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愛的"發票"

作者:陶笸籮 發表:2009-06-28 22:4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朋友在某社區居委會工作。該社區居民職業成分複雜,有記者,有律師,有大小私營業主,其中不乏博士頭銜者。而無論單位效益好壞,無論知識層次高低,朋友做社區工作時,無一例外都碰到了向她討發票的情況。公司要用發票充帳,個人要用發票領獎金。其中,又數火車票最為搶手,因為不是實名,而且金額不是毛毛雨。朋友今年春節坐火車回了趟重慶娘家和安徽婆家,立即成為了香餑餑,待得我打聽到,要為親戚搶一張火車票發票的時候,朋友無奈地說,晚了,早就沒票了。

似乎中國人都在瘋狂找發票。年關的時候最十萬火急,MSN的簽名欄,此時會出現一溜"跪求發票"的簽名,有人甚至加上了SOS的求救呼號。均是小老百姓的血汗錢,好容易單位"人性"化管理,允許用發票來換銀子,不找票,就得割肉。一位朋友因為工資長期處於底層,曾經補發過一次工資,加上年底獎金共兩萬多,結果還沒拿到手,稅錢先扣掉了五千塊,該朋友表示,"鼻子都氣歪了!"

其實轉圈找發票的,還大都是遵紀守法的良民。比如從不拖欠房貸、手機費和水電費,慈善捐贈從不落下,看到老人和殘疾乞丐就忍不住掏腰包,從不坑矇拐騙,甚至談錢都臉紅。有人為此而找不到發票,又不敢買假髮票,憋得著急上火,嘴巴起泡,臉上長皰,頗有點"逼良為娼"的架勢。

票還得找。無他,還是內心掙扎,覺得稅太高,而擔子又太重。房子、教育、醫療,哪一項不需要你自力更生?儘管有專家為個稅起征點調高還是調低爭論不休,體恤民意的專家論點更受追捧,但是光紙上談兵,對於咬牙扛著一家老小的工薪階層來說,還是遠水救不了近火。稅前和稅後的錢,那就好比是麵包圈和麵包圈裡的那個洞,前者引得人食慾大動,後者則讓人空歡喜一場。 "發票狂"們對找票避稅自有一套辯護詞:中國這麼低福利的國家,個人沒理由要交這麼高的稅。而最令"發票狂"們不忿的是:我們用稅養了的那些公務員們,他們又有多少把納稅人放在了眼裡?不願意再"掏錢狂納稅,辦事猛哈腰",用發票找補回來一點是一點,這是"發票狂"們的中國式精神勝利法。何況,那還真的只是筆小錢,需要依靠找發票來多掙個仨瓜倆棗的階層,起碼進入不了中國的上流社會。

而一張合格的發票,並不是垂手可得。找親朋好友殺熟是最常見的做法。我因為級別太低,還沾不到發票的好處,於是成了親朋重點關照對象。偶爾打一次車,的票都要小心翼翼折好,放入專門的信封,同時還要按照時間仔細分類,因為有些單位限定只有某個時間段的發票才有效。至於我家所有喜慶聚餐,餐票抬頭更是玲琅滿目:今天吃甲單位的飯,明天吃乙公司的飯都是常事,甚至吃過八桿子打不著的單位,因為朋友的朋友正在找發票。不過,我好歹吃的還是北京的飯,而朋友曾經在上海,為親戚兩肋插刀,屢次吃某中央媒體的飯,每次發票寫抬頭時,店家都要敬仰地看上她數眼,朋友為此而神氣活現。

久而久之,身邊人都養成了攢票的好習慣。一次看見一張停車票,三歲的女兒都知道歡呼,她很珍惜地撿起來,媽媽,這裡有張票。而另一位朋友曾無比感動地提起友誼之偉大,在她十萬火急要找發票充帳的時候,她的一個死黨去乘地鐵,發現地上居然有吹落的好幾張發票,立即不顧形象,在出風口瘋狂追捕,都攥到手心才作罷。

也不是所有的發票都適用。最需要小心的陷阱,是發票的抬頭。如果與單位名稱不符,發票再多也是白辛苦。一位仁兄在某研究所,該單位要求所有抵扣的發票必須寫全單位名稱,而該單位的全稱有十四個字,親朋好友總是記不住。在屢次遭遇"撕票"之後,該君惱羞成怒,終於自己跑去開了一張史上最全的全稱發票,抬頭加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来源:《金融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