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壯大之謎》(三)

作者:謝幼田 發表:2010-01-25 08:5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共壯大之謎》(5):粉碎日本人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美夢

國民政府領導的中國軍隊,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不得不正面抵抗日本人的侵略。因為戰爭準備剛剛開始,國力遠遠不足以和日本人對抗,所以在抵抗之餘,總是委曲求和,以便換取時間,即是"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策略(續前)除了進行以上兩方面的戰爭準備以外,國民政府領導的中國軍隊,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不得不正面抵抗日本人的侵略。因為戰爭準備才剛剛開始,中國的國力遠遠不足以和日本人對抗,所以對於日本的每一次新的進攻,在抵抗之餘,總是委曲求和,以便換取準備的時間,這即是"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策略。這樣做,在後來常常還要忍受被中共罵為"不抵抗"、"賣國"的罪名。

有名的淞滬抗戰和長城抗戰,打破了日本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也粉碎了日本軍閥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夢想。

日本人在上海製造事端, 1月28日,在上海閘北發動進攻,十九路軍在蔡廷鍇、蔣光鼐、戴戟的指揮之下奮起 抵抗。第一天就阻止了日軍的進攻,奪回了北上海車站;然後連續幾天,雖然日軍兵力達到一萬多人,日軍一無所得,而不得不更換指揮官;接著以爭奪吳淞要塞為中心,展開了激烈戰鬥,雖然日本軍隊有飛機、坦克、戰艦,中國軍隊卻以血肉之軀阻擋日本的現代化武器,使得日本軍隊付出了慘重代價,卻仍然不能佔領吳淞炮臺,於是日本軍隊繼續增兵,再度撤換司令官;蔣介石則命令精銳的第五軍,由張治中率領開赴上海增援。日本軍隊在閘北、江灣、吳淞全線發動大進攻。

經過激烈戰鬥,根據日方後來的統計,僅僅在中路,日本軍隊第九師就傷亡八百餘人,中國軍隊則傷亡一千餘人,日本人發動的兩次總攻擊都失敗。日軍再次更換司令官,兵力增加至八萬人,在3月1日,日軍再次發起總攻擊,中國軍隊側翼受到威脅,補給線有被切斷的危險,為了免於被包圍,全線撤退。

這次戰爭,雖然中國軍隊付出的生命代價要大得多,但是打擊了日本軍閥的囂張氣焰,破滅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神話,在全世界面前顯示了中國人的尊嚴和氣節。而日本軍國主義在中國,開始陷入不能自拔的泥淖,日益消耗著其
各種戰爭準備的能量,而不能用在與其它西方列強爭霸世界的基本目的上,最終導致失敗。

不久之後,在1933年初,日軍佔領熱河,中國軍隊在長城各個重要關口抵禦,爆發了著名的長城抗戰。

在長城的榆關,即山海關,在1933年1月1日,日軍蓄意一再挑釁,戰爭隨即開始。中國守軍為何柱國所指揮的第九旅,竟然以一個團的不足兩千人,與日本的現代化武器所武裝的三千多日軍,激戰了三天三夜,再次顯示了中國軍人的英勇獻身精神,振奮了全民族的抗日熱情和信心。

在佔領山海關以後,日本軍隊迅速佔領熱河全省,並且進一步南進,在熱河、河北交界處的長城各隘口,與中國守軍發生激戰。

在1933年3月10至11日,在喜峰口,宋哲元指揮的第二十九軍與日軍第十四旅展開肉搏戰,雙方死傷慘重。在11日凌晨,大刀隊潛入敵人炮兵和騎兵陣地,用大刀猛砍,斃傷日本鬼子六七百人,阻擋了日本的前進。雖然中國軍隊傷亡達五千餘人,中華民族同仇敵愾的精神,震驚了全世界。

在羅文峪,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國軍猛攻。英勇的中國軍隊卻等日軍接近時,用大刀與日軍肉搏,使日軍敗退數公里。

古北口之戰,關麟徵中將連挫日軍的攻勢;南天安門之戰,黃傑將軍率部奮戰六晝夜,陣地巍然不動;由商震統領的三十三軍,在冷口與日軍第十四旅團反覆爭奪,最後將日軍驅逐到十幾公里以外。只是由於日軍改變策略,從山海關越過長城長驅西進,中國守軍不得不放棄長城。

經過淞滬抗戰和長城抗戰,日本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破滅了,日本人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美夢粉碎了,大大提高了全面抗敵的信心。

但是,在淞滬抗戰換來的,是妥協的三條停戰協定,上海成為了不設防的城市;長城抗戰的結果,是簽訂塘沽協定,同意了日本軍隊對東三省和熱河的佔領。

這具有深遠戰略意義的決定,許多青年不理解是理所當然,但政客卻乘機鼓噪,中共的各種書籍至今仍然在責罵蔣介石"不抵抗"、"親日"、"投降"等。

《中共壯大之謎》(6):蔣介石戰略眼光不為學生理解

九一八後蔣介石在一片謾罵聲中,始終堅持退讓、妥協、交涉,以便準備戰爭。熱情的學生不理解政府爭取時間的苦心,他們要求立即對日本宣戰。

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就對日本宣戰,就等於自殺。當時相當多的知識份子如丁文江、蔣廷黻等都理解和贊成國民政府的政策,他們的理性的見解大多發表在「獨立評論」上,胡適著文寫道:"我們此時也許無力收復失地,但我們決不
可在這世界的道德援助完全贊助我們的時候先就把失地簽送給我們的敵人。我們也許還要受更大的侵略,但我們此時已被‘逼上樑山',已是義無反顧的了。……1914年時比利時全國被佔領蹂躪之後,過了四年,才有光榮的復國。

1871年法國割地兩省給普魯士,過了四十八年,才收回失地。我們也許應該等候四年,我們也許應該準備等候四十八年,在一個國家的千萬生命上,四、五年或四、五十年算得了什麼?"注6

蔣介石在一片謾罵聲中,始終堅持退讓、妥協、交涉,以便準備戰爭,歷史已經證明了蔣介石在這個問題上,是有著深刻而長遠的戰略眼光的。當事人之一的何應欽幾十年以後,以戰略觀點總結道:"領袖處此內外交攻之下,而不輕
言宣戰者,絕非冀圖苟安,或個人有所畏懼,實以內亂待平,國力未充,不容以國家安危,作貿然之舉措。其苦心孤詣,應欽知之最審。誠如本書所言,若非領袖不計個人譭譽,但求有利於國家,忍天下之所不能忍,何能換得自‘五
三'至‘七七'九年備戰時間,從事政治、經濟、心理與軍事建設!倘若無此九年國力建設,何能持久抗戰?抗日勝敗之關鍵,端視中國能否‘持久';而‘持久'之根基,實奠於領袖之忍辱負重,換得備戰時間。"注7但是當時的青年人並不理解。

在"九一八"剛剛發生的時候,熱情的學生當然不可能理解政府秘密備戰,爭取時間的苦心,他們要求立即對日本宣戰。

"九一八"過後十天,京滬的請願學生將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王正廷毆打成重傷;北京各學校有二千學生欲南下請願,他們佔領了車站上所有的列車,使得站長不能辦公,交通也隨之中斷;北京、上海的學生甚至成立組織,要步行到
東北參加馬佔山所領導的義勇軍;青年學生所敬重的蔡元培,一直出面勸導學生,他也在12月15日被北平南下的學生按在地上毆打,等等。

如果蔣介石沒有理性而冷靜的戰略眼光,如果沒有對全體民眾的責任感,就會討一般民眾之所好,撈取政治本錢。蔣介石敢於堅持自己的戰略構想,哪怕付出被辱罵的代價。

其實中國的學生和民眾是很識大體的,在上海的"一二八"抗戰開始以後,大家的熱情就變成支援前線的實際行動,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抗戰,反政府的學潮也逐漸平息。

在"九一八"發生之後的幾年之間,國民政府一面準備戰爭,加強各方面的建設,一面忍辱負重,延緩戰爭的爆發,同時進行"安內",對付因為日本侵略而乘機擴大地盤,並且仍然要推翻國民政府的中國共產黨。國共之間從來沒有停止過武裝對抗。

在國難當頭的時候,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會如此呢?必須先要弄清楚中國共產黨的基本性質和宗旨。

我們以至今發表的史料,主要是中國大陸發表的史料,實事求是地研究一下中共在抗戰中的作為、貢獻或過失。

註釋:

6、雜誌「獨立評論」第44號第4頁,胡適文題目「我們可以等候五十年」。

7、蔣緯國總編:「國民革命戰爭史第三部.抗日御侮」第一卷第3頁。

(未完待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