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蟻族生活實錄(組圖)

發表:2010-06-25 20:5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中國北京和上海等一線城市,高校畢業生人數的增長遠遠快於白領職位的增長速度。天之驕子們一度設想大學學歷就等於高薪就業機會和舒適的住房,如今只能像成千上萬的蟻群一樣湧入IT商業圈附近的「貧民窟」,以方便他們找到此類工作。這一新的雄心勃勃的人群被稱為「蟻族」,因為他們對工作機會的渴望,並願意擠在一起,忍受惡劣的生活條件。中國的新的「底層白領」建立起了一種親密的聯繫,源於他們一起奮鬥,想要趕上中國日新月異的社會變遷。(美國《新聞週刊》,攝影:Mark Leong)


22歲的趙新長(右,音譯),遼寧省朝陽市人,去年7月從北大青鳥培訓學校畢業。他希望找到一份每月3000元人民幣(約440美元)的工作。他的朋友岳春陽(左),21歲,來自河北省張家口市,正在尋找編程類的工作。(美國《新聞週刊》,攝影:Mark Leong)


每個工作日上午,蟻族們走出自己的房間,坐公交去北京的上地和中關村科技區,這些地方是找工作或專門銷售低端電子設備的場所。(美國《新聞週刊》,攝影:Mark Leong)


一輛開往上地和中關村的公共汽車上擠滿了乘客。由於這些到達IT核心區的路線常常是如此擁擠,政府還僱用了「推手」,將乘客推上公共汽車,達到空間的最大化利用。(美國《新聞週刊》,攝影:Mark Leong)


唐家嶺的牆壁上張貼的廣告「週轉」很快。一張學習Java編程的技術學校的海報很快被周圍廉租房,和空調維修的小廣告覆蓋了。(美國《新聞週刊》,攝影:Mark Leong)


早上,蟻族們在他們去往上地科技園的途中路經百度的總部,這是中國最流行的搜索引擎。(美國《新聞週刊》,攝影:Mark Leong)


網吧,蟻族和當地居民去那裡打遊戲,看電影和視頻聊天。(美國《新聞週刊》,攝影:Mark Leong)


30歲的張祖亮(中),2001年從江西農村來到北京,現在工作於聯想旗下的一個科技公司。他25歲的弟弟,張齊(右)去年來北京投奔他,現在一個軟體教育培訓學校進行一個為期4個月的培訓。他們的堂兄,張敬亮(左),27歲,現就讀於中國地質大學,在一個列印店做兼職。(美國《新聞週刊》,攝影:Mark Leong)


一堆Java編程學習書籍。(美國《新聞週刊》,攝影:Mark Leong)


蟻族們從中關村科技區的上地科技園回家的場景。(美國《新聞週刊》,攝影:Mark Leong)


村裡市場電線和光纖下的攤販,蟻族們在這裡購買時蔬。他們大部分住的地方有寬頻,卻沒有冰箱。(美國《新聞週刊》,攝影:Mark Leong)


唐家嶺曾經是農村,現在卻蓋起了很多沒有外裝飾的難看的水泥建築。灰濛濛的房屋內部都是些面積16到20平方米的單間。村民在這裡建房的主要價值就在於地理位置,靠近北京的IT工業園。(美國《新聞週刊》,攝影:Mark Leong)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