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詩文中看「和諧社會」

作者:黃團元 發表:2007-03-22 00:0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和諧社會」是有史以來,我國人民特別是文人嚮往的理想社會。只要留意,便可從詩文、典籍及其傳說中,見聞人與人、人與畜禽、人與大自然「貴和」,以及「貴和」的重要性和怎樣構建「和諧社會」。


人與人「貴和」。《論語•顏淵》》中說「……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這就是說,人與人之間是可以親如兄弟的。或者說一個人的視野已達到(君子)境界時,什麼人都可能成為兄弟(朋友)。


在《禮記•禮運》中,孔子與子游的對話就頗為詳細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在二千多年前物質匱乏的社會,孔子就能夠憧憬政治民主,「天下為公」,「選賢與能」;希望大公無私,「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嚮往的是生活幸福,「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多麼「和諧」的社會啊!


人與畜禽「貴和」。哲學家李耳騎青牛過函谷關,使他大徹大悟,「老子騎牛過函谷,紫氣東來注詩經」;哮天犬協助楊戩作戰,「二郎神」有狗相助,所向無敵;再如項羽的烏騅馬、關羽的「赤兔馬」失去主人後,竟然相隨英雄而去!


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中,虛寫更為神奇:「……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凶猛的老虎能夠奏樂,鸞鳥能夠駕車!


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實寫又是一番景象:「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詞中的「鵲」驚、「蟬」鳴、「蛙」鼓,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作者也並列於「鵲」、「蟬」、「蛙」中,好一個眾生平和的世界!


人與自然「貴和」。古時,與松、竹、梅「歲寒三友」相伴的,甚至視「梅」為「妻」、將「松」作「子」的,大有人在。較完整畫人繪景的,柳永的《望海潮》堪稱代表作:


「……重湖疊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嬉嬉釣叟蓮娃」——吹奏樂器的人、和歌泛舟的人、醉聽樂曲的人、吟詩賞景的人、在蓮葉叢中垂釣的老人和嬉鬧的孩童……他們以不同方式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中安泰祥和地生活,真叫人心馳神往。


「貴和」的重要性。「禮之用,和為貴」。儘管有人對孔子時代的「禮」、特別是「和」有爭議,但是後世多將「和為貴」作為「和諧」處世的箴言。「萬物各得其和以生。」荀子把是否「和」作為「生」與「死」的標尺。傳統中醫也講「和」,說「和」才身體健康;通融民族關係也講「和」,如王昭君「和親」;生意人也講「和」,因為「和氣生財。」;居家過日子也講「和」,因為「家和萬事興」…….


還有膾炙人口的故事。如「將相和」:武將廉頗傲視憑「嘴(說)」起家而位居其上的文官藺相如。後來,廉頗知道藺相如是為了國家利益不跟他計較後,就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強大的秦國見此,也不敢欺侮趙國。如「北拒曹操,南和孫權」:諸葛亮「南和孫權」,才有「赤壁之戰」等勝利;但關羽拒「和」東吳,不僅失了荊州,而且父子死於非命……


由此可見,「貴和」利國,利家,也利於「和」者本人!


「和諧社會」人最重要。孟子論述十分精闢:「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而,「人和」是雙方面或多方面的。楚國進攻晉國,晉國有意講和,但是楚國誌在必得。戰爭開始後,晉國國君命令己方軍隊「退避三舍」(撤退三次計九十里)。楚國軍隊還是步步緊逼。殊不知晉國的退避既使己方軍隊成了正義之師,又麻痺了敵軍。晉國最終打敗了楚國。由此可見,「和」不能一廂情願和放棄原則。對於不「和」的對方,有時要以自己的力量求「和」。


自然和則美,生命和則康,社會和則安,國家和則強。「和諧社會」需要眾人構建。但每人的先天條件、所受教育、地域文化等等卻難統一,這就需要范仲淹所言的「政通人和」:只有政事順利,才能百姓和樂;用法律調節和制裁為社會利益而發生的衝突,用傳統道德教化人們注重理性,提倡寬容,才能營造「貴和」環境,建設理想的「和諧社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