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工廠肺部感染良心發現自曝行業內幕

發表:2008-09-24 08:0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核心提示:9月21日下午,一位名叫阿明(化名)的青年致電媒體曝光塑料顆粒再生行業的內幕,原來該男子是一家「黑」塑料顆粒再生廠的小老闆,曾在工廠工作生活一年致肺部感染,治好病後男子良心發現決定曝光行業內幕。

海南特區報9月24日報導他,是一個只有18歲年齡的「黑」塑料顆粒再生廠的小老闆;他,曾經在高度污染的自家工廠內工作生活了一年多時間而導致肺部感染, 在醫院躺了兩三個月,花費了近5萬元才最終保住了一條性命;他,良心發現,自曝行業黑幕:殘留有農藥的地膜、高致病性受到污染的塑料產品未經洗滌和無害化 處理,就加工生產成塑料再生顆粒,最後製作成方便袋和食品袋等塑料製品,在市場上流通。

塑料再生顆粒業內人士直言,塑料再生企業大多都不具備對問題塑料產品的處理能力,沒有環保、消防等有關部門的審批手續,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偷偷生產的「問題」企業。

小老闆開「黑」塑料顆粒廠

「我是一家塑料顆粒再生廠老闆的兒子,因為長期在高度污染的環境下生活,我的肺部被感染了,我就此退出了這個行當,我想把自己所知道的行業黑幕講出來,以 引起有關部門的注意,同時,能讓更多的從業者認識到這個行業的危險性和危害性,從思想上高度重視,以免遭受意外危害和付出健康的代價。」9月21日下午, 一位名叫阿明(化名)的青年致電本報熱線,表達了他內心的想法。

今年18歲的阿明系浙江溫州人,2005年8月,時年15歲的他隨父母親一起來海口投資開廠,後因無心讀書,就於當年底趕到貴州,去給在那裡開工廠的姐姐幫忙,開始學做起生意。

阿 明告訴記者,2006年3月,他的父親以每年3000元的價格,在距離澄邁縣金江鎮10多公里遠的偏僻農村,租賃了4畝土地,同時又花3萬元購進了兩台塑 料再生顆粒機,開起了塑料再生顆粒加工廠。後因為人手緊缺,他於當年6月從貴州趕回海南,前往澄邁縣父親的工廠幫忙,後父親改行投資其它行業,他就一心一 意當起了塑料顆粒廠的小老闆。

高污染環境致肺部感染

阿明說,自家的塑料再生顆粒加工廠,是一家未經任何部門審批的「黑」工廠,12名工人實行兩班制輪流作業,每天生產16小時,可加工塑料顆粒10-15噸。

出於節省成本考慮,設備能省的就省,阿明說,自家的塑料再生廠生產條件極其簡陋,沒有任何環保處理設備,作業工人也沒有得到任何的崗位保護,每當機器開動,工人們就只能在黑煙瀰漫、惡臭熏天的工棚底下作業。長此以往,很多工人患上了哮喘、咳嗽等職業疾病。

那些含很多有害化學成分的污水,未經任何處理就直接排入附近的土地裡,阿明說,就在這樣高度污染的環境下生活工作了3個月左右的時間,他的身體開始出現不適,經常伴有頭暈嘔吐的症狀,咳嗽不停,但年輕氣盛的他當時並沒有在意。

一直到2007年9月,因為被不停歇的咳嗽折騰得整夜無法安眠入睡,阿明說,無法忍耐的他去省人民醫院檢查,結果讓他大吃一驚,肺部嚴重感染,醫生建議要及時進行治療,否則會出現生命危險。

從2007年9月份一直到年底,阿明在省人民醫院的病床上躺了兩三個月,花費了近5萬元的治療費,他總算保住了一條性命,但病情並未徹底痊癒,時不時地,咳嗽仍會突然發作。在阿明母親的一再反對下,他父親最終放棄塑料顆粒廠的經營,退出了這個行當,改行做起了其它。

良心發現自曝內幕

「我不忍心看到更多的像我一樣的人為此搭上健康甚至付出生命。把問題說出來,不但能引起有關部門的注意,同時還能讓更多的從業者認識到行業的危險性和危害 性,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最終遠離拒絕它。」阿明說,深思熟慮了幾個月,他決定將自己所知道的行業內幕告訴給媒體,而他的想法,最終也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阿明說,塑料顆粒廠的生產原料,主要以農用地膜等塑料製品為主,但也有一些醫療垃圾,譬如輸血袋和輸液袋,一次性注射器等;還有的就是一些禁止回收和利用的高污染的塑料製品。

生產原料很多含有害有毒物質。因為都是手續不全偷偷生產的小企業,不具備任何環保處理措施,這些殘留有農藥的地膜、高致病性高度污染的塑料產品,一般都是在 水池裡洗一下,未經無害化處理,就直接塞入機器中加工成塑料再生顆粒,更為離譜的是一些「黑工廠」,工人把塑料原料從水池裡撈出來甩一下,就放入機器中, 上面的農藥殘留,污染源根本沒有去除掉。阿明說,根據他的瞭解,一些黑心老闆出於牟取黑利考慮,就用這些有害有毒的塑料顆粒,加工製作成了方便袋和食品袋 等塑料製品,賣到市場上。

阿明說,我省海口、文昌、瓊海、臨高、澄邁、儋州等多個市縣,都有這樣的塑料顆粒加工廠,全省總數近百家,而加工出來的塑料顆粒,一部分被本地市場消化,一部分被運往島外,該部分塑料顆粒,大多製作成了方便袋,然後偷運回海南市場銷售。

原料不經環保處理直接生產

9月22日上午,按照報料人提供的線索,記者來到了地處海口市海榆中線的一家塑料顆粒加工廠。一股焦糊臭味撲面而來,記者推門而入,一名40歲的中年男子立即笑臉相迎,問記者是否來收購塑料顆粒。

院 子裡到處都是塑料製品,堆積成了小山,在靠近院牆小角落裡的一個黑色塑料袋中,記者發現裡面裝著一次性注射針管,還有輸液袋和血袋。旁邊就是形形色色的飲 料瓶,還有很多黑色的汽車用機油壺。在這堆塑料垃圾中,記者發現了一種名為「甲胺磷乳油」的農藥瓶,瓶體上對這種農藥的註釋為「高毒農藥」。

鐵皮搭建的簡易工棚下,一名30歲的男子揮汗如雨,正往機器中填塞著各種顏色的塑料製品,在距離50米遠處的一個濃煙滾滾的火爐旁,一男一女兩名工人正將粉碎出來黑色顆粒裝入塑料袋中。他們的腳下,用於洗滌塑料原料的一股黑水,未經任何處理就從後門排入了院外的菜地裡。

這個工廠沒有手續,在工棚底下分揀塑料地膜和其它原料的貴州籍的女工告訴記者,她每月1000元工資,每天上班要10個小時。有關分揀塑料原料是否要經過洗滌,殘留農藥如何去除,女工表示「無所謂」。

企業沒有經過環保審批

昨日下午,按照報料人的指點,記者來到了海口市秀英大道一處顆粒再生加工廠。這裡同樣臭味熏天,濃煙滾滾,生產環境惡劣且簡陋。記者拍照的時候,一名中年男子趕上來阻攔,遮蓋住了相機鏡頭。對方蠻橫地表示,拍照必須經過老闆批准和允許。

記者從這家廠的蔡老闆處瞭解到,他的工廠開辦於2004年,具有多重職能,不但能加工塑料顆粒,而且還能將塑料顆粒加工製作成塑料製品,譬如黑色的纜繩等,記者隨後提出和蔡老闆前去生產車間探視證實,對方警惕地一口給予了拒絕。

蔡老闆表示,他的塑料廠是多家協會的會員單位,辦理有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記者問是否經過了環保、消防部門的審批?蔡老闆說,2004年環保部門前來驗收過,但沒有給予審批通過,至於原因,對方反問記者,海南有哪家這樣的工廠經過了環保部門的驗收和審批。

沒有經過環保消防部門的審批驗收,蔡老闆表示,這是目前該行業的現狀。他隨後稱,城市生產出來太多的塑料垃圾,如果沒有人做處理,後果不堪設想。

工商環保表示要嚴格查處

昨日中午,記者就有關塑料顆粒再生廠的審批情況,採訪了海口工商部門,據介紹由於該類企業污染大,危害性大,工商部門對於市場准入有著嚴格的要求,必須同時經過消防、環保、商務、質監等有關部門的批准,工商部門才能辦理營業執照,而目前,大多數塑料顆粒再生廠都不會同時取得以上審批手續,故工商部門多數情況 都不會給予批准。

海口市國土環境資源局執法科一名人士表示,如果塑料顆粒再生廠污染環境且環保設施不過關,他們將會堅決給予查處,決不姑息。

来源:海南特區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