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出現的問題是」先前未曾預料到的「嗎

—— 懷念拒絕在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上簽字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侯學煜教授

作者:王維洛 發表:2008-01-23 07: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三峽大移民 

一、前言

最近一段時間,在網路上、在國內外的媒體上,討論三峽工程所造成生態問題以及將再搬遷三峽工程230萬甚至400萬移民(其中主要是三峽工程移民)的文章比較多。不少文章提出一個觀點,就是當初對於三峽工程將造成生態問題認識不足,所以現在出現的問題是"先前未曾預料到的"。所謂的當初,應該是指1986年開始、1989年結束的長江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研究。1986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頒發15號文件,決定進行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研究。一共有412位專家參見了這項工作,最後有九位專家不同意可行性論證研究的結論,拒絕在論證研究報告上簽字。他們分別提出了個人的意見報告。局外的人很難理解,拒絕在論證研究報告上簽字,這些專家需要多大的勇氣。拒絕在論證研究報告上簽字,對於這些專家個人來說,是政治、科研生命的轉折。在政治上他們被打入另類;在科研上,他們無法再取得有關研究課題的資金,很少有刊物敢於刊登他們的科研成果......

中國有多少人知道這九位專家的姓名?在中國有多少人知道這九位專家提出了什麼樣的反對意見?在中國是否曾經公開發表這九位專家的對於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研究的個人意見報告?全國人民代表在投票表決之前是否曾經讀過這九位專家的反對意見?

其實前在二十年,參見長江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研究、擔任生態環境組顧問、並且拒絕簽字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侯學煜教授就已經指出三峽工程將造成嚴重生態危機。現在三峽庫區所出現的問題,都侯學煜教授等人已經指出的。

二、三峽工程可行性研究關於崩塌滑坡問題的兩個結論都是錯誤的

1989年結束的三峽工程可行性研究關於崩塌滑坡問題的最重要的結論是︰

第一︰三峽水庫庫岸穩定性基本是好的(按四個等級的評價,以庫岸長度計,岸坡現時穩定性屬於好的和比較好的佔89%,較差的佔10%,差的佔1%)。經過研究確認的庫岸崩塌、滑坡殘體和危岩體一共有404處,其中長江干流滑坡殘體283處,支流滑坡殘體121處。

第二︰不穩定的崩塌滑坡都在壩址25公里以遠,滑坡不會對樞紐工程不會造成大的影響。

三峽工程可行性研究關於崩塌滑坡問題的這兩個結論都是錯誤的。

第一,三峽水庫庫岸不穩,多崩塌、滑坡體。

2003年6月三峽水庫開始蓄水時,中國工程院院士、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專家組組長劉廣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目前已查明在三峽庫區共有各類崩塌、滑坡體2490處。"。崩塌、滑坡體2490處,這是可行性論證報告所說的404處的六倍多。

楊重慶在"三峽工程十年︰十個沒想到"一文中提供了另一個數據︰三峽庫區存在滑坡體3465處,崩塌和變形體1190處,一共是4655處。三峽庫區崩塌、滑坡體共4655處,這是可行性論證報告404處的11.5倍。

2006年10月三峽水庫繼續蓄水至海拔156米時,重慶市奉節一個縣就報導有滑坡體一千餘處。為了保證抬高蓄水位的一個多月中遇到滑坡事故能夠及時處理,奉節縣長、書記輪流值班不回家。

隨著三峽水庫水位的繼續升高(從2003年的海拔135米,到2006年的海拔156米,2008年將上升到海拔164米,2009年之後上升到海拔175米,在極端情況下可以上升到海拔180.4米甚至海拔183米),三峽水庫水位變化幅度增大,變化的強度也將從38天上升23米,改變為了一個月上升30米,在極端條件下面,在5至10天之內上升30米到38米)。在這樣情況下,三峽庫區崩塌、滑坡體的數量將繼續增加。

第二︰不穩定的大型崩塌滑坡出現在壩址25公里以內地區,對樞紐工程造成大的影響,對於受到大壩工程影響的居民危害更大。

2007年5月位於三峽大壩上游17公里處的湖北省秭歸縣野貓面滑坡體發生變形,直接威脅三峽大壩樞紐工程的安全。野貓面滑坡體位於秭歸縣茅坪鎮廟河村,滑坡體總體積達1200萬立方米,屬於大型滑坡體。滑坡體的高度距水位線約200米。從4月10日開始滑坡體發生異常變動,出現了長200米、寬0.8毫米的裂縫。秭歸縣緊急遷移了22戶村民。

野貓面滑坡體距離三峽大壩只有17公里,所在位置正好是等候通過船閘的船舶停泊處。這個滑坡體的存在,否定了三峽工程可行性報告關於"不穩定的崩塌滑坡都在壩址25公里以遠,滑坡不會對樞紐工程不會造成大的影響"的結論,對三峽工程和三峽庫區以及大壩下游地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威脅極大。

遠古時代的"長江"並非滾滾向東流,而是向西流。隨著青藏高原的抬升,長江轉而向東。長江在三峽地區衝破高山的阻擋,形成著名的大河峽谷地貌。長江衝出三峽之後,進入平原,最後東流入海。為什麼長江在三峽地區能夠衝破高山的阻擋?因為這裡的岩層最為破碎、軟弱。三峽地區地質環境破碎、複雜,對於地學科學工作者來說,並非秘密,也非新發現,更不是"先前未曾預料到的"。

根據最新的考古發現,長江三峽地區是中國人最早生存的地方,是中華文明的最早搖籃。這說明,長江三峽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最適合人類生存。那時的居民生活在已經停止活動的古老滑坡體上。這種生存方式一直延伸到現在。

三峽水庫蓄水使得這些古老滑坡體重新復活。原因有四︰

第一,三峽水庫蓄水,自然水位被最大抬高一百多米,庫水上升使得原來處於比較乾燥狀態的岩土變為飽和狀態,導致力學強度降低。

其次,三峽水庫蓄水位每年在海拔145米至海拔175米之間反覆變動,水位的大幅度和快速的變動,促使古老滑坡重新復活。

第三,三峽水庫蓄水後,江面變寬,波浪的淘蝕作用加強,波浪的淘蝕使得庫岸失去穩定。

最後,三峽水庫蓄水後,三峽庫區地震次數大為增加,雖然還沒有發生三峽工程論證認為有可能發生的6.5級的地震,但是不斷發生的微震,使得兩岸岩土更加鬆動,更加容易失去穩定。

同時還要指出的是,三峽工程在過去十多年中,強迫三峽地區一百多萬居民離開自己的家園,絕大部分在當地山坡後靠安置。安置這一百多萬移民,建造房屋、修路等等,又大量開發山坡地,造成了新的由於建設工程而形成的滑坡、崩塌體。

三、三峽工程將是暴雨、洪水、地震、滑坡、岩崩、泥石流綜合災難

侯學煜教授前在二十年就指出︰"由於三峽地區地質構造複雜,庫區歷史上曾經發生過5.1級的地震,水庫建成後,有誘發災難性地震的可能性。庫區又是岩崩、滑坡、泥石流的多發地區,堵塞航運事故時有發生,對於道路、橋涵、大壩工程、城鎮居民的生命財產,都有造成嚴重危害的可能性。此外,一旦發生戰爭,三峽工程將成為重點打擊目標,這個問題決不可忽視。"

侯學煜教授警告說︰"建壩蓄水後因水的浸泡軟化作用和浮力作用、將使滑坡的穩定性減弱,促使老滑坡復活,尤其是該地山區暴雨來臨時,在地面又無植被保護的情況下,更易觸發滑坡、崩塌。另外從庫區的地質構造等條件來看、庫區存在著誘發性地震的可能。一旦發生,大規模的滑坡和岩崩,對大壩將產生威脅,有可能堵塞長江。"

侯學煜描述了了一場暴雨、洪水、地震、滑坡、岩崩、泥石流綜合災難的情景。而現在出現的情況,和侯學煜先生所指出的綜合災難,還有很大距離。怎麼能夠說,現在出現的問題是"先前未曾預料到的"?事實是,在三峽工程決策過程中,特別是在1989年三峽工程論證結束之後到1992年4月全國人大對於三峽工程作出投票之前,國人和全國人大代表無法聽到侯學煜等的反對意見。人們聽到只是對於三峽工程的一片讚譽之聲。現在出現的問題是"先前未曾預料到的"的論點,是為三峽工程的錯誤決策開脫責任,因為法律上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不知不罪。傳播這個論點,也是對於侯學煜等九位拒絕在論證研究報告上簽字的專家在學識上的貶低、在人格上的侮辱。

四、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去看待三峽工程

候學煜畢業於金陵大學,1945年留學美國,1947年獲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碩士學位,1949年獲博士學位。1950年回國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工作,是中國著名的生態學家。

參見三峽工程論證時,侯學煜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他從1978年到1987年期間,他對全國20個省市進行考察,發現一個現象,他所看到的所有中小型水庫,幾乎沒有一個能解決好水庫移民問題的。在安徽金寨縣,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修造的水庫,30年後水庫移民還依然生活在貧困之中,當地移民形容水庫工程為"十萬子弟兵,十萬畝良田,十萬人無家可歸"。水庫移民的生活不能得到改善,這和水庫大壩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是分不開的。從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分析了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

比如如何防洪?侯學煜認為三峽工程只攔截來自川江的部分洪水,而對下游荊江泛區的洪水來源不起作用,所以,三峽工程對荊江窪地洪澇災害的防治,作用十分有限的。治理長江中、下游的洪澇災害,應從多途徑著手,首先要恢復水面地區的植被,使暴雨變為細水長流。同時也應該有計畫、有步驟地恢復原有的天然蓄水湖泊。例如江漢湖群在五十年代有1250萬畝湖泊,由於圍湖造田,現只剩原有的24%,這些低窪田有的應退墾還湖,有的可種喜濕的經濟作物或樹木,以提高經濟效益。此外,荊江大堤工程不可放鬆,分洪也很重要。對於大壩上游,三峽工程的建設只會使下游的洪水災害轉移到上游去了。

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就要水庫大壩建設作為防洪的最主要技術手段,在全國建造了近8萬6千座水庫大壩,但是洪水的威脅和危害不是減輕了,而是加重了。問題就出在防洪的指導思想上。侯學煜提出防洪首先要恢復地面的植被,使暴雨變為細水長流,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生態環境友好型的防洪正確途徑。

針對三峽工程建設能促進庫區柑橘的發展,侯學煜提出相反的論據。三峽工程主上派把三峽工程農村移民安置寄託在柑橘發展上,認為水庫的形成會使冬季絕對最低溫度提高,對柑橘越冬有利,並可以擴大栽種面積。侯學煜指出,三峽水庫要所要淹沒的幾十萬畝土地,是沿河階地上肥料較高的沖積土,含磷量豐富,舉世無雙,土地資源損失十分嚴重。在坡度上開墾,只會加大水土流失,後果不堪設想,而且開墾的坡地土層淺薄,肥力低下。另外由於三峽大壩高180米,柑橘園被迫遷移到海拔更高的地區,由於氣溫是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對柑橘的生長和越冬都不利,說三峽工程建設能促進庫區柑橘的發展,難以令人理解。

關於泥沙淤積問題。侯學煜首先對長江水利委員會提出的論點--長江三峽段的泥沙量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沒有發生變化--進行了批判。侯學煜說,現在上游各支流全年含有大量泥沙的渾濁的河水,與五十年代冬季碧清河水的對照,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因此,水庫建成之後,突然沖刷不僅影響水庫的壽命,而且泥沙淤積抬高河床,對上游航運發生阻礙是不可避免的。三峽工程給長江航運帶來的好處,只不過改變大壩以上300公里的航運,但大壩距重慶600公里,重慶以東300公里因回水變動的泥沙淤積,即使水庫"放水拉沙"也不會拉到涪陵、長壽、重慶等上游一帶的河床泥沙。從而重慶有可能成為死港,結果必然阻礙西南經濟的發展。

侯學煜還指出了三峽工程對魚類資源的破壞,特別是特有魚種可能滅種。還有三峽工程引起海水倒灌、太湖一帶出現鹽鹼化的問題,水庫建成,水流流速減小,自淨能力減弱,庫區水環境污染加重的問題。

侯學煜先生關於三峽工程對於生態環境影響的文章主要有︰三峽工程要考慮生態、環境和資源問題,(收集在田方等編︰論三峽工程宏觀決策)和侯學煜答朱劍虹︰三峽工程引起的生態環境破壞貽害無窮(收集在戴晴主編︰長江啊長江)。

另外還有陳國階、馮子道(中國科學院三峽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等人都指出了三峽工程對於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馮子道先生認為︰"長江三峽庫區,山多坡陡,地少人密,暴雨集中,水土流失嚴重,本身生態與環境背景脆弱,山崩災害有增無減。所有這些已成為破壞庫區環境、干擾移民安置和經濟開發的障礙。三峽工程的興建和庫區人類活動,必然會加劇庫區自然災害,使之進一步惡化。""三峽工程興建後,庫區環境將發生重大變化。特別是水環境由現在的河流型變為湖泊型,有可能改變原來的化學物質的遷移、累積方向和強度,而按新的環境條件重新分布、聚集和遷移。其中某些影響將有利於人體健康,如水體擴大、容量增大,有利於污染物質的稀釋。但是,有些因素將促使有害化學物質在環境中積累。由於庫區上游是我國冶金工業、核工業和煤炭工業的重要基地,四川省絕大部分城鎮和工礦企業都分布在干、支流上。每天有大量污染物排入江河溪流,上游排放出來的重金屬、有機物、人工核素,及直接被淹沒的礦物、岩石中的有害物質和天然放射性物質進入水體,並在底泥中蓄積。它們將伴隨三峽水庫的泥沙淤積增加而加重。這些物質將通過生物地球化學食物鏈轉移到人體,讓居民健康受到影響。"

五、在科學家的道德問題上絕不妥協

1986年開始的三峽工程可行性研究生態環境專業組關於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影響的結論是弊大於利。但是為了避免和上級領導的直接矛盾,生態環境專業組組長馬世駿建議在結論後面再補上一句話,即許多弊病是可以通過人為的措施加以限制的。

對於結論的後半句,"許多弊病是可以通過人為的措施加以限制的",擔任生態環境專業組顧問的侯學煜先生表示堅決反對。侯學煜認為:

第一,在三峽工程論證中,生態環境和資源的損失不是強調得多了,而是基本上沒考慮。三峽工程論證,只是就工程論工程,很少考慮水壩可能給人民帶來的禍害和災難,更談不上考慮三峽工程對庫區以及對整個長江流域的影響;

第二,提出的一些對策不能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所以不能說許多弊病是可以通過人為的措施加以限制的。

侯學煜先生說︰"當初請我參加三峽論證,是為了表示有持不同意見的人參加論證,起了點綴作用,其實還有許多對有關問題真正有研究、有見識的同志應該參加這些工作而沒能參加。不管怎樣,既然參加了,我又是研究生態問題的,有看法就要講,要對國家負責,對子孫後代負責。侯學煜說︰一個人可以說錯話,但不可以說假話。我講的是真心話,對不對自有公論,也有待歷史實踐的檢驗。"在科學家的道德問題上,侯學煜先生絕不妥協。2003年6月三峽水庫正式蓄水至海拔135米,前期蓄水從2002年11月開始,至今不過五年時間。三峽庫區所出現的問題,正侯學煜先生在二十年前已經指出的。實踐證明侯學煜先生在二十年前的論點是正確的。怎麼能夠說︰現在出現的問題是"先前未曾預料到的"?

1991年8月,國務院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以三峽工程生態環境影響報告中的一個所謂程序錯誤(工程生態環境影響報告大綱未經過國家環保局審查批准)而否定了三峽工程可行性研究生態環境專業組關於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影響是弊大於利,但是許多弊病是可以通過人為的措施加以限制的結論。原生態環境組副組長方子雲出任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生態環境二組組長,在原有資料的基礎上重新編寫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影響報告,得出了讓論證領導小組和國務院領導人滿意的結果︰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影響是"利大於弊"。1992年2月這個結論通過了國務院環保局的審查批准。此時侯學煜先生已經無法發聲。他於1991年上半年在北京解放軍總醫院病逝。而在1992年1月17日,李鵬總理主持國務院第95次常務會議,在無有效的三峽工程生態環境影響報告的情況下,批准了三峽工程。此舉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原題目:在二十年前他就已經指出三峽工程將造成嚴重生態災難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觀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