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正處在經濟危機之中

作者:蔡定創 發表:2007-03-12 04:3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為何未能成為發達國家》發文以來,在網友中受到熱議。因為本文首次提出「流動性過剩」就是我國特定條件下的「經濟危機」這一新概念,為明確這個概念,本文在此作些註釋。

──當前嚴重的「流動性過剩」就是我國特定條件下的「經濟危機」

《中國為何未能成為發達國家》引文1:
「據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蘇寧提供的數據:「我國最終消費佔 GDP的比重已從上世紀80年代超過62%下降到2005年的52.1%,至今年前三季度最終消費佔GDP的比重僅為51.1%。居民消費率也從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達歷史最低水平。儲蓄率則從2001年的38.9%上升到2005年的47.9%,5年間快速增長了9個百分點」。另據央行數據,我國「流動性過剩」近年來快速增長,至2006年11月底已達11.12萬億元。「流動性過剰」的本質是資本性資金過剩,其本質是勞動與資本的分配比例失衡(見南風窗2006年11期蔡定創《流動性過剩的自白》)。

解讀這些數據說明,我國經濟生產過剩、消費不足已經到了嚴重的地歩。發達國家居民消費率一般在78%左右,而我國的居民消費率已下降到38%,連發達國家的一半都達不到,此說明,我國近年來的經濟增長主要依賴於投資的增長和出口,國內消費市場在相對萎縮,國民生活水平相對下降。不為消費的生產,何能持續?當生產能力過剩時,消費就是生產力。」

《中國為何未能成為發達國家》引文2:
「實際上經濟危機已經在我國發生了,不過已經不是傳統的形式了。新形式的經濟危機叫「流動性過剰」。

本來產品過剩,國內沒有市場已經形成經濟危機,但現在可以通過「競次」的方式出口,企業用進一歩壓低成本的方式參與「競次」,以幾乎白送的產品大量地向國際市場上傾銷,大量的產品「競次」,國民福利不僅沒有提高,反而使勞動者分配條件進一歩惡化。而國家適應資本利益的需要,出口換來的外匯則由央行完全買單,巨額的基礎貨幣發行形成衝擊國內經濟並不需要的「流動性過剰」。因此,「流動性過剰」是經濟危機在我國特定條件下表現的新形式。」

生產能力過剩表現在二個方面:一是已有的生產能力過剰,二是已積累的資本過剩。現今的「流動性過剩」就是資本過剩。

生產能力過剩,有效需求不足,就會引發經濟危機。傳統意義上的經濟危機必然造成生產能力的巨大浪費,工廠倒閉,生產被迫強制收縮,勞工階層就業和生活條件進一歩惡化。

我國現今的生產能力過剩也是表現在二個方面:一是已有的生產能力過剰。但這個過剩的產品與傳統形式不同的是,它用「競次」的方式向國際市場上傾銷了,此雖然由商品變成了紙幣(外匯因交換不平衡會自然貶值),但國民收入、福利並沒有也不可能因此而提高,相反,因為「競次」勞工階層工資、福利條件進一歩惡化,國內有效需求進一歩縮小,資本與勞動的結構性失衡進一歩加劇。因為「競次」,國家的資源進一歩流失。

另一方面,已積累的資本金加上巨額順差外匯,由於國內消費市場並沒有相應擴大,而是相對縮小,資本金除了追加生產性投資外,沒有別的出路。現今中國已是全面過剩,除消費品過剩外,上游產品如水泥、鋼鐵等也已發生全面過剩。國家只有通過行政嚴控過熱的投資,但資本金「流動性過剩」無所不在,所造成的房價快速上漲,實際上是嚴重影響百姓生活水平的與通縮並存的通貨膨脹。

因此這種經濟危機除了在過剩的商品通過「競次」方式換來過多的紙幣這一點與傳統的經濟危機稍有不同外,其它方面如:生產力巨大浪費、國民福利降低、勞動條件進一歩惡化等方面與傳統經濟危機是一樣的。由於「競次」情況的延續,國家的資源破壞反而會比傳統經濟危機更進一歩。

如此經濟狀態下,危機只有在深度上進一歩積累。

與傳統經濟危機不同之處還在於,由於有西方國家市場作緩衝,西方國家只要採取正確的金觸政策,可以使我國長久地就定位在「國際低端打工者」的地位,中國的經濟可以不立即傾倒,但越來越脆弱,而且像拉美一些國家一樣,永遠不可能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我國的主流經濟學界到當前為止,還沒有人承認當前我國經濟所處的危機狀態。不少人還沾沾自喜,預測著如此發展下去30年將超美。此現實反映我國經濟學的嚴重貧困,是一種比經濟危機還嚴重的危機。

来源:新世紀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