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執政當局不斷傾共 臺農擔憂

作者:於馨 發表:2009-06-16 02:4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於馨綜合報導】面對臺灣執政當局在各方面不斷傾共的態度,許多臺灣人漸感不安與反感。日前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等一行人走訪臺北縣,表示看好兩岸農業合作前景,並允諾日後大陸再派員來臺採購;另一方面,臺灣農委會出現了"建助兩岸農業通路"的聲音,這看似對臺灣農業釋出的美意,臺灣農民心裏卻是不敢領教。

政府當局一廂情願談合作

中國國台辦上月在海峽論壇中宣布,新設福建莆田仙遊、福建三明清流、安徽巢湖和縣、江蘇淮安淮陰四個臺灣農民創業園,加上原來的十一個,總計有十五個"臺創園"。不過,曾前往投資的臺灣農民卻認為,中國仿冒複製的文化太猖狂,正牌的臺灣農產根本招架不住,還是留在臺灣比較"穩"。

臺灣的農業技術聞名世界,數十年來已至許多未開發國家推行農耕技術,大大改善當地人民生活。十多年來,中國也想盡辦法吸引臺灣農業到內地生產,不但設立"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近四年更積極推動"臺灣農民創業園";除此之外,相關當局也積極邀請臺灣專家赴中"學術交流"。

然而,學者分析中國主要目的當然在取得臺灣優良品種與農業技術,技術移轉或合作之舉,將嚴重威脅臺灣的國際市場,甚至出現回銷臺灣的後果。

農民呼籲根留臺灣才是好

臺灣大學農藝系教授郭華仁表示,要做好種苗管控並不容易,只要將幾粒種子放進口袋,或將種苗切分塞入行李箱內,很容易就闖關出境了。臺灣辛苦培育經營出像毛豆、蝴蝶蘭等獲利豐厚的外銷農產品,如今中國蝴蝶蘭已搶走臺灣在美國的六成市場佔有率,臺灣毛豆在日本的市場,也由原本的獨佔市場跌落僅剩兩成市佔率。

剖析臺灣及中國兩岸農業現況,美其名為技術合作,本質卻是技術複製和模仿,臺灣農民並不樂見這樣的市場態勢,在現階段無保障的市場競爭條件下,已有不少農民現身說法,表示不贊成的意見。

雲林縣古坑鄉花卉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黃炳煌表示,中國沒有完善的專利制度,品種複製速度像細胞繁衍一樣,他就有三個擁有品種權的種苗被複製;其友人亦發生在中國賣五千株專利蝴蝶蘭苗,商議不可複製,然而三年後到中國卻發現已被繁衍兩千萬株,在中國各地都可看見。

事實上,這幾年中國也透過業者來臺收購新種苗,一次就是五千、一萬株,即使已有品種權,仍私自帶回複製。黃主席強調,中國投資環境沒有想像中好,雖然勞工、土地成本便宜,但燃油成本高,水電供應也不穩定,還是臺灣好。

屏東縣有機農產品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尤志誠,最近亦聽聞一位友人擁有在臺種植十五年的水果農作經驗,七、八年前到中國海南島種了三十公頃的玉荷包、芒果、香蕉,在量產前刻員工卻先行採收,將水果盜賣出去。

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杜宇認為,"政府應務實面對,而不是在兩岸氣氛和緩下,不願面對批評聲音,政府應審視到底有多少技術應被保護,兩岸會談也應該觸及農業智慧產財保護議題,才是真正照顧農民。"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