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無識的御用專家

作者:庚元 發表:2010-08-02 12:2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專家學者,通常在人們的認知中是指在學術、技術、藝術等方面有專門知識或特長的人,具備較強的專業性和權威性。而現今的中國大陸,原本頗受尊敬的專家學者似乎越來越不受草民百姓的認同。在中國悠久的幾千年的文明歷史中,知識份子一直肩負著承傳傳統文化的使命。用中國傳統知識份子的標準來衡量,現如今所謂科技專家這樣的知識份子大都只能稱其為「匠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知識是由「知」和「識」兩部分構成。「知」指信息、資料、對傳統文化及時事的瞭解; 「識」指對所知的東西進行分析、研究、批判、再創造,即產生精神的過程。有知無識是書獃子。這就是為甚麼中國歷來崇尚「有識之士」而不是「有知之士」的原因。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在中共一波又一波的或公開或潛移默化的運動和洗腦後,中國知識份子有知無識者、有知不敢識者比比皆是。更有甚者為一己私利出賣自己的良知以中共的意志和標準為「識」,成了中共的傳聲筒,淪為中共專制集權、愚弄百姓的御用專家。

當醫療產業化,草民百姓看不起病時,就有御用專家出來說:「所謂看病難看病貴,我走遍全世界,看病最不難是中國,看病最不貴是中國」、「很多病人在術後是出於對醫生的感謝送‘紅包’的,‘紅包’也可看做醫患感情交流的一種方式,這種可利於醫患關係和諧發展的良性互動應被社會認可」。

當教育產業化、高收費,貧民學子上不起學時,就有御用專家出來說:「教育就像買衣服,買不起就不要買」、「媒體呼籲援助窮孩子是無知」、「沒錢就別接受高等教育」、 「中國目前為什麼窮人上不起大學?是因為收費太低」。

當住房改革房價飛漲時,就有御用專家出來說:「從數字上來看,居民收入漲的比房價漲的還快,房價漲的比收入要慢。如果按照全國平均的預算價,房價是下降了,也就是說買房更容易了」、「房價漲的快是好現象,說明居民的收入多了。以前投資的房產升值了,是好事」。

當民不聊生、貧富差距拉大、官場貪腐橫行時,就有御用專家出來說:「中國的貧富差距還不夠大,只有拉大差距,社會才能進步」、「中國窮人為什麼窮,因為他們都有仇富心理」、「12億農民和下崗工人是中國巨大的財富,沒有他們的辛苦哪有少數人的享樂,他們的存在和維持現在的狀態是很有必要的」、 「中國不應該建成福利社會,否則人們便沒有危機感,不好好工作」、「我建議取消所謂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等福利,目的是保持大家的工作熱 情和能力」、 「官員是改革中相對受損最大的利益集團」、「腐敗和賄賂是權力和利益轉移及再分配的一個可行的途徑和橋樑,是改革過程得以順利進行的潤滑劑,在這方面的花費,實際上是走向市場經濟的買路錢,構成改革的成本費」。

當民怨沸騰、維權抗爭四起,就有御用專家出來說:「中國目前的政局是幾千年來最穩定的」、 「民主制度不適用於中國」、 「中國現在浮現的制度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制度」、「 那些老上訪專業戶百分之九十九有精神病,把他們送到精神病院是最大的保障」。

當四川「5.12」大地震發生前出現了多次環境與自然的異常現象,民眾認為可能是地震前兆時,就有御用專家出來「闢謠」說:不是地震前兆。對上萬癩蛤蟆公然遷徙,公路上軋死不少,許多人擔心會有地震。官方電視臺請來御用專家說:「癩蛤蟆搬家是正常遷徙,與地震沒有必然的聯繫,可能環境變好了,他們要趕赴新的住宅區,喬遷之喜啊!總的來說,形勢一片大好,天降祥瑞」!
當大量豆腐渣校舍工程在地震中粉碎性垮塌致使成千上萬的學生失去生命,遇難學生家長要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時,就有御用專家出來說:「天災難避死何訴,主席喚,總理呼,黨疼國愛,聲聲入廢墟。十三億人共一哭,縱做鬼,也幸福。銀鷹戰 車救雛犢,左軍叔,右警姑,民族大愛,親歷死也足。只盼墳前有屏幕,看奧運,同歡呼」、 「因此,你們要做的是以主人的身份使這種動人的氣氛保持下去,避免橫生枝節」。

其實在某一領域的專家學者,對他專業之外的領域,可能並沒有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可是一旦成為社會公眾人物之後,有的在強權的威逼利誘下淪為獨裁暴政的幫凶和吹鼓手,利用自身的知名度和影響在很多關係國計民生等重大問題上違背基本常識和事實、泯滅良知地誤導視聽、愚弄百姓!像這樣的專家,說輕了是私慾焚身,說重了就是禍國殃民!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來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