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 後遺症浮現

發表:2006-11-27 04:5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三峽大壩今年5月20日全部完工,10月27日,水庫水位上升達到156公尺。

就在27日同一天,湖北隨州發生芮氏規模4.7的地震,這是20多年來湖北規模最大的地震。儘管中國官方再三否認地震是三峽水位提高所誘發,各界質疑聲仍然不斷。當大壩水位一寸寸升高,最終到達175公尺時,修建大壩引發的問題及後遺症已逐漸浮現。


兩條斷層 三年千震


根據調查,三峽庫區有兩條斷層,一條是九灣溪斷層,呈北東走向穿過西陵峽中的牛肝馬肺峽,距大壩僅17公里,一旦誘發較強地震,大壩將受影響。另一條是高橋斷層,位於巴東附近,呈北東走向穿過長江,歷史上在這條斷層附近曾發生規模五至六的地震。

中國官方資料顯示,三峽庫區135公尺蓄水以來,高橋斷層是誘發地震最集中的地方,最高震級為規模3.4。三峽工程在論證過程中,大陸研究單位曾對大壩誘發地震的最大震級作過預測,九灣溪斷層和高橋斷層區域,預測的最高震級可達到規模六。自2003年庫區蓄水135公尺以來,庫區監測到的大小地震達上千次,最大震級是芮氏規模三。

除了誘發地震外,大壩最受外界質疑的問題,即防洪作用有限,卻會淤積重慶和阻礙長江航運。


防洪有限 洪水上移


防洪、發電和航運是中國官方大力宣傳三峽大壩三大效益,不過,包括毛澤東前政治秘書李銳在內,反對興建大壩的大陸水利專家都認為,大壩防洪作用十分有限。著名水利專家黃萬里就曾指出,「利用大壩水庫防洪,無非是把大壩下游的洪水,移到大壩上游去」。

關於泥沙淤積問題,中國官方都以會採用「排渾蓄清」來解決,這種說法無法通過檢驗。根據中國內部報告指出,大壩蓄水後,壩前水流速率由每秒2.66公尺降至每秒0.38公尺,降低七倍,庫區流水攜帶泥沙的能力明顯下降。根據1988年全國人大會議通過泥沙淤積模擬試驗,庫區每年向下游排除的泥沙應是60%,留在庫區泥沙量是40%。實際運作結果,卻是每年進入庫區的5.33億噸泥沙60%留在庫區,只有40%的泥沙排向下游。


泥沙淤積 滑坡不斷


為防止泥沙進入水庫,官方打算在長江上游的金沙江興建四座大型水電站,以減少三峽水庫入庫沙量;通過合理調度,庫區入庫沙量將比天然狀態減少34.1%以上,可推遲重慶港淤積時間。「蓋水電站攔沙」的策略能否奏效,還待觀察。

除了可能淤掉重慶,使重慶成為「死港」,大壩周邊生態環境也遭受重大影響;其中地質災害問題,最引人注意。

三峽庫區是一個以滑坡、崩塌為主的地質災害高發區。大壩建成後,水位劇烈變動改變地質條件,移民城鎮遷建的大量工程活動,不穩的地質環境更加險像環生。一些著名的滑坡帶,諸如秭歸的新灘滑坡、樹坪滑坡,巴東的黃臘石滑坡,雲陽雞扒子滑坡;其中黃臘石滑坡、樹坪滑坡在135公尺蓄水之後,都有活動。


水質惡化 環保災難


三峽庫區水質惡化和垃圾漂浮,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入長江,迄今仍是庫區環境保護難題。官方打算花費四百億元人民幣治理庫區的水污染,規劃庫區分階段建成 151座污水處理廠、170多座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廠。但目前庫區投入運行的污水處理廠僅18座,處理能力只達到設計的60%。

除了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庫區的人文景觀也在改變,出現「城鎮空殼化、產業空虛化、財政拮据化、移民貧困化」的社會問題。百萬移民安置難,是當初許多人反對三峽工程興建的原因之一,官方則以「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作為移民政策目標,投入巨資要做好移民工作,在庫區內興建一幢幢現代化建築,想向外界證明可以做好移民安置。


百萬移民 失業嚴重


然而,相關內部報告卻指出,三峽移民目前是「能安居未能樂業」,許多移民沒有工作,被迫離開家鄉到外地打工,一些在庫區內的老弱族群生活困難。以重慶市萬州區為例,移民數達25萬人,關閉的工礦企業達239家,失業職工六萬人左右。此外,還有大量農村移民喪失賴以生存的土地。

隨著大壩相關建設完成,庫區蓄水升高,庫區內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以及沿岸地質和生態環境都出現惡化趨勢。移民失業引發社會不穩定、蓄水誘發地震及破壞沿岸地質結構、水流減緩造成泥沙淤積、水體自淨能力減弱以及長江生態環境破壞等問題,正逐漸呈現世人眼前。

来源:世界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