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危機未改變美中經濟實力對比

發表:2009-12-11 23:4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媒體環球時報星期四公布的一項民調說,有6成受調民眾對中國經濟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抱有信心。不過專家說,金融危機並未改變美中經濟實力的對比。

這項由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華網和經濟參考報在11月聯合進行的抽樣調查說,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政府的刺激措施幫助了中國經濟復甦。接近3成的人認為他們的生活沒有受到金融危機的任何影響。

對於中國經濟表達信心的不僅是中國消費者。皮尤研究中心12月初在美國作出的一次抽樣說,有百分之44的美國人認為中國是"最有實力的經濟體",認為美國最有經濟實力的美國人比例僅為百分之27。

這個結果和皮尤研究中心兩年前的同樣調查相比完全不同。當時,仍然有4成美國人認為美國是全球最有實力的經濟體。而對中國持同樣看法的美國人只有兩成。

中國經濟今年保持百分之8以上的增速幾乎已成定局。相比之下,美國雖然已經擺脫了衰退,但復甦仍然處在脆弱的初級階段。金融危機是否從根本上改變了美國和中國經濟實力的對比?

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史劍道(Derek Scissors)認為沒有。

"這就像是在長跑的時候,你身後的人跑得比你快很多,但仍然跟你差得很遠。無論從經濟規模、從個人財富、還是從對全球經濟的貢獻來看。中國都比美國落後很多。中國縮小了和美國的差距絕對沒錯。明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是中國的經濟實力仍然不能和頭號經濟體同日而語。"

目前,美國經濟總量仍然是中國的三倍以上。此外,中國人均年收入略高於三千美元,不足美國的十分之一。即使按照平價購買力計算的話,中國人均收入也僅相當於美國的六分之一。

既然如此,為什麼有眾多美國人把中國列為頭號經濟強國?史劍道認為,皮尤民調的結果更多反映出普通美國人對本國經濟現狀和生活水平下降的擔心,而絕大多數美國人並不清楚普通中國人如何生活。此外,史劍道說,美國人的悲觀情緒也是媒體不斷重複中國是美國頭號債主的結果。

目前,中國持有的2萬3千億美元外匯儲備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而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更高達8千億美元。但是,在史劍道看來,與其說中國是美國的第一大債主,不如說是第一大投資者。

"這是銀行家和投資者的概念區別。大多數擁有個人投資組合的美國人會買一些股票,然後再買一些債券。但是當你購買了一個公司或者任何機構發行的債券的時候,你能把自己稱作是這個機構的銀行家嗎?同樣道理適合中國擁有的美國國債。中國買美國國債不是為了幫助美國,也不是為了控制美國。簡單地說,是因為他們沒有其它的投資渠道。"

史劍道認為,中國為了維持對人民幣匯率的控制,只能將這筆錢投到海外。而無論是黃金、石油或者其它大宗商品市場,抑或是歐元或日元的債券市場都不足以支撐中國的投資需求。而緊盯美元和大量買入美國政府和機構債券都說明同一件事情,就是中國對美國經濟的信心。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關係學院資深客座教授、前世界銀行駐北京辦事處負責人彼得·鮑泰利(Pieter Bottelier)認為,和美國相比,中國家庭、企業、和政府較低的負債水平是中國在這一輪危機中率先反彈的主要原因。

"危機開始的時候,中國經濟並沒有過度槓桿化。和美國不同,中國經濟無論是在企業部門還是公共部門,債務水平都不算高。所以,在美國的財政和貨幣刺激的大部分被用來去槓桿化的時候,中國的經濟刺激開支很快地轉化成消費需求。"

紐約時報星期四報導說,2009年,中國不僅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同時在台式電腦、電冰箱、傢俱、洗衣機等耐用消費品方面,也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該報說,政府的刺激措施和中國人收入的增加正在促成中國從生產大國向消費社會的轉型。這對於全球經濟來說,都是個好消息。

不過,美國學者史劍道認為,關鍵問題是中國的消費增加能否持續下去。

"(和零售額相比),家庭消費支出是測量消費的更好的數據。中國家庭消費支出今年增長了百分之8到9。這很好,這比其它主要經濟體的表現都要好。但問題是,這仍然遠遠低於中國投資的增長。"

史劍道說,中國的過度投資正在很多傳統和新興產業中造成產能過剩問題。而產能過剩無論對於中國經濟的結構轉型或者全球經濟的再平衡來說,都不是好消息。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