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清的社會保障制度

發表:2008-08-16 00:2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到這個標題,有人可能要大吃一驚:"古代竟然有社會保障制度?"告訴你,不但有,而且還非常完善。不管這個完善是一步一步來的,也就是 客觀的說,一個朝代比一個朝代好。

我國最早的社會制度是從漢朝開始的,所謂的社會保障制度用通俗的話說就是"老有所養"。漢朝開始沒有多久,國家就建立了養老制度,規定65歲以上的就享受國家提供的糧食。

到了宋朝,社會保障制度就更加完善,其中"居養院"就是一例。"居養院"是當時由政府主辦的一種慈善部門,凡是老、弱、病、殘的,無家可歸的,沒有子女的年紀大的,都可以到"居養院"來,接收政府的接濟與撫養。不管是南宋還是北宋,都一直有"居養院"。這種"居養院"每個村鎮都有,極為普遍。

中國歷史長河中,宋朝的社會保障制度,是比較完善的。這主要得益於政府的重視。宋朝除了有"居養院"外,每年開春,青黃不接的時候,為了應付春荒,還規定每個鄉政府都要進行賑災,方法是用大鍋燒粥,給流民吃,並提供住宿。宋朝同時在每個鄉鎮還建立了公倉,公倉裡面的糧食專門用來應付自然災害。如果遇到自然災害,就打開公倉救濟災民。以上是宋朝的社會保障情況。

以後的朝代如明朝、清朝,都有相應的社會保障制度,基本上與宋朝沒有多大區別,只不過是社會保障的名字有所不同,如:宋朝的"居養院",到了明朝叫"養濟院",到了清朝叫"安養院",名字雖然不一樣,但是其功能和性質都沒有什麼區別。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明朝有個規定是以前朝代所沒有的,那就是:凡是考上秀才的讀書人,每個月可以享受國家提供的三十斤大米,其它沒有。所以能考上秀才也不錯,起碼餓偶不死。但是要想發財,只有考上舉人、進士。如果一個讀書人,一輩子都沒有考上舉人、進士,就注定他一輩子只能每月吃三十斤的大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