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入詩詞更需要天才

作者:陶文鵬 發表:2010-02-01 02: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宋代張端義《貴耳集》捲上舉李清照《永遇樂》為例,謂「皆以尋常語度入音律。煉句精巧則易,平淡入調者難」。以尋常言語入詞,是李清照詞一大特點,也是 構成「易安體」的重要元素。在清照的多首詞中,既有鍛練精巧、古典高雅之句,亦有平易通俗的尋常言語,卻都洋溢著和諧的統一情調,從而使其詞雅俗結合,水乳交融。以下拈出易安詞中度入音律的幾句尋常言語,看看這位天才的女詞人是如何以俗寫雅、俗中見雅的。

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這兩句出自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轉,人間帘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陳祖美先生解釋此詞寫作時間和主旨說:「當作於建炎三年(1129)深秋,趙明誠病卒後,詞人痛定思痛的一段時間。詞的結拍雖有 ‘舊家’字樣,但此處並非以家喻國,而是一首悼亡詞,詞中的每一句,都與丈夫生前的情事有關。」(《中國詩苑英華·李清照卷》)通篇以明白曉暢的語言,抒 寫感舊懷人的孤苦淒愴之情。上片即景敘事,寫她在秋天的長夜裡,懷念人天遠隔的丈夫,流淚失眠。下片睹物感舊。換頭「翠貼」兩句,接應上片結句的「羅 衣」。這件當初夫妻恩愛的幸福年代裡穿過的羅衣,經過多年穿用,金紅已經磨損,鮮艷的花紋已經褪色;由她親手繡制的碧綠色蓮蓬與荷葉,亦變得小而稀疏了。 睹物思人,心肝摧裂,她不禁發出深長的嘆息:還是與舊時一樣的天氣,還是從前穿用的這件衣裳,只是我的情懷早已同舊時大不一樣了。句中的「舊家」,即是 「從前」。「家」為估量之辭,不同於作世家解的舊家。這兩句只有十六個字,卻連用了三個「舊時」,如一股激流,波翻浪湧,滔滔奔瀉,作者不可遏止的悲哀痛切之情從內心深處迸發出來。這十六個字,字字平易通俗,純是尋常口語,卻又切合平仄音律。三個「舊時」,如三個浪峰,把作者感舊懷人的哀情渲染得淋漓酣暢,令人觸目驚心。誠如清代況周頤《蕙風詞話》評論說:「此等語愈樸愈厚,愈厚愈難,至真之情,由性靈肺腑中流出,不妨說盡,而愈無盡。」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兩句出自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帘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陳祖美先生認為此詞寫於清照少女時期,亦即其婚前十七歲時。全篇寫她晨起後的一個生活片斷,抒發惜花傷春之情。起首兩句,追憶昨夜雨疏風驟,擔憂海棠凋謝,所以一早起來,不顧殘酒未消,便急切地詢問侍女。侍女漫不經心地回答「海棠依舊」。女主人即詞人便告訴她:「你知道嗎?你知道嗎?應該是紅花稀少了,綠葉濃稠了。」全首 僅三十三字,描寫了暮春夜晚和清晨的天氣、景物,寫了女主人和侍女的對話,揭示出她們不同層次的生活感受和審美感受,創造出一個完整渾成的意境。它好像一 出小劇,具有清人黃蘇《蓼園詞選》所評「短幅中藏無數曲折」的藝術特徵,確是宋代小令詞的經典傑作。傳說此詞一出,「當時文士莫不擊節稱賞」(蔣一葵 《堯山堂外紀》卷五四)。我們這裡只說結尾三句。詞人將紅花稀少、綠葉茂盛提煉為暮春景物的典型形象,又把紅花和綠葉濃縮為紅與綠兩種色彩,把它們組合在一個六言句中對比。這一對比十分強烈。紅與綠的色彩已夠鮮明、形象、直觀的了,作者尚嫌不足,又用兩個通俗又形象的形容詞「肥」與「瘦」分別描狀綠葉與紅花。人們在生活中常用的成語有「挑肥揀瘦」,可見肥瘦是尋常俗語,一般是用來形容人和動物形體的,後來人們也跨越部類更廣泛地運用這兩個詞,例如說土地肥或瘦。李清照喜歡在詞中用「瘦」字形容植物。如《醉花陰》的「人似黃花瘦」,《點絳唇》的「露濃花瘦」,《歹帶人嬌》的「玉瘦香濃」等,但這並非是她的首創。因為秦觀早就有「人與綠楊俱瘦」(《如夢令》),晁補之也有「桃花結子,不因春瘦」(《水龍吟》)。至於「肥」字,除了唐代張志和的小令詞《漁父》有 「桃花流水鱖魚肥」外,蘇軾有「風來震澤帆初飽,雨入松江水漸肥」(《次韻瀋長官》)一聯,妙用方言俗字,「飽」和「肥」分別狀寫帆與水,用得新穎奇警,飽帆與肥水聯繫緊密又相互映襯,風趣橫生。就像蘇軾將「飽」與「肥」對舉一樣,李清照將「肥」與「瘦」對舉,這是以俗為雅的大膽創新。程千帆、張宏生先生分析說:「由於身體的肥與瘦往往是人的精神狀態的外在表現,因此,用於花與葉便使之帶上了強烈的感情色彩,顯得更加生動、具體、形象」。(陳祖美主編《李 清照作品賞析集》)再加上前面口吻急切的兩個「知否」的點醒,詞人因為海棠「綠肥紅瘦」而惆悵、惋惜、無奈的感情便漫溢紙上。歷代批評家頗讚賞「綠肥紅瘦」句。如宋代胡仔云:「‘綠肥紅瘦’,此語甚新。」(《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六十)清代王士禛說:「‘綠肥紅瘦’,‘寵柳嬌花’,人工天巧,可稱絕唱。」(《花草蒙拾》)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三句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陳祖美先生說,此詞是「崇寧二年(1103),李清照因受黨爭株連,被迫歸寧後,思念丈夫趙明誠而作」 (《中國詩苑英華·李清照卷》)。上片說:紅色荷花凋謝,香已殘,枕席生涼,秋天已到。為了排遣愁悶,我悄悄兒脫了羅裳,獨自一人上了蘭舟。我眺望雲天, 盼望著有大雁捎來丈夫的書信,但直到月滿西樓,才見到雁行掠過,卻毫無信息。下片說:眼前花逕自飄零,水也逕自滔滔流走。我思念丈夫,丈夫也一定在思念 我,我和他身處異地,兩處的閑愁都很難排遣!接下去的「此情」三句說:這種相思的愁情真是沒有辦法消除呵,你看它剛剛爬下我的眉頭,卻又鑽上我的心頭!

此詞結拍三句,歷來為人稱道。這三句好在何處?我認為,第一是巧用倒敘。先直抒胸臆,表白自己無法排遣相思愁情,再具體描敘愁情纏擾、粘附 自己身心的狀況,從而令人信服地道出無計消除的原因,這就避免先因後果平鋪直敘。第二,化抽象為具象。相思愁情是抽象的,女詞人用「才下」、「卻上」兩個動詞,把愁情描繪成一只能夠在眉頭和心頭忽上忽下,使人怎麼也驅趕不走的鬼精靈,可以說女詞人對相思愁情作了最具藝術個性、最顯示出獨特深細體驗的表現, 真把愁情寫活了,寫神了。愁情化為如此古靈精怪又如此令人無可奈何的形象,令人耳目一新,自然為它所吸引。第三,李清照這三句是從范仲淹《御街行》的「都 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可逃避」脫胎的。範句也用了通俗樸素的尋常語,但李句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明顯比範句生動、新鮮、有趣。從句式看,「才下」與 「卻上」相對仗,又有轉折,連貫語意,「眉頭」與「心頭」是重言錯綜,句子工整,又流動自然,它們置於全篇結拍處,同上文同樣工巧自然的兩個四字句「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前後呼應,彼此映襯。所以,兩相對比,范仲淹句便顯得平實板直;李清照句卻體現出詞人的靈思奇想,堪稱以尋常語度入音律,以淺俗語發清奇之思的妙筆。

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這三句出自李清照的《行香子》:「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此詞《歷代詩余》題作「七夕」,借詠牛女事抒寫人間的離情別恨,可能是李清照同丈夫趙明誠離居時所作。上片說:在寂靜的夜裡,我清晰地聽到草叢中蟋蟀的叫聲,甚至聽見了梧桐葉掉在地上的聲音。仰望著天上的牽牛、織女星,想到他們和人間許多離別的男女一樣,都滿懷著濃濃的愁恨。在那以雲為階月為地的天宮,關鎖重重。天河上儘管有傳說中的木筏來來往往,但牛郎織女也只能隔岸遙望而不得相 逢。下片說:每年七月七日,烏鵲在銀河上搭架星橋,使牛女每年得到一夕聚會。我想他們的離情別恨,自然是年年月月日日,永無窮盡。此刻,莫不是剛剛相會的牛女又要別離了吧?看這天氣,正是一會兒晴,一會兒雨,一會兒風。結拍這三句中,「甚」是領字,作「正當」、「正值」的「正」解釋。「霎兒」,是口語,即 一會兒。

這三句用嘆息的語調,描寫自然界的風雲晴雨變幻不定,與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巧妙結合,便使虛幻的傳說具有現實的真實感,造成幻中有真,以真寫幻,真幻結合的藝術效果。而這晴雨難測的天氣變化,又有象徵隱喻的意義。陳祖美先生分析說:「從社會心理層次上看,它是多麼巧妙地傳達了作者的心聲。當時清照的處境比織女難堪,‘經年才見’,說明牛女一年還有一次‘法定’的見面時間,而我們年輕而無辜的詞人,在新、舊黨爭激烈時,她往往是處在朝不保夕之中。」(《中國詩苑英華·李清照卷》)如果再進一步引申,那麼這三句也可以說是對古往今來人間社會風雲變幻從不休止的現象,作出了高度形象的詩的概括。

從語言形式角度看,「甚霎兒晴」這三句都是通俗活潑的口語,又字字合律,正體現了李清照詞善於「以尋常語度入音律」的藝術特色。詞人疊用三個「兒」,組成了排比句,節奏急促,傳達出其愁恨怨憤的心情。詞人脫口而出,口吻逼肖,可謂聲情諧合。南宋大詞人辛棄疾對李清照詞的白描手法和運用淺俗口語的藝術十分欣賞,曾嘗試作「效易安體」詞。他的《行香子·三山作》結拍「放霎時陰,霎時雨,霎時晴」,明顯是仿效李清照這三句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