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美國老太遷居山東農村幫助窮人


山東陽谷縣劉廟村住著一位90歲高齡的美國老太太,她叫牧琳愛,已在這裡生活了8年多。「我是一個美國人,但我有一顆中國心。」牧琳愛說。

  早年立志來華

 上世紀初,牧琳愛的父母來到中國山東聊城,牧琳愛就出生在這裡。舊中國留給她最深的印象是戰亂、貧窮、瘟疫和苦難。13歲時,她暗下決心:「長大了,我一定要回到中國!回來幫助這裡的窮人們。」

1998年,牧琳愛變賣了40英畝山林和別墅、花園、汽車等家產,隻身來到中國,來到劉廟村。得知村裡的小學尚未開設計算機課,她當即捐出3萬美元建起微機室。此後3年間,她又相繼捐款近2萬元人民幣,資助劉廟村幼兒園和鎮上一些學校購置玩具和教學器材。

2001年,牧琳愛出資為村民配近視眼鏡,為5名患有白內障的老人做手術。牧琳愛還擔任聊城市國際和平醫院的名譽院長,為醫院邀請國外專家講課。2006年,牧琳愛成為「感動山東十大人物」中最特殊的一位。




  寫信告訴親人「村裡路寬了」

  8年來,牧琳愛寫給遠在美國的親人上百封書信,記錄下她身邊發生的種種變化。

  她在來中國後寫的第一封信裡這樣描述:「劉廟村有好幾條水泥路都拓寬了,有條很寬的主路周圍種滿了灌木和樹。」

  2002年,老人捐資建的微機室供電不穩定,電腦經常用不了。兩個月後,政府投資400萬元,改造了5000米線路,還裝了寬頻。電腦能用了,牧琳愛也用電子郵件代替了郵寄信件。在信中,牧琳愛說:「我很高興有了可靠的電源,更高興的是以後不會再因為電腦突然斷電或關機而重新寫信了。我想其他的村子也是這樣的。中國政府做了很多努力,來改善農村的基礎設施,幫助窮人。」

  鄰居張大媽告訴牧琳愛,自己拿到了政府報銷的第一筆醫藥費。牧琳愛又在信中寫道:「村裡朋友告訴我,今年5月,她們參加了合作醫療,每個人一年只要交10元錢,政府就可以給她們支付一半的醫藥費。」

   用中文表達心願「遺體捐給中國」

  劉廟村鄉親們都願意到這位和藹可親的美國老太太家串門,隨手帶上自家果樹上結的棗、梨等。一到牧琳愛過生日,一些村民就來為她慶祝。到了春節,她親自在大門口貼上紅紅的春聯迎接新年。如今,牧琳愛早已習慣了中國式的農家生活,她自己下地種菜。村裡廢棄的園子,成了她的大花園。

  在劉廟村,幾乎每個老人都收到過牧琳愛的祝福,每個小孩都在她的家裡玩過玩具、照過相。每逢聖誕節,牧琳愛總要採購一批糖果,牽上毛驢車,送到學校去。毛驢紮著七彩條,老人臉上樂開了花。在大街上遇見村民,牧琳愛會操著漢語打招呼:「你吃飯了嗎?」

  她用中文表達了自己的心願:「我很希望能有一張"綠卡",這樣我就可以一直住在中國。我是一個美國人,但我有一顆中國心。我要永遠住在中國,去世後把我的遺體捐獻給中國的醫療事業。」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