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婚書比現在的結婚證精細很多(組圖)

發表:2007-03-16 09:5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年近6旬的吳先生收拾屋子時,無意中打開了家中一隻塵封多年的老箱子,沒想到竟於箱底翻出了「寶貝」——一張已經過世的父母留下來的結婚證書以及一份刊登了這則結婚啟事的《大公報》!「結婚證和報紙都是民國時期的,比我和老伴兒的年紀都大!」吳先生激動地表示,如今父母均已不在了,作為兒女,意外得到見證了父母愛情的一紙婚書,感覺「如獲珍寶,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吳先生展示父母的結婚證


刊登了吳先生父母結婚消息的《大公報》。

  老兩口翻出父母結婚證

  昨天,記者來到懷柔區雁棲鎮範各莊村吳先生的家中,看到了這張民國時期的結婚證書,上面有些折痕,但整體看上去仍十分完好。紙張很厚實,長50 厘米,寬近40厘米,中間空白處寫著豎行的字,對於結婚時間、地點、介紹人、證婚人、主婚人等,羅列得十分詳細,並附有一些舊時常用的賀詞。文字四周則環繞著龍鳳、花鳥、一對青色鴛鴦、一雙蝴蝶等寓意幸福的畫。婚書左上角還貼有一張3元印花稅票。比起現在的結婚證,明顯精細很多。

  而刊登了這則結婚啟事的《大公報》已經陳舊得泛黃,並且不完整,只刻意保留了刊有此啟事內容的上半張。記者注意到,啟事上說明吳先生父母的結婚時間為民國三十六年6月22日,而報紙的發行日期卻是同年6月26日,即婚後第4天刊登的。吳先生表示,當時父母的經濟條件比較好,因此才上報發布結婚的消息。

  「我和老伴兒的結婚證早就丟了!我兒子的也找不著了!」吳先生感慨道,沒想到父母的婚姻證明卻被珍藏至今,歷經60餘年,呈現在如今也已年邁的兒女們面前。

  斯人已逝婚書尤珍貴

  「時過境遷,如今父母都已經過世了,就連他倆舉辦
婚宴的飯店也不存在了。」吳先生表示,也正因為如此,意外收穫的婚書才更加珍貴,並勾起了心中對於父母戀愛往事的回憶。「我母親是瀋陽人,父親曾在瀋陽工作,通過熟人牽線,才彼此相識,走到了一起。」在吳先生的印象裡,「父母之間極少有浪漫的事,但感情非常好。」

  「這兩件東西就是我從老太太留下的舊箱子裡翻出來的。」吳先生告訴記者,打他記事起,母親就一直隨身帶著這隻箱子,並稱裡面存放了很重要的東西,叮囑兒女們不要翻看。「她去世已近10年,我才打開,原來就是放了這些。」

  記者看到這隻落滿了塵土的紅樟木箱子有1米多長,40厘米左右高,五六十厘米寬。除了吳先生發現的婚書和報紙,裡面還有用於繡花的竹繃子、五顏六色的絲線以及細緻描摹了花鳥魚草等圖案的拓紙。

  吳先生回憶說,母親生前十分鍾愛刺繡的活計,父親是
文化人,母親卻沒讀過書,即使在家境比較殷實的歲月,也保持著過分節儉的習慣。「點心都是放壞了才捨得吃!」吳先生表示,母親是個家庭主婦,沒有收入,去世前,卻留給了每個兒女一筆財產!「那是我們平時給她的零用錢,她都攢了下來!」

来源:北京晨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新一期特刊已經發表
請榮譽會員登陸下載
更多會員專刊

更多專題
今日重點文章
更多重點文章
捐助
72小時熱門排行
更多熱門排行
熱門標籤
更多專欄作家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