備的好詩、好詞。

詩詞為什麼要押韻呢?我在這裡說說自己平時閱讀時的一些感悟。個人認為,因為押韻的文字不但順口易記,而且好聽!舉一個現代口語中的例子,一個新員工剛到公司和老員工打招呼,可以說「我是新來的,請多多關照」,也可以說「新來乍到,請多多關照」,兩種表達的意思都是一樣的,但是明顯後者說起來更加順口,聽起來也舒服。用韻(押韻)的文章一般稱作韻語。其實也不僅僅詩詞要用韻,有很多文學創作形式都是用韻的。

古代文獻中很多都是用韻的,全部用韻的如《老子》;部分用韻的如《莊子》、《呂氏春秋》、《淮南子》,後代的《湯頭歌訣》,以及古代政府的很多告示,古代的格言「嘉言」,古代的兵書如《三略》、《六韜》、古代的醫術如《靈樞》、《素問》等等也都是用韻的。熟悉古代文學的同修應該知道,其實在古代韻語是非常發達的,也是很佔優勢的表達形式。

不僅僅是這些古代典籍,即使是民間的民謠、諺語、民歌以及各種地方戲曲的唱詞也都是或多或少的用韻的。有人可能說,我還是不知道用韻有什麼好處!大家應該知道,強調音律美的藝術形式,諸如詩、詞、戲曲的唱詞、歌曲的歌詞(部分)之所以都用韻,那麼只能說明用韻能夠加強這些藝術形式的音律美。

其實,所謂自由體詩(現代詩)也是需要用韻的,很多現代歌曲的歌詞也是用韻的(歌曲畢竟不是詩詞,所以大部分不是全部用韻的,但是都有用韻的成分在),例如大法歌曲《雲裡追》:「豈能寥寥數語話你歸,莫問路行我為誰。秋打昨夜滿眼淚,但見含笑母子雲裡追。」, 「豈能廖廖數語話你歸,莫問路行累不累。放下人間情陶醉,帶來天外奇緣與你會。」,當然這些現代的作品用的不可能是古韻,而是現代的韻。

說了這麼多,最根本還是:詩歌都是要押韻的,不押韻的不是詩。

入門從嚴,俗話也說「嚴師出高徒」。現代的大陸華人中,一般而言,語文根底,特別是古文修養一般都是比較差的。加之現代大陸的「普通話」與《平水韻》、《詞韻簡編》等的語音差之甚遠了,一個人要學習詩詞,不是從古代文獻開始,而是從《新華字典》開始,根據一般人都有的先入為主的習慣以及畏難心理,我覺得是很難真正領會詩詞中格律以及韻的真正含義的。

反之,從韻的基本概念和《平水韻》出發,然後再到現代漢語的發音中尋找相應的發音規律,這樣入門可能就簡單多了,因為已經掌握了基本的概念,其它的就只是細節問題了,這也是一些大法弟子學習詩詞格律的經驗。

以上個人體悟,敬請指正!祝願所有的詩詞作者都能夠創作出膾炙人口的作品!

来源:正見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