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孩子個性與說話能力

發表:2008-05-14 19:1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所謂"親子對話"教育法主要是依據每個孩子的個性來培養他的說話能力,若要與孩子說話,首先父母要學會如何傾聽。聽孩子說話是一種認同孩子的反應,而"親子面對面"便是在孩子有話要說時,父母確實傾聽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感受到充分自我表現的感覺而信心倍增。

與孩子的對話應當從幼兒期開始,希望父母們能夠隨時激發自己孩子的個性與說話能力。

一般來說,愛說話的孩子因為好問而在想法上比較深入,也比較有自信、有個性。其實孩子們所說的話都有其原因及理由的,所以父母必須去瞭解孩子說話的原因,通常可分為以下3個原因:

1.有問題發生,需要大人的幫忙。

2.想把自己"所聽、所見、所聞"的感受用聲音去表達。

3.想感受與媽媽(親人)的交流聯繫。

因此,傾聽是一種認同孩子的反應,能使孩子感受到充分自我表現的感覺而信心倍增。

大人的傾聽會使孩子產生哪些變化?

貼近孩子,近距離地聽孩子說話,對孩子來說會有各方面意想不到的學習能力出現。

孩子變得容易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產生自信。

孩子的表達變得明朗。

孩子的個性變得比較圓融。

因為自己的感受、說話獲得重視變得更有耐性、有安全感。

煩惱能盡快消除。

很早就能開始說比較長的句子和靈活運用不同的生詞,對將來的寫作和表達能力也有幫助。

親子對話學習刺激法

寶寶是從"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來開始學習說話的。只要寶寶開始喃喃自語,發出簡單的聲音時,就是開始進行"親子對話"的好時機,按照寶寶的不同月齡有不同的刺激法。

0-12個月

與寶寶目光交流,隨時隨地與寶寶說話

寶寶出生後發出的第一個聲音,便是"哭";等3、4個月大時,開始會發出"咿咿啊啊"等單音;到了8個月大後就開始喃喃自語,甚至發出一些單字。

1.注視寶寶的眼睛和寶寶說話

和孩子的第一階段溝通方式就是"眼光交流",寶寶們通過看見媽媽的說話與表情來奠定對"說話方式"的認識。   

2.與寶寶接觸的任何時候都要與寶寶說話

每一次的聲音交流都會讓寶寶的聽覺變敏銳,不管是換尿布、餵奶或洗澡時,都要隨時隨地保持與寶寶說話的習慣。

3.回應寶寶的牙牙自語

只要媽媽經常回應,寶寶也會開始學著表現自己的感覺,而且情緒也會更明顯易懂,在與寶寶應答時最好邊說邊撫摸寶寶,更能強化親子的交流。

4.從日常生活的聲音中學習

不需要太過安靜,生活中出現的吸塵器的聲音、水龍頭的流水聲、洗碗洗衣的聲音等,都可以讓寶寶感受接觸更廣,邊做家務邊和寶寶說話,也是一種良好的親子互動方式。

5.練習以身體律動來控制發聲

即使簡單地發出"咿啊"的聲音,寶寶也得用盡全身的力氣來發聲,可以訓練寶寶配合身體的律動發短音或長音,也可用拍手搖擺的方式讓寶寶瞭解發音的不同。

6.鼓勵寶寶表現自己

跟寶寶玩手帕遊戲或鼓勵寶寶把兩手伸直說"抱抱",或找玩具等,讓寶寶表現自己,這對於日後勇於自我表達的說話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7.與媽媽"視線一致"的體驗

寶寶總是好奇媽媽在做什麼、說什麼,因此,不妨讓寶寶跟媽媽往同樣的方向去尋找目標,讓寶寶自己親眼、親耳確認媽媽口中說的與看到的是相同的事物,可培養寶寶的辨識聯想能力。

8.善用寶寶喜歡模仿的特性

寶寶通常喜歡模仿大人做動作,最簡單的就是揮揮手說"再見"等,利用這種愛模仿的特性,趁機教寶寶各種配合手勢的單字,並反覆的練習,這樣寶寶馬上就記住了。

13-24個月

與其說單字,不如說成語這時期的寶寶多半已經會走路,相對也更加瞭解大人所說的意思,也會說比較多的單字。從這個時期起,媽媽和寶寶的交流對話豐富而頻繁的話,寶寶學會說話的時間更快。

1.練習發音

把單詞的發音嘴型做給寶寶看,反覆幾次以後,寶寶也會試著發出正確的音了。

2.配合肢體語言來說話

與寶寶說話時,配合肢體語言還輔助引導寶寶,如用手指身體的各部位,配合說話、或者邊做"坐跑站跳"等動作,邊說這些單字,不但增加趣味感,也讓寶寶更容易記憶。

3.以句子的形態和寶寶說話

1歲以前教的"花"、"水"等單字,現在起要開始對寶寶說長一點的句子,如"好漂亮的花"、"我想要喝水"等,利用寶寶已經懂的單字並加入新單字來延伸連結出句子,讓寶寶練習真正的說話方式。

4.有耐性的等待寶寶的反應

這階段的寶寶對大人的話似懂非懂,自己所會的單字語言也有限,但偏偏又非常愛表達,這時父母就必須很有耐性等寶寶慢慢地說、清楚講明白,降低寶寶的挫折感,才能順利讓他升級到下一個說話的階段。

5.經常帶寶寶外出觀察

帶寶寶去公園散步或坐車等,並配合教寶寶說相關的字句,也許寶寶無法一時間馬上記住,但讓寶寶接觸更寬廣的視野,也是奠定說話基礎的步驟。

25-36個月

說話時多形容狀態這個時期的寶寶,會的單字雖然多,但還無法用完整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也總是反覆說著"那個"、"不是"等字句,這時必須開始用敘述及形容的句子來教寶寶說話。

1.描述式的說話法

如果媽媽要回答寶寶的說話,也盡量使用連結性的句子,當寶寶說"那個、那個",即使媽媽知道"那個"是什麼,也必須回答"是這個餅乾嗎?"或"是放在桌上的玩具嗎?",務必引導寶寶再回答出"對,是那個餅乾"等句型。媽媽此時的任務在於訓練寶寶開口說話,而不是拿"那個"餅乾讓寶寶閉嘴。

2.說較長的句子時要段落分明

當媽媽說較長的句子時,得注視寶寶的反應,配合明顯的肢體動作,段落清楚地說給寶寶聽,來訓練寶寶的"聽話"能力。

3.練習讓別人瞭解寶寶的表達意思

常常遇到一些寶寶說的話只有身邊的媽媽才聽得懂,別人要瞭解寶寶說的話還得先通過媽咪的"翻譯"。因此為了避免這種現象,也為了讓寶寶能增加信心跟外人交流,平常就得訓練寶寶發出正確的音和正確的單字或句子,而不是只有母子倆才知道的幼兒式語言。

4.給寶寶獎勵

當寶寶能說出較長的句子,或者說出新學會的單詞,都要馬上給寶寶一個擁抱並稱讚他,然後再附和地說一次,寶寶就會清楚知道自己的表達正確,而更有興趣說話了。

5.把寶寶說的話畫成圖貼起來

當寶寶說的句子或內容,用簡單的圖畫表現出來,如"今天跟媽媽去散步"便以此為內容畫出來,可以增加寶寶的聯想能力和記憶能力。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