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務農的大部分是老弱病殘者

發表:2010-07-26 00:4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農村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外出打工,留在農村務農的大部分是老弱病殘者。有人擔憂,20年後中國農村沒人再種地。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希望的採訪報導。

《四川新聞網》星期四報導說,四川省仁壽縣這些年來也在經歷青壯年勞動力大批外出,老弱病殘留守農村的現象。這不是仁壽一個縣面臨的問題,而是中國廣大農村的普遍性問題。

報導舉例說,今年6月中旬,仁壽縣大化鎮政府出資請來專家培訓果農,現場來的人相當部分是老年人和背著兒童的婦女。傳授技術的農技人員擔心,他們能不能真正領會技術的關鍵,是不是有精力和體力實際操作,這直接關係到技術掌握、推廣的成效。很多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的工作人員都指出,因為年輕人大量外出務工,從事農業生產的主要是老人婦女,造成很多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難以推廣。

海外中文網際網路雜誌《中國事務》的主編伍凡認為,中國農村沒有足夠合格人手種地的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

「這個已經在發生了。現在老弱病殘在農村,農村的年輕人都往城裡跑。最後中國就會不會走上日本的道路?日本年輕人全往城裡跑,鄉下都是老頭、老奶奶。日本進口糧食,中國這麼多糧食從哪裡進口?所以說是大問題,就是農村沒有吸引力了。一定要改變這個社會,讓農村留住年輕人,留住中年人。不要完全去搞城市化。農村要保留相當大的人口才能夠維持中國自己的糧食生產和農作物以及家禽、肉類等等,否則的話,中國以後沒有人搞農業了,最後這個民族會滅亡的。」

《四川新聞網》的報導說,留守的村民還是很希望多接受一些新技術、新知識,但受到文化水平、年齡和體力等因素的影響,他們心有餘而力不足。很多老人面對小型插秧機的示範,一個勁地說好,卻無法親手操作,最終還是只能弓著腰用手一株一株地往田裡插秧,新技術很難推廣。

報導說,如今,在田裡村頭幹活的多數是頭髮花白的老人,再過20年,他們不可能再干農活了。那些在外務工的人到那時還會回到家鄉種地嗎?如今留守在家的兒童,很多是獨生子女,儘管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可是,他們對農業生產完全沒有概念。要他們種地務農,他們不願意,他們的父母也不願意。

美國民間機構「中國信息中心」的楊莉黎先生就大量青壯年農民外出打工對中國農村的影響分析說:

「這個擔憂呢還是有道理的。因為這些年來中國確實有一個農業勞動人口逐年減少這樣一個問題。也就說農村被空殼化了,只留下了一些老年人、婦女、留守兒童。農村人口減少的問題揭示了中國在經濟發展中產生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一方面中國農民的社會地位一直不高,而且農村的這些土地政策、生產資料政策等等都不是市場化的,農業人口不斷地減少,直接問題呢就是糧食產量的降低以及其他的農業方面的歉收。中國這麼多人口而依賴進口也不是一個長久之計。」

報導援引北京科技大學教授趙曉的話說,大規模的農民進城,必須解決土地集約化經營和誰來經營的問題。需要有志種地、有知識種地、有經濟實力種地的能人,重新回到農村,才能釋放更多農民進城,才能解決20年後誰來種地的問題。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大陸農民工總量為2.3億人,外出農民工數量為1.5億人。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