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什麼"六四"?(組圖)

作者:樂安 發表:2009-05-29 01:2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四"20週年快要到了,20年前的那場運動和隨後的屠殺不僅已經在很多中國人的記憶中淡去(其實也根本沒有機會進入很多80後、90後的記憶),在中國之外,"六四"在20年後的今天似乎也已經變得遙遠、模糊。

曾經每年出席"六四"紀念活動並譴責中共武力鎮壓的馬英九今年將是當上臺灣總統後第二年不出席有關活動。

不知道"六四"當天出訪友邦歸來的馬總統會不會也如去年一樣,發表一篇簡短的文字以示紀念。


曾經常批評中國的佩洛西會此次避免談及人權。 

中國人如此,美國人亦如此,這兩天和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對大陸的高調訪問一起發生的,還有一次不那麼高調,甚至讓人覺得有些"變調"(如果不是"跑調"的話)的來訪: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華,談的不是她慣常提及的人權,而是氣候變化。

十八年河東 十八年河西

記憶所及,上一次看到佩洛西這個名字,是去年北京奧運前一位曾遭受中國政治迫害的朋友提起要給這位議長女士寫一封信,內容是呼籲她向中國施加壓力,要求中國釋放政治犯。

當時給她寫這樣一封信是合乎邏輯的,用中國媒體的話說"逢中必反"的佩洛西不僅在奧運前批評過中國的人權,也曾以議長身份反對過布希政府官員拿公款去北京觀看奧運。

而早在1991年"六四"事件兩年之後上一次訪問北京的時候,她還曾在天安門廣場打出橫幅:"獻給為中國民主事業犧牲的烈士"。


當年佩羅西在北京打出抗議橫幅的畫面傳遍世界。

佩洛西訪華前,北京倒是也有上訪民眾打出橫幅:"歡迎佩洛西,關注中國人權!"

可惜訪民們失望了,佩洛西無緣看到這幅標語,即便看到,她也許只能說抱歉了,因為"氣候變了",這趟來談的不是人權。

佩洛西5月28日在清華大學的演講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稱享受安全的環境是基本人權。

這話聽起來多少有些耳熟,與吃飽飯就是基本人權的論調異曲同工。

誰還記得"六四"

5月27日,就在中國總理溫家寶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佩洛西的當天,香港立法會未能通過由民主派議員提出的呼籲"毋忘'六四'事件,平反八九民運"的提案。

當年 "敵對勢力的橋頭堡"、"六四"後幫助民主人士逃離中國的"黃雀行動"的大本營,如今的香港在五星紅旗下已經變得比誰都更加務實。

國際上,20年後的今天唯一還帶著"六四"印記的,是歐盟(當年的歐共體)對中國的武器禁運。這一當年歐洲對華七條制裁措施中僅存的一條其實也已經名存實亡,除了出現在少數國際關係學者的論文裡,連"象徵意義"都幾乎不存在了。

中國這20年來唯一的變化是經濟實力的提高,而這已經足以改變國內外很多東西。

不能說中國人是個健忘的民族,一部《南京!南京!》又激起了不少中國人的反日情緒。然而,"六四"20週年即將到來之際,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如果不關閉的話)迎來的將是成千上萬端午節長假的旅遊者。

長假、旅遊、廣泛普及的手機、數碼相機,20年來中國人生活總體上的改善有目共睹。除了那些被剝奪的下崗工人、失地農民、拆遷戶,更多的中國人由衷地為自己的生活而高興,雖然他們也隨時有可能被剝奪,甚至"被自殺"。


如今,很多中國已經不知道或者不願、不能談及"六四"。

尤其是中國的知識份子(這裡我只能用廣義的概念,凡自稱知識份子的都作數,包括大學教授們)已經再也不用像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一樣,感慨"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蛋的"。

近20年來的改革已經讓知識階層真的實現了"利益均沾",對大學教授來說年收入百萬已經沒什麼稀奇的了。

房子、車子、票子都齊了,還要什麼"政改",改誰?改我們自己?監督我們自己?

歷史的一頁

20年過去了,不管人們願意不願意,"六四"作為歷史的一頁,已經不可避免地翻了過去。如今的現實是,絕大多數中國人要麼不知道"六四",要麼不願意、或者不能夠談論"六四"。

30年前,當時的中共因為否定"文革"而重新贏得了民眾的支持,今天的中共卻已經不需要通過平反20年前的"六四"來強化自己執政的合法性了。

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共、今天的世界已經與"六四"不直接相關。

"六四"事件的弔詭在於,中國共產黨試圖保衛自己統治槍聲在國際上敲響了共產主義的喪鐘,在中國卻開啟了資本主義的大門。

"六四"激起的國際譴責使得後來蘇聯東歐國家在應對本國民主化示威的時候不得不放棄"北京解決方案",蘇東共產主義陣營因此瓦解。

"六四"之後,經過短暫的停頓,中國迅速資本主義化,而且是以150年前馬克思所譴責的"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的方式進行的。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民主啟蒙運動最終帶來的是共產主義中國這個怪胎。如今,在啟蒙尚未完成的情況下,巧取豪奪的中國也許需要的又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價值了。

"六四"20週年之際,有人提出"和解",誰跟誰和解呢?"六四"已經使當年的中共失去了最後一個和解的機會。

誰都無法重新走回歷史,解決當年的問題,但歷史仍然可以提供解決問題的啟示。與其空談重新評價"六四",不如坐下來想想臺灣如何在半個世紀後得以重新評價"二二八"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BBC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