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紀橫掃歐洲的黑死病:奪去2500萬人生命

發表:2008-06-21 01:1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黑死病(The black death),又稱瘟疫(Plague)或鼠疫(Murine plague),是世界歷史上無可爭議的流行時間最長,死亡人數最高,危害最為劇烈的人類頭號殺手。1894年,義大利醫生Alexandre Yersin 才在香港鑑定出它的病原體:鼠疫桿菌(Yersina pestis,或Pasteurella Pestis),該菌主要經血液傳播,無週期性地爆發,一般最終因其密集的菌株堵塞了血管,而導致患者死亡。

1897年,Ogata研究了鼠疫桿菌的生活史。顧名思義,它的一個主要寄主是以家鼠為代表的齧齒類動物,但對人類來說,真正可怕的則是齧齒類動物身上的鼠蚤(Xenopsylla cheopis),它們在齧齒類動物體內吸取染菌血液,然後跳到人類和其它哺乳動物身上進下一餐,同時還能把這種疾病傳染給人虱,從而加劇了它的傳播速度。天性嗜血的鼠蚤可以在沒有寄主的情況下可以存活30天之久,它們是大約370種動物感染鼠疫的罪魁禍首。鼠疫還有另一種更有效率的傳染方式,即通過呼吸,直接從空氣中進入人類肺部。

人體免疫系統的主要成員:淋巴細胞和白細胞不僅無法殺死鼠疫桿菌,反而自己也會成為它的寄主細胞。患黑死病的人具體症狀如下:發燒、咳血、脫水、昏迷、幻覺、腹瀉、淋巴腫大、皮膚潰瘍、皮下出血等,該病因患處的皮膚常常變成藍黑色而得名。一般在發病後,病人多則四五天,少則數小時,即將命歸黃泉,死亡率基本上是百分之百。由於無特效藥可治,這種可怕的疾病長期以來,一直被迷信的人類認為是鬼神對自己的懲罰。

5至8世紀時,歐洲曾經不斷發生嚴重的流行病,搞垮了強盛一時的東羅馬帝國軍隊,使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不費吹灰之力,就搶到了從敘利亞到埃及的大片土地。不過,那些並不是鼠疫,而大概是天花和瘧疾之類。

在1348年,鼠疫除肆虐於義大利之外,又兵分三路:西路,由一位從巴勒斯坦返回聖地亞哥的朝聖者帶入伊比利亞半島,在西班牙西南部為禍尤烈,僅在旅遊城市馬洛卡,就死了30000多人;西北路,經"黑王子"的首府波爾多北上,進入法蘭西北部平原區,弗蘭德城邦人口為之下降了五分之一,就連此時剛剛為英格蘭佔領的加萊也包括在內;東北路,經奧地利傳入神聖羅馬帝國境內,埃爾福特死了12000人,明斯特死了11000人,美因茲死了6000 人,都相當於它們當時總市民數的三分之一以上。

人們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象是,疾病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原因大概是從東歐到西歐,人口密度逐步上升的緣故。到這年年底時,黑死病的疫區幾乎已經遍及整個歐洲大陸,除了被海峽阻擋的不列顛群島和斯堪地納維亞半島以外,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倖免於難。而且,就連這兩塊風水寶地的淪陷顯然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1349年春天,沉睡許久的黑死病突然從加萊進入海峽群島,驚恐萬狀的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失去了他平時在戰場上的冷靜,聽從御醫的建議,下令禁止全國人民捕魚。

但這被證明毫無效果:黑死病以空前的速度長驅直入大不列顛,截止到五月份為止,倫敦原有的五萬居民只剩下了三萬,直到16世紀才恢復原先的數目;英格蘭當時的第二大城市諾維奇的常住人口從12000人銳減到了7000人,從此再也沒有能重現往日的輝煌;牛津大學的三萬教職員和學生死的死,逃的逃,一年之後只剩下了6000人。

當1351年疫情得到控制之時,英倫三島和愛爾蘭已經損失了它們總人口的40%左右,遠遠高於它們在英法百年戰爭中的總損失。1349年5月,一艘英國商船又遠渡重洋,把鼠疫帶到了斯堪地納維亞,而當時控制著波羅的海沿岸的漢薩商業同盟又以極高的效率將它散佈到了至此為止還相對安全的德意志和波蘭北部。甚至格林蘭島都因此遭了殃:長期在冰天雪地中苦苦掙扎的當地居民得不到歐洲大陸送去的例行補給,沒有一個活過1350年。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