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抗戰七十三週年:回顧中國遠征軍戰史

作者:張敏 發表:2010-07-07 05:4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今年7月7日是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開始十三週年。今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六十五週年。在前面的「心靈之旅」節目中,報導了今年5月20日在中國昆明舉行了「重走中國遠征軍之路」(中國境內部分)出征儀式。5月27日,這一行二十多人返回昆明,又有在美國的女留學生暑期和母親一起,重走遠征軍之路,6月20日完成計畫行程回到山東家中。

據「中國遠征軍」網頁記述,中國遠征軍是1942年抗日戰爭進入最艱難階段,為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和抗戰「輸血管」滇緬公路,出征雲南緬甸印度抗擊日軍的部隊,與反法西斯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中國遠征軍在滇緬印戰場以巨大的犧牲,換取了勝利。對亞洲太平洋戰場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從中國軍隊入緬算起,中緬印大戰歷時三年零三個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四十萬人,傷亡接近二十萬人。日軍投入兵力總計三十餘萬,被殲滅十八萬五千餘人。

今年5月20日從出發的「重走中國遠征軍之路」活動由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華藏山社、雲南飛虎隊研究會主辦。

華藏山社總召集人、中國「十大公益之星」之一楊本華先生,是當年飛虎隊十四航空隊飛行員楊訓偉先生之子。美籍華人楊本華先生說:「我自己非常激動,我們走出小小的一步,沒想到馬上就有愛國同胞跟進,一位十九歲的年輕人和母親重走遠征軍之路,非常了不起。」

*留學生小李:特別應銘記的歷史,難以忘懷的每場戰役*

我採訪了在美國波士頓大學學習、回國度暑假與母親一起重走中國遠征軍之路的小李。談起這次行程,她說:「從我們離開青島,到返回昆明結束是二十四天。」

主持人:「請問您在美國修讀什麼專業?」
小李:「讀電影電視。」

主持人:「您怎麼想到重走遠征軍之路?」

小李:「最早是從網路上百度貼吧瞭解到的。因為有一部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講的是中國遠征軍抗戰歷史故事,吸引了特別多年輕觀眾,一些遠征軍的‘粉絲’、歷史謎,聚集在這裡經常討論遠征軍歷史,我也是其中之一。我從小比較喜歡航空、空戰、歷史。。。逐漸瞭解到駝峰航線、遠征軍戰場和這段歷史。」

主持人:「您最初知道遠征軍歷史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
小李:「在中國。」

主持人:「不是從教科書上知道的?」

小李:「不可能從教科書上知道。剛開始覺得這是一段特別悲壯的歷史。因為中緬印戰場在二戰時的故事一直被湮沒著,大部分人不知道,但我覺得是特別應該被銘記的一段歷史。」

主持人:「其中哪些給您留下印象最深?」

小李:「特別多,每場戰役都讓人特別難以忘懷,讓尋找歷史的人刻骨銘心。比如松山戰役,因為那場大決戰是1944年‘滇西大反攻’的第一個戰場,是中國整個抗日戰爭反攻的第一處戰場。還有駝峰航線的歷史,飛越喜馬拉雅山運送戰鬥物資、後援給養。冒著日本轟炸機、戰鬥機襲擊,在當時條件下,特別困苦,每個月都有很多飛機墜毀在大山裡。」

*留學生小李:烈士白骨曝於荒野,要給保家衛國的勇士們一個交代*

主持人:您看現在「重走中國遠征軍之路」活動有什麼意義?

小李:「重走遠征軍之路,不僅為了還原歷史真相,更重要的是要給那些在二戰中保家衛國的勇士們一個交代。希望呼籲更多人關注二戰老兵後來的遭遇,關注他們的命運。現在還有很多當時的老兵生活在雲南、緬甸。因為很多原因,他們並沒有得到很公正的待遇,一埋沒就是六十多年。希望借這個機會,喚起更多人關注這段歷史。

我們也考察了各地各種各樣的墓地,覺得保護得非常不夠,非常痛心,而且很多墓地至今。。。我們都去看了,環境很不理想,很多人的屍骨曝於荒野之中。包括雲南、緬甸、印度。。。很多遠征軍墓地,非常荒涼,從來沒人修,荒草兮兮。希望喚起更多人修繕他們的公墓,把關於遠征軍的記憶保留下來。」

主持人:「您說一些屍骨曝露在荒野中,您有沒有看到?」

小李:「因為墓地保護得不太好,被盜墓人挖開。我只在一處看到白骨。當時仗打得特別激烈,一個師上千人,只剩下兩個連,把很多人就地安葬,修了些墓地,史學家有些資料。但是墓地很難找,當時打仗,在些特別荒蠻的地方,如緬甸‘野人山’,原始叢林,印度熱帶地區,特別難找。」

*楊本華先生:遠征軍戰史「一寸河山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談到這次「重走中國遠征軍之路」活動,楊本華先生說:「 這次行動經過中國雲南宣傳部和雲南省社科聯批准。」

主持人:「能不能請您概要介紹一下當年的‘中國遠征軍’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國抗日戰爭中的角色和作用?」
楊本華:「中日戰爭爆發之後,中國的海域完全被日軍封鎖,盟軍支援中國唯一的辦法就是由印度。。。一是滇緬公路,另一個就是駝峰航線,來支援中國。

遠征軍出境作戰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要繼續打通滇緬公路(被日軍切斷過兩次),還有就是去營救被日本人圍困的五千英軍。

所以當時蔣委員長號召‘十萬青年十萬軍’,以最優秀的青年軍進入緬甸同日軍作殊死戰。這場戰役總共穿越縱深將近五百公里‘野人山’叢林作戰,出征時是十萬中國軍隊,十萬生龍活虎的年輕人。回來的時候,犧牲了六萬人。所以史書上說‘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多麼不容易!」

主持人:「當年遠征軍哪年到哪年,有幾次重要戰役?作出些什麼犧牲?」

楊本華:「遠征軍的戰役比較複雜,材料比較多。中國遠征軍完全是由國民黨領導的國民政府軍隊打的仗,這裡跟共產黨一點關係都沒有。

在抗日中,中華民國政府同日軍共對抗了二十四次會戰,重要戰役有九百多次。小型戰鬥歷史記載有三萬六千多次,但是很少人知道中國遠征軍的抗日戰史。

主持人:「您的父輩是飛虎隊成員,能不能請您講講飛虎隊和遠征軍有什麼關係?」

楊本華:「簡單說,飛虎隊就是天上的遠征軍。當年日本飛機轟炸重慶,轟炸武漢,死傷多少老百姓!在雲南緬甸這一帶,就是出現了飛虎隊之後,奪回了中國的領空權,在天上支援地下的部隊。

1944年5月,遠征軍開始反攻日軍,收復了騰沖、龍陵幾個重鎮,是第一次作戰。第二次作戰收復了緬甸北邊五十多個城鎮,這種犧牲才奠定了我們進入(反法西斯)‘五強’(中美英法蘇)。

抗戰的歷史已經久遠了,但我自己看了不少抗戰記錄片。今天我們太平的生活,實在來得不易。今天中國人慢慢要站起來了,我們要想到當年有多少青年、軍人、老百姓為了我們民族犧牲了。所以,我們要重走遠征軍之路,把中國抗日曆史顯現出來,讓它立體化。」

*訪「中國遠征軍」總司令衛立煌將軍的孫女衛修寧*

參加這次「重走中國遠征軍之路」活動的,有當年「中國遠征軍」總司令衛立煌將軍的孫女衛修寧。她的父親當時是遠征軍的一位副團長。
我採訪了衛修寧女士。

她說:「我很榮幸參加了這次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等組織的‘重走中國遠征軍之路’活動。六十五年前發生在滇西戰場的‘中國遠征軍’同日軍作戰,很壯烈,偉大光榮。這場戰役非常慘烈,因為太艱難了,參加的所有將士都把生死置之度外,用鮮血和生命把日軍趕出中國,首先趕出在雲南省的這部分。它對整個中國的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影響力非常大。我敬仰這些英雄。」

主持人:「您什麼時候知道您祖父是中國遠征軍總司令?」

衛修寧:「因為我爸爸當時是滇西戰場雲南機場守備團副團長,我小時候聽爸爸說過的。」

主持人:「您父親是在您祖父手下嗎?」

衛修寧:「是的。我是47年出生的,記事後沒有和祖父見過面。」

主持人:「您的祖父什麼時候過世?」

衛修寧:「1960年1月17日。」

主持人:「為什麼一直沒有見到您?」

衛修寧:「他在北京,我們在昆明。他從香港回國以後,擔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政協全國常委、民革中央常委、全國人大代表。」

主持人:「一直到1960年過世?」

衛修寧:「是的。」

主持人:「他從香港回去是哪一年?」

衛修寧:「1955年3月15日。」

主持人:「您的父親後來做什麼工作?」

衛修寧:「他在一家企業做事。」

主持人:「您自己從歷史教科書上有沒有讀到過關於中國遠征軍的記錄?」

衛修寧:「都是從那些資料上讀到細節的地方。」

主持人:「根據您的瞭解,現在年輕人是不是知道這段歷史?」

衛修寧:「知道的不是太多。」

主持人:「參加這次活動,您有些什麼希望?」

衛修寧:「希望我們中華民族每個人都牢記這段歷史,不忘過去。而且要向這些敢於犧牲、為國奮戰的勇士學習,弘揚他們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的精神。」

主持人:「您的父親還健在嗎?」

衛修寧:「沒有健在。」

主持人:「關於中國遠征軍,您的父親和您的祖父有沒有作些文字記錄?」

衛修寧:「他們沒有寫過。中國有關檔案館應該是可以查到的。」

*楊本華先生:籌辦活動軼事——美英首腦回函支持,海峽兩岸未給回音*

我在採訪中問楊本華先生:「今年5月9日莫斯科閱兵,慶祝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五週年,沒有中國的軍隊參加,您個人注意到這點了嗎?有什麼感觸嗎?」

楊本華:「對。因為當年它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華民國政府。我們要想想中華民國政府,你現在到哪裡去了?」

楊本華先生告訴我,「重走中國遠征軍之路」活動籌備過程中,他曾經給當時的美國總統布希和英國首相布朗,以及中國最高領導人胡錦濤和臺灣的總統馬英九寫過信。美國總統和英國首相都回了信。但是,至今沒有收到胡錦濤和馬英九的回信。

楊本華先生說:「我們怎麼會在「重走遠征軍之路」的路上這麼孤單呢?我們怎麼會要學生還有老太太與我們同行呢?你們(胡錦濤、馬英九)的關懷支持在哪裡?我們還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五週年哪!你們在哪裡?

我要說的是,中國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的主席啊,我們都是中國人哪,這是一個愛國活動,你怎麼能不吭一個氣呀?

我們沒有想到,美國總統小布希會這麼快給我們回了信。我們給布希的信其實非常非常短,就是說華藏山社有這批人要重走當年盟軍在中緬印戰場,我們去憑弔當年犧牲的戰士。美國白宮當時總統小布希回信,祝願我們重走遠征軍之路圓滿成功。」

當時的美國總統喬治.布希2007年10月11日回信寫道:

「我謹向參加華藏山社組織此次紀念活動的人們致以敬意。在每個時代,每位軍人都會奮起保衛我們的國家,堅守我們立國的理念。正是源於他們的犧牲,擊敗了敵人,換取了自由,重為後世的和平建立下基礎。在歷史裡,我們的退伍軍人書寫下了他們堅定的愛國情懷,榮譽的完成使命,為國家奠定了崇高的尊嚴。

我感激所有擁戴退役軍人和他們家庭的人們。您們的所作所為正是對這些美國英雄們不朽功勛的頌揚,也是對他們光輝歷程的嘉獎和敬仰。

在這特殊的時刻,夫人羅拉和我奉送上我們最美好的祝願。

願上蒼保佑您們!願上蒼福佑我們的軍隊!願上蒼福佑我們的國家!

喬治.沃克爾.布希。」

主持人:「您發信多長時間後收到了回信?」

楊本華:「三個星期吧。美國領事館在北京也約我去見面了,告訴我如果需要任何幫助,不要遲疑,去跟他們說。」

楊本華先生也談到當時英國首相的回信。他說:「英國首相布朗也給我們回了信,用的是唐寧街十號的信紙,回函祝我們活動成功。我是2007年8月18日寫的信,回信是2007年8月21日。

我的信也是非常簡單,說我是個美國公民,父親是個飛行員,當年是飛虎隊的。現在我組織了一個隊伍,要去紀念當年在緬甸犧牲的遠征軍英魂。他回信說,他要國防部長直接同我聯繫。國防部長找了英國駐中國領事館,在北京給我打了電話,告訴我他們有這個信息,要我跟他們保持聯繫。(反應速度非常快)。」

*楊本華先生:政府隱瞞歷史假話多,假對假空對空的中國*

楊本華先生又作了個對比,他說:「這裡很有意思的事情是,人家一看到來自華盛頓的信函信頭,對你很客氣,曉得這是白宮的信,一點錯都沒有,馬上來聯繫。英國也一樣。

講難聽一點,丟臉哪!我同樣拿了這個給中國官方,人家說可能是假的。這有深一層我們應該探討的,現在的中國人是怎麼一回事?

中國現在誠信問題、失信問題太嚴重了!一個失信的政府,假大空的話講多了,現在碰上老百姓你假我假,假對假,空對空啊,這就是目前中國的現況。

共產黨也因為在得江山之後,恃著自己在大陸的優勢,以槍桿子、筆桿子這‘二桿子’,我說他是用謊言執政,也就強行隱瞞當時的歷史。

由於共產黨自己的抗戰歷史是‘七分發展、兩分應付、一分抗日’的方針,來對付當年的國民黨軍隊,也就是不抗日。在我研究歷史,所謂共產黨的‘百團大戰’,其實也就是打了一些游擊戰而已,自己吹噓、放大了他的戰績若干若干倍。所以中共不願意提遠征軍也不奇怪。」

*楊本華先生:臺灣偏安一隅,往事不堪回首,不願提遠征軍,很悲哀*

楊本華:「國民黨跑到臺灣,也因為種種歷史上所發生的,偏安一隅,往事不堪回首,也不願意提遠征軍。再加上國民黨從八、九十年代來開始‘本土化’,關於辛亥革命、北伐、抗日,都很少再提了。

民進黨陳水扁執政之後,更是推的‘去中國化’方針,也就不再講述抗日曆史了。更可悲的是今天馬英九執政,可能出於對中共本性的遺忘,或者他急著想跟中共靠攏,將中共想成是臺灣經濟的救世主,加上這些所謂權貴大佬,也疤痕未了他就忘了痛,連連造訪大陸,鼓吹今天中共跟以前不一樣了,不顧民族大義,也就自欺欺人了。

如果我們真誠去想這些事情的話,很悲哀。

所以,重走遠征軍之路這個愛國活動,我認為極有必要。喚醒我們這個民族,不能忘記歷史,因為我們還要繼續向前走。」

*楊本華先生:簡介華藏山社*

主持人:「您是華藏山社總召集人,能不能借這個機會也請您簡要介紹一下關於華藏山社?」

楊本華:「華藏山社宗旨是發揚中國優秀文化,它是一個帶中國青年登上人格高峰的隊伍。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講述中國歷史、中國道德觀。它是在美國賓夕法尼亞註冊登記的非營利組織,以大陸的語言是NPO。

這個組織是鬆散的,沒有會員登記,只是有緣認識的人我們願意出來義務為中國、為人類做點事,我們用心去做就好了。沒有會費,這個團體沒有任何收入。主要的支持,是我本人同我家人,我弟弟、姐姐,以及我母親。辦活動的時候,請一些朋友,在有形無形方面支持一點。有形方面是捐贈點東西,或者出點小費用,讓幾個學生能參加活動;無形的呢,像是幫我們來上幾堂課,或者介紹我們認識些關係,把這個華藏山社組織起來。現在我們在申請聯合國的NGO,我希望能夠通過,變成一個國際團體。」

*楊本華先生:歷史不能篡改,不能忘記*

主持人:「華藏山社主辦這次重走中國遠征軍之路,您還有什麼特別想對外界說的嗎?」

楊本華:「我主要的意思是,今天兩岸群眾的走向。。。這個民族總要有人出來撐著旗幟告訴大家‘民族存亡匹夫有責’,我們要做一點事情。歷史不能篡改,不能忘記。

中國大陸許許多多戰役的戰場我都去過,歷史講述的一些事我去看過(遺址)。我希望給未來的孩子們一些真實的東西、真實的報導。

而一些我真實的經歷。。。就像大渡河,我去過,一萬多人一天晚上根本不可能渡過去。就靠那幾個舢板,舢板當年還在革命歷史博物館呢,我都看過。瀘定橋我去過好幾趟,我站在那邊,如果對面有敵人的話,當年根本就不可能過那個橋。

這個歷史怎麼會寫得出來?根本就是瞎編的!當時的敵人,所謂國民黨部隊,根本就不在對岸,在六十里以外。

我親身到遺址看了才知道,原來全是謊言。」

*楊本華先生:失信的政府與失節的政黨*

楊本華先生的話題又回到中國遠征軍。他說:「重走中國遠征軍之路也是一樣,我們去考察一下當年的戰場,去慰問那些僅剩的遠征軍戰士、我們的前輩。」

主持人:「現在已知的有幾位?政府是不是都有統計在冊,很容易得到這個數字?」

楊本華:「沒有。有人在做這個工作。不是幾位,是幾百位。」

主持人:「他們年齡大概是在。。。?」

楊本華:「九十以上。」

主持人:「有沒有人去收集他們的回憶?」

楊本華:「現在也有人在做這個工作。在我看到,一邊是個背信的政府,一邊是個失節的政黨。中國人,我們有責任做我們應該做的事情。今天臺灣的政府,我說它是失節的政黨,中國政府是個背信的政府。」

主持人:「您認為它主要‘背’的什麼‘信’?」

楊本華:「全是謊言,做不到,都說出來了。從五十年代,把搶來的‘土豪劣紳’的土地說是還給老百姓,結果這折騰那折騰,最後折騰還是他們自己的。所謂的‘國家’是私有的,國家是獨裁者自己的了,什麼都是共產黨的。」

主持人:「那您覺得臺灣那邊是一個‘失節的政黨’,您從哪個方面觀察它失節?」

楊本華:「它有歷史的責任。我們不能因為經濟,不能因為還要繼續執政選下去就投向中國大陸。(這次重走中國遠征軍之路)我認為他們應該高興有人幫他做這回事。他們(的態度)是,首先希望你不要做,好像是以前的瘡疤。

我們還在一直努力,希望在馬英九執政(期間)會有變化。」

*楊本華先生:遠征軍護士、現年九十四歲的陳慶珍參加了這次活動*

主持人:「你們這次重走中國遠征軍之路活動,參加者中年紀最大的是。。。?」

楊本華:「九十四歲的陳慶珍(沒有參加全程),她是當年遠征軍的護士。」

主持人:「她現在走路方便嗎?」

楊本華:「她的孩子陪同。我相信,慢慢在中國,遠征軍這事情,就跟飛虎隊一樣,不可能再被淹埋了,這段歷史是出來了。我們再給它做好,說不定過五年後,我再帶些孩子們去走一趟。」

*張顯珍女士:參加活動,瞭解歷史和現實真相,需要更多人瞭解這段歷史*

下一位接受我採訪的是參加「重走中國遠征軍之路」活動的張顯珍女士。

主持人:「您參加這次活動,一路上有什麼特別的感受?」

張顯珍:「有這個機會,或說有這個緣分能參加這次活動,倍感榮幸。最感動的就是,看到遠征軍在戰場上倖存下來的這些老人家,生活過得真的很貧困,瞭解了一種歷史真相。而且從長輩那裡聽到一些歷史真相,培養自己另外一種對社會、對歷史的認識。

參加這次活動的僅僅是一部分人,需要更多人瞭解認識這段歷史、這個現狀,需要更多人去關注這些老前輩、老人家的生活,他們的後代大部分都過得相當貧困。」

主持人:「一路上,還有哪些所見,哪個場面、人物印象最深?」

張顯珍:「看了松山戰役留下的壕溝、爆破口,這些遺址印象非常深刻。松山戰役遺址有棵大樹,樹上全是子彈留下的痕跡。有一段底下都空了,連著樹根的只有薄薄五、六公分厚,底下空洞有燒焦的痕跡,但是那棵樹還活著,是松山戰役歷史的見證,那樹現在葉子還很茂盛,根已經連的不多了。」

主持人:「這麼多年都沒填平子彈的痕跡?」

張顯珍:「沒有。聽前輩說以前打仗的時候,一片山上都是光禿禿的。即使原來有樹,都會被炸平。」

*留學生小李:尋找歷史,尋找自我,尋找魂根*

暑期回國和母親一起「重走中國遠征軍之路」的留學生小李說:「這趟旅程一路走,不停地變換風景,看到不同時期歷史遺蹟、抗戰不同階段的遺蹟,感覺像在進行不同時空和歷史切換。這是一個尋找歷史的過程,也是一個尋找自我的過程。

我感覺,好像是我們民族,我們青年人內心,包括精神上,丟失了一些魂根上的東西。我這一路,在沿途高山大河把它都找回來。

其實,也是一種自我的追尋和發現,想找到一些我們民族、個人比較本真的東西,不僅還原歷史,我還原一個自我。很有錘煉的感覺,經歷了很多歷練。

不停地走,腦海中原來知道的歷史知識,包括一些數據、數字,一些很抽象的東西,這次看到以後,好像一個個畫面就連起來了,很鮮活,成了事實。不再是一些冰冷的數字,真的找到那段歷史,有超越時空的感覺。真的回到那個時空,歷史就不是死的了,成了活的,成了真的有生命,像自己曾經經歷過的一樣。

看到那些碉堡和彈孔、彈坑,那種歷史的真實感馬上撲面而來。原來在書本上怎麼看,都沒有那麼真實親歷其中的感受。

去國殤墓園也是,真正能體會死亡所帶來的直接衝擊。我覺得,如果不去走,不去看,不可能有這種感覺。

不過,回到昆明,覺得忽然回到現代社會,好像戰爭結束了,回到和平年代。看到街上來來往往的人和車,很祥和的樣子。昨天還在看那些碉堡、遺蹟。好像穿越時空,很有趣。」

主持人:「您從美國回國探親,與母親一起重走中國遠征軍之路,不久又會返回美國,反差、畫面切換會會不會更多一點層次?」

小李:「可能是吧,包括對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視角以及不同社會的一些比較,還有不同文化、不同文化背景。。。感覺這個旅行確實很有趣。對青年人來說,一路見到很多人,聽到很多不同的故事,包括觀察到不同的人生感覺、歷史視角。收穫到很多,可以更加豐富自己對於民族、社會、整個戰爭,以及歷史觀的認識。」

*留學生小李:應給老兵恢復名譽和補償,銘記反思歷史,才能阻止悲劇再發生*

主持人:「回顧這次行程,您還有什麼特別想講的話?」

小李:「特別想表達的就是,希望媒體朋友們或各方力量能多支持關注這些二戰老兵,尤其是中國的遠征軍老兵。很多抗戰老兵流散在世界各地,大陸、臺灣、美國,各地都有,但是他們的事情不為人知,並沒有得到公平的待遇。

他們的生活非常不如意,非常潦倒。希望藉助媒體力量,幫助他們改善生活,並且能讓更多世人知道他們,在他們有生之年給他們恢復名譽,給他們更多的東西,算是給他們的一種補償、是每個人中國人都應該給他們的回報,因為我覺得對他們有虧欠。

遠征軍的歷史不僅屬於他們的後人,還有當時受過影響的人,這段歷史屬於所有中國人,包括當時所有捲入抗日戰爭中緬印戰場的人。我覺得,戰爭本身是一場盛大而久遠的記憶,值得我們懷念銘記。

戰爭本身是一場悲劇,而我們後人如何銘記這場戰爭給我們帶來的悲劇慘痛,記住戰爭留下的東西。通過後人的懷念,以及對往事的追思,可以幫助我們民族看到一些自己不足、怪圈、劣根性之類,幫助我們更加完善,在歷史的道路上可以走得更好一點。

如果人類連戰爭都不曾銘記,是難以想像和令人堪憂的。只有懷念和反思,以後才能阻止悲劇的發生。

擁有記憶,才能擁有未來。還原歷史真相是當務之急,搶救歷史已經刻不容緩,很多記憶已經遠去,很多遠征軍老兵,他們一天天老去死去,所以非常緊迫。」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