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災害展現中國的基本面

作者:管見 發表:2008-02-07 21:0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雨雪肆虐,夾雜著交通、電力、煤炭的供應中斷或短缺,中國剛剛進入奧運年,就迎面遭遇到危機的考驗。

大自然究竟為何如此施展其力量,現在還不好說,不過,與暴雨及其導致的洪水災害,漫天飄舞的雪花畢竟溫柔得多,要釀成雪災,其實是有比較長的時間,而預報與防範,看來也就很容易疏忽,到了災成之際,特別是長時間降雪使得氣溫下降,出現了冰凍之雨,就陷入很大的被動了。加之,這期間正是各地方在開"兩會",若行政權與立法權分立,則行政當局只要應付議員質詢便是,但我們這裡拒絕民主政治的"三權分立",黨政機構對於操縱立法會議是其職責所在,許多行政官員更身兼"人民代表",能有多少精力顧及到防範自然災害,就難說了。

雨雪之災裡又出現能源供應短缺,更具"中國特色"。"光明觀察"一篇文章提出"非典型性電荒"的概念,很有意思。該文認為,"純屬資源、市場和供求關係上的問題,或者是人力不可抗拒的氣候原因導致電荒",可姑且稱作"典型性的電荒",而"電力企業向國家‘逼宮'顯然屬於人為因素",是"雪上加霜的‘非典型性電荒'"。據該文透露,"業內人士稱根本不缺煤,企業希望以此要挾漲價"──"國家對電價將嚴格控制,絲毫沒有漲價的預期,這導致發電企業生產熱情急劇降低,甚至想以此來向國家‘逼宮'",同時,"大多數發電企業不正常工作的另一個原因是希望中間商急劇囤貨,以改變供求關係,使得煤炭批發價下降"。

這樣看來,前不久剛剛經歷過"非典型性電荒",現在又出現與"非典型性煤荒"相關聯的"非典型性電荒"。

"紅網"上有文章質問:製造短缺的為啥全都是壟斷行業?作者指出,中國早在十多年前就進入產品過剩時代,產品短缺現象只發生在實行行政性行業壟斷的國有企業,如電力、鐵路、石油等部門。尤其是電力部門,不但經常出現短缺,而且每隔幾年都會出現大面積蔓延的電荒,造成嚴重的全國性生產事故。作者說,之所以保留了電力、鐵路、石油等行政性壟斷企業,主要是為了預防短缺、保障供應,不料卻適得其反。

適得其反!

人們對此當然不陌生:之所以維持農村土地的"集體所有",實為國有,據說主要是因為農民"自願"如此,而且是為了預防農民失去土地,但不料適得其反,政府與開發商聯手對付農民,以一波波的"圈地"狂潮加速剝奪其土地權益。

政府在電力、鐵路、石油以及金融等市場上維持著國有企業的壟斷地位,同時又怕價格失控,維持著價格管制。這樣,民營企業難以進入,沒有真正的市場競爭,價格當然易漲難跌,市場波動時,價格管制就難敵國有壟斷企業的壓力。

說到國有企業,摩根大通中國證券市場部董事總經理兼主席李晶最近一篇文章列舉了幾個數字,令人印象深刻:

"至今,人們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銀行貸款方面,認為這是中國經濟過熱的原因之一。他們可能會吃驚地發現,中國銀行貸款僅為不到20%的投資提供了資金來源。

多數投資資金來自於企業的留存收益。2007年,這些自有資金佔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的近60%。"

"中國有150多家中央國企,由中國國資委(SASAC)直接管理。其中一些是中國最知名企業的母公司。2007年前11個月,這些企業創造了9190億元人民幣(合1250億美元)的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32%。

2001年至2006年,中國國企利潤一直以28%的年複合增長率增長,其中以少數資源集團的利潤為最高。"人們驚訝於財政收入連續大幅度增長,看來是大大的低估了國有體制的能力了。

據此,李晶指出,"資本過於充足的國有企業不謹慎的投資,是中國經濟失衡的主要根源。"

國家以"全民所有"的名義佔有並支配著國有資產,倘若國有企業忠實地根據國家的計畫安排行事,則李晶的判斷或許有些偏激,但現實中,壟斷與價格管制雙重控制的領域無一不發生"非典型性×荒",最為典型,而更普遍的是國有企業的投資衝動在各地方政府支持下難以遏制。在市場經濟發展的背景下,這種"中國特色"的無政府狀態,不斷地把經濟推向失衡。宏觀調控把焦點放在銀行貸款、房地產商身上,對權力的控制慾望與國有企業的擴張衝動輕描淡寫,它的效果當然可想而知。

國有體制的支配地位,這是中國的基本面。似乎是突如其來的雨雪災害,看來是把這一基本面更為清晰地展現在人們面前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議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