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級創新人才探源: 中美大學錄取比較

發表:2006-12-13 07:0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開始本節文章之前,我需要闡明幾個主要觀點:1)人有材質(天賦)差異,但天賦不是一切,創新人才的冒尖與天賦、成才動力、知識、能力、和機會等因素有關,其中成才動力、知識、大部分能力是可變因素,後天可以激發和培養。2)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個人的成才潛力(天賦、動力、能力和相同時間內獲得的知識)差異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考量出來。3)採用什麼方法和指標來測試選拔人才,對人才的冒尖和培養有很大影響。

中國古代早些時候(漢以前),諸侯爭霸的環境,客觀上提供了人才充分發揮機會,選拔與應用的緊密結合對人才的湧現起了很好的推動作用。戰場上較量馬上可以見分曉,謀士和武將靠謀略和武藝出人頭地。後來的科舉制度雖然還不錯,但選拔與應用的結合就不那麼緊密了。

當今世界各國基本都採用大學錄取高中畢業生的方法來大規模初步選拔人才。

中國大學錄取高中畢業生的入學考試----高考,始於50年代初,於1966年因毛澤東主張而終止,1977年又因鄧小平力主而恢復。恢復高考無疑是在中國教育史上留下濃厚一筆的大事,比文革期間推薦上學的選拔方式好了許多。高考其後經歷了擴招---收費-----高考科目設置改革--自主招生和自主命題的變遷,有關部門努力做了一些變革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無論怎麼變,高考得什麼分就上什麼等級的學校,這在中國高校招生中幾乎依然是不變的天條。

1.中國大學的錄取方式----入學考試

1) 高考沿革

1977 年8月8日,鄧小平提出:從本年起恢復從高中畢業生中直接招考大學生制度。當年報考人數最終達到570萬,錄取人數27.297萬人,考試錄取比例只有 29︰1。從1999年起,我國開始了大規模的高校擴招,從1998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108萬人到2002年全國高校計畫招生275萬人,增幅高達 154.6%,2005年全國高校招生計畫475萬。 1977年是恢復高考的第一年,也是競爭最激烈的一年,而2005年的高考錄取比例已經是2比1, 28年的變化就是從錄取比例從1/29到1/2。

從1949年到1988年這漫長的數十年中,中國高等教育一直都是免費。到了1996年,中國高等教育試行並軌招生,高校學費開始增加。1997年高校全面並軌收費。為消除普遍存在的偏科弊病,1998年下半年,教育部提出「3+X」的高考科目設置改革方案。其中「3」為語文、數學、英語,必考;而「X」則是在政治、化學、物理、生物、歷史等科目中選擇,新方案在1999年逐步推廣至全國。2001年4月2日,教育部宣布取消高考考生年齡和婚姻限制

2)錄取方式和規模

2003 年,北大、清華等22所高校被賦予5%的自主招生權。2005年自主招生的高校擴大到了42所。 2003年北京、上海兩地試行高考自主命題後,2005年高考考場上共有15個版本的高考試卷。2006年,考生950萬人,相當於歐洲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2006年清華大學共錄取本科新生3308人,是一般美國常春籐學校的兩倍,其中錄取北京考生15%,北大的情況類似,所以外地考生進北大清華的競爭是1/20。而北京考生競爭只要1/3。

申請學校志願有限,提供的獎學金與入學無關,一旦被錄取,考生自己幾乎沒有選擇餘地。

儘管經歷了不少改革,但核心沒變,中國的高校招生以高考成績劃線,一考定音:上沒上線?專科還是本科?十分明瞭。中國的高考公式是:好的高考成績=好學生=好學校。 高考測試基本知識以及解決書面問題的能力。創新和科學技術相關能力沒有在高考中反映出來。

日本有同樣的問題,12個諾貝爾獲獎者中,日本人最推崇唯一的生理學和醫學獎獲得者利根川進這洋抱怨:大學時代我學的是化學。之所以改學生物學,是因為覺得自己缺乏數量方面的能力。數學並不是研究人員必備的要素。我認為,現在大學的入學考試制度很無聊,並非測試創造性,因此有一定程度的基礎就可以了,研究人員必備的是不向失敗低頭的能力。

2.美國大學的錄取方式

1)美國的高考

美國有一項全國統一的水平測試SAT,這項考試在上高中的任何年級都可以參加,總共可以考7次,學生選擇自己最滿意的一次成績寄送大學。在美國的SAT考場上,看不到像中國那樣硝煙瀰漫的緊張氣氛。

為了避免學生單一集中學習SAT而忽略其他,高中開設了許多大學課程(AP),學生最多可選擇16個學分,這樣學有餘力的人可以多學,上大學也可以減少課程時間和經濟負擔。

2)招生考慮因素

美國高校招生考慮因素比較多,個人申請信,兩封教師推薦信,SAT成績(以前滿分為1600分,現為2400分),平時成績,大學課程(AP)、再加上申請者的綜合素質。學習好並不是上頂尖大學的唯一因素,分數更不是決定因素,一般認為SAT成績佔1/3,有點德智體全面衡量的味道,還要過面試關。每年哈佛都邀請各地的校友擔任面試老師。

美國的頂尖大學名氣是大,但學生人數並不多。常春籐大學一般每年新生有1000到1600人,MIT和斯坦福也是如此。賓大和康乃爾例外,分別有2500和 3300學生。錄取率非常低:從9%到15%,賓大和康乃爾例外,分別是18%和25%。哈佛每年要拒絕 50個以上SAT考1600滿分的學生,Dartmouth在2006年也拒絕了50個數學或閱讀滿分的學生,同年Brown拒絕了74%的高中成績第一名的學生。就連公立的佛吉尼亞大學也曾拒絕過1600滿分的學生。

3)綜合素質的衡量

據介紹,美國常春籐名校在招生中使用的計算AI(學業指數)的公式,是根據高考成績和平時成績計算的,是呈現在明面的,量化了的東西。而「綜合素質」則是隱藏在背後的,不易量化的東西。像哈佛、普林斯頓這種絕對頂尖級的學校,都公開宣稱高考成績和學校的平時成績都非常重要,但還要看申請者的綜合素質。越是高水平的學校,越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

哈佛大學畢業的學生,大都成為社會各界的精英。哈佛每年都拒收不少「高考狀元」,如1996年把165個高考成績滿分的「狀元」 拒之門外,理由是對隱藏在分數後面的「綜合素質」不滿意。有些學生SAT I考了滿分(1,600分),沒有被錄取,而有些考生只考了1,420分,卻被錄取了,差別就在綜合素質。

高中生的「綜合素質」有各種社會活動成績來參照:

體育活動:參加過奧林匹克比賽,國際比賽、州際比賽、區域性比賽,學校間比賽;參加學校某一個運動隊,一級隊、二級隊.隊長或是隊員。文娛活動:學過什麼樂器?在哪裡演出過? 參加過什麼劇團? 演過什麼角色?得過什麼獎?科技活動:參加什麼學術俱樂部?參加什麼樣的學術競賽? 搞過什麼發明? 過什麼專利?獲得什麼獎?領導才能:參加什麼學生組織?任什麼職務? 搞過什麼活動? 取得過什麼成就?個人興趣愛好:特長是什麼?有什麼成就? 得過什麼獎勵?

高校招生辦公室對學生參加哪一類活動,一般來說並沒有特殊的偏好,往往不在於參加了什麼活動,而在於幹得怎麼樣。據《招生 ABC》等書的介紹,普林斯頓把AI(學業指數)分為5個等級;同時,也把「課外活動、社會活動和個人特點」分為5個等級:第1等:參加奧林匹克的游泳比賽,能登上卡內基大禮堂(類似中國國家級別的劇院)演奏小提琴,獲得科技發明的產品專利,出版書籍,這是屬於「明星」一類的級別。第2等:在體育或音樂領域內獲得州(省)一級的榮譽,如州的摔跤冠軍,省級音樂大獎賽一等獎。第3等:是一個或兩個(學校級別的)運動隊的隊長,學校管弦樂團的指揮,學校學生會主席等等。第4等,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和社會活動,但均是一般成員 (如校刊編輯,足球隊員),既不是隊長或領導,又沒有顯示出領導才能,第5等:很少參加課外活動和社會活動,也沒有什麼突出的成就。

頗負盛名的常春籐盟校(lvy League)是美國學校聯盟的一種,聯盟的學校通常在規模、形式上都很類似。聯盟原是大學足球比賽的分組方式,就是將規模、形式相似的學校編為一組每年舉行一次競賽。久而久之,就以此來分類學校。常春籐盟校包括:布朗、哥倫比亞、康奈爾、達特茅斯、哈佛、賓大、普林斯頓和耶魯8個私立大學,因這些學校的學術成績遠勝於其競賽成績,使得常春籐盟校成為學子心中的名校。據統計,美國大約有30所學院聯合會。其中較為知名的有:美國東部聯合會、大西洋岸聯合會、西南運動聯合會、陽光帶聯合會、橫貫美國聯合會、西岸聯合會等。

4)大學申請

美國學生可以申請的學校不限,出現被幾所學校同時錄取的情況較為普遍,一旦錄取可以根據學校提供的獎學金和其他條件自主選擇,但提前錄取的學生沒有選擇餘地。

2006 年,哈佛大學破天荒地廢除提前錄取制度,以便給不同家境、背景和能力的考生創造公平競爭機會----—這個幾乎震動了美國教育界的舉動,使它成為全美第一所完全取消這一制度的高等學府。此前,這座私立學府已經採取大量措施,使它更加貼近貧困和工薪階層家庭出身的學生,其中一項就是2006年家庭年收入低於 6萬美元的學生可以免學費。  

3.點評中美大學錄取方式的優劣

1)中國和美國兩種錄取方式起源於不同的環境。

目前中國高考制度是由中國的現實大環境決定的,因為目前中國社會的誠信度不高,公辦大學受監督的程度不夠,所以一旦放開高考制度,降低分數在錄取中的重要性,就很難避免徇私舞弊、弄虛作假走後門的情況。高考的分數線雖然很「剛性」,照顧不到考生的方方面面,但畢竟這是一個可以嚴格遵循的標準,給來自不同家庭、不同背景的學生帶來了相對公平的競爭機會。

中國高考和錄取方式強化了考試水平=能力這個公式,而與創新人才冒尖有關的天賦、成才動力、多種能力(獲得知識,發現問題、把握機會等)在其中反映得不夠。

2)兩種錄取方式考量不同方面

雖然美國小學學習數學內容比較少,高中畢業時比較中美內容相差不多。美國的錄取方式決定了美國小孩讀書多, 寫作多,興趣多,中國小孩做題多,興趣少。

兩種錄取方式都能保證合格的人才苗子進入大學,但錄取方式的不同決定高中生在名牌大學與一般大學的分配去向不同。中國和美國看重的內容有所不同,因而能進中國清華北大的學生很多進不了美國的哈佛、普林斯頓大學等頂尖大學,能進美國頂尖大學的不一定進得了清華北大。

中國每年近500萬的錄取人數,1/2的比例,足以保證好的人才進入大學,由於高考只衡量記憶力和書面解題能力,進入名牌大學的學生的其他能力沒有體現出來,儘管每年清華、北大網羅了各省市的所謂高考狀元,這些人將來怎樣,沒有人做過仔細分析和追蹤調查,也沒人知道。

美國的錄取方式決定了錄取庸才的可能性比較小,例如比爾蓋茨就是哈佛大學的學生,只是他後來退學創業,成就了微軟王國。

3)中國錄取方式的問題---對高中教育的導向作用很大。

----培養應試能力

中國的中小學教育都圍繞著高考這根指揮棒轉,用高中大部分時間培養的都是應付考試的能力,與社會實際需求差異較大。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學校裡,最常用的一個詞就是記,學生要記住單詞、公式,老師要記住模範教學法,這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很多學生的才氣早在他們走入高考考場之前就被抹殺得一乾二淨了。

---壓力過大,分數第一,容易造成人性的扭曲。

高考一次定音的方式,經不起失敗,造成考試壓力大。

中國的年輕一代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望子成龍」的壓力,助長了學生「以我為中心」和「分數至上」的心理,容易自私自利,成為「有頭腦,但無感情」的人。現在絕大多數跨國組織都需要團隊合作的精神,中國學生過度的自我中心主義限制了合作的精神的培養。承受的壓力太大容易造成心理不健康,據說中國七成高考學生為提高成績而服藥,一些大學生失戀或遇到小挫折就自殺,反映了心理的脆弱。

---學習興趣、創新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等被嚴重忽視

高中階段13-14小時/天,沒有寒暑假,沒有完整的週末(往往星期六全天學習,星期天半天)。興趣被苦行僧般的學習消磨殆盡,沒人在乎創造力,只要書本解題能力。

----學習內容平均化,

學習內容平均化,狹窄化,上學軍事化,上課公式化。

4)美國錄取方式的問題

美國有美國的問題,例如亞裔屬於少數民族,但大學入學時不能享受少數民族的待遇。

在美國的優秀高中生中,亞裔佔30-40%,但在長青籐學校裡,亞裔的比例只有15%,大量優秀亞裔高中生被莫名其妙地排斥在名牌學校之外。美國頂尖大學多數是私立大學,「特招」的學生也不少,包括運動員、校友子女、非裔西裔及印地安人、和政要子女,這些學生加起來佔30%。

美國東岸的一所著名學校校方公開說SAT成績是要看你的家庭背景的,如果是黑人和墨西哥人的後裔,他們的SAT要求就可以低一些,而亞裔學生的SAT的要求就要高一些,比方說,你亞裔必須要有1500分(舊制SAT,1600分為滿分),而黑人墨西哥人只要1300就行了,他們的1300跟你的1500是等價。客觀地說,私立大學對校友、政要子女優待是有道理的,因為私立大學的經費很大部分來自捐款。

總體而言,美國相對寬鬆的升學就業環境,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學習興趣、創新思維和自信心比較有利,也容易貫徹因才施教的方針,學生每天早晨第一節課前起立,右手放在胸前誦讀校訓:我是獨一無二的,我將成為最好的..... 。

有些人說大陸高考的競爭壓力比以前大了,所以至此,其實繆也,理由有二:1)我參加高考時錄取比例大概1/15,全國每年招收20多萬人,相當於現在的研究生招生數。現在錄取人數增加20倍,錄取比例1/2。2)適齡人數減少,我們那時一家兄弟姐妹都是好幾個,有一個同學綽號老七,因為家裡有9個小孩。獨生子女政策以後,適齡人數肯定減少。所以以我個人體會,必要的練習是需要的,但無休無止的題庫練習,純屬浪費時間。

高校自主招生還有些道理可說,但自主考試不知何故,北京和上海是始作俑者,因為全國統考的話,大學錄取分數比外地低近100分(總分700),所以自主考試實際上是為了遮羞,現在居然有15套自主考題,沒法想像。聽到朋友們戲稱:當初靠做大量練習題而考進大學的人都做老師去了,另外北京考進清華北大的學生水平要打個折扣。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世紀論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