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沾黏 中醫緩解有方(圖)

作者:廖浩欽 發表:2007-03-11 16:2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內關穴(圖中藍色圓點處)
合谷穴(圖中藍色圓點處)
足三里穴(圖中藍色圓點處)

腸沾黏是許多經歷過腹部手術患者的難言之隱。腹痛、腹脹、嘔吐、便結等症狀,常使得患者萌生「不如不開刀」之感。

先天性的腸沾黏多為發育異常,或由胎糞性腹膜炎所引起,臨床上並不多見;現代腸沾黏的主要原因為腹部手術、腹膜炎、創傷或腫瘤所引起。由於以上多種原因造成原本無菌狀態的腹膜發炎,繼發纖維蛋白性的黏連,把腸壁與鄰近組織癒合成一塊,造成蠕動困難,就像被厚重的蜘蛛網纏住一樣,於是造成了腸沾黏。

腸沾黏的第一個症狀就是腹痛,尤其以肚臍周圍的腹痛最多,伴隨著脹氣,常使患者失去工作能力及意願。若沾黏部位較高,還可能伴隨著嘔吐食物或胃液,並且可能造成排便或排氣停止。

中醫治療腸沾黏以「通」為原則,發作期治療以通裡攻下為主,兼以理氣開郁、活血清熱為輔,在緩解期注意綜合調理,使脾胃強健,預防復發,並根據病情發展,必要時,應轉手術治療。

☆發作期的治療

●氣滯腑實:腹痛陣作,叩之有鼓音。腹痛時,腹部可見條索狀物隆起,伴隨噁心、嘔吐,治宜行氣通下,以硝菔通結湯加減大腹皮、姜半夏、桔梗主之。

●熱結腸腑:腹痛拒按、腹脹痞滿、發熱、口乾、唇燥、小便短赤,治宜瀉熱通下,以大承氣湯加減金銀花、蒲公英以清熱解毒。

●寒結腸腑:腹中突然絞痛,脘腹怕冷,腹脹便秘,面色青暗,治宜溫中通下,宜溫脾湯加減吳茱萸、細辛等,以溫陽散寒。

●腸腑血瘀:腹痛重於腹脹,痛有定處,脹無休止,局部拒按,可觸及痛處包塊,治宜祛瘀通下,以桃仁承氣湯加減田七、川芎。

☆緩解期的調養

●脾虛氣滯:腹陣痛時作,氣短乏力,大便不暢,治宜健脾行氣,方以陳夏六君子湯,加以火麻仁,重用黃耆以補氣潤腸。

●津虧腸燥:大便乾結、經常便秘、腹痛時作,治宜潤腸通便,以五仁湯加味。桃仁、柏子仁、郁李仁、瓜蔞仁、火麻仁為多汁潤腸之品,加以厚樸行氣調血,合奏潤腸通便功。氣陽不足者加太子參、麥冬,以益氣養陰。

平常可用艾灸足三里、內關、合谷穴,以達到健脾理中的效果,也可以用熱水淋浴肚臍周圍,再用手掌依右下→右上→左上→左下的順序用力按壓腹部。

按壓的深部大約是3至5公分。沾黏嚴重的患者常可以觸摸到一團團成塊狀的硬物,會有些許的疼痛感。雖然可以在家進行居家護理,但當嚴重發作時,還是要請醫師處理,否則經常性的便秘,有誘發大腸癌的可能。

(本文作者為臺中市忠明中醫診所院長)

来源:自由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