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當重視「漢字書寫障礙」和「傳統文化繼承」問題

作者:剛毅 發表:2010-08-18 04:2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fb
    twitter
    linkedin

一、「漢字書寫別毀在咱這一代手中」

《新民晚報》2010年6月9日刊登一篇題目為「漢字書寫別毀在咱這一代手中」的文章中指出:全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庹純雙說:「年輕一代正面臨書寫困境」,並且說現在不少青少年的字越寫越差,錯別字多,字形醜陋,對毛筆字更是陌生。庹純雙擔憂,電腦鍵盤越用越熟練,而字越寫越差勁。……5月中旬,一記者在一家公司採訪時,巧遇要求應聘者「須用鋼筆現場書寫」的場景。儘管多位應聘者均屬本科以上的學歷,可是還有不少人束手無策。甚至,有幾位耗費了半個多小時才寫完一份不到300字的自薦書,字寫得歪歪扭扭。一個應聘者尷尬地說:「從大學畢業至今,從未手寫過一份文件,所有的操作都是用電腦打字,唯一的手寫機會就是在銀行的回執上簽名了。天長日久,不少字的結構都忘記了,突然放一張白紙在面前,竟然有些不知所措。」

自從人類進入信息時代以來,電腦很快進入了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娛樂等各個領域中,近20年來,隨著電腦和網際網路在中國的廣泛普及使用,已經使得我們的經濟生產、科技知識、文化交流、生活質量等各方面都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更新提高發展。種種跡象表明,隨著電腦、印表機的普及,人們手寫的機會越來越少,而電腦鍵盤的使用越來越熟練。人們提筆寫字時經常會忘記字怎麼寫或者書寫得歪扭潦草的現象,早已成為家常便飯。

5月中旬,《民意中國網》一項隨機調查顯示,在受訪的2072人中,僅25.7%的人表示,在生活中有較多用手寫字的機會,這其中大部分是大中學生;有 4.4%的人則說,現在根本已經不用手寫字了。真的,現在雖然人的流動很頻繁,但人們的交流都是利用手機電話通訊或者利用電腦上網用QQ視頻交談聊天,用網上開設博客交流已是很普遍的情況,所以除了有些老年人不會電腦外,絕大部分人平時根本不用寫信,不用手寫文章,平時都是按按電腦鍵盤,用字母或符號轉化成為漢文字,實在需要的話,印表機就會把文章印出來。調查中的大部分人都表示平時很少用得著用手寫字。所以他們表示當需要用手寫漢字時就會感到陌生,感到生疏,感到費勁,因為平時不經常使用,對漢字的遺忘率就高,寫字時常常會感到很吃力很困難。

《新民晚報》繼續疾呼:古人對漢字有著神聖的敬畏感。《淮南子——本經訓》曰:「倉頡作書,天雨粟,鬼夜哭。」因為文字能夠「定天立地」,連上蒼和鬼神都感到害怕。過去民間有「敬惜字紙」的傳統,凡寫有字的紙張,人們都會鄭重收存或焚化,絲毫不敢怠慢。反觀當下,電視上到處是篡改成語的廣告詞,大街上到處是錯別字張貼,很多大學生不識繁體字,不能讀傳統典籍,很多白領不知道筆墨紙硯這文房四寶為何物,甚至不能提筆寫字。常此下去,漢字書寫就真的會毀在我們這一代手中?

這不是危言聳聽!生活常識告訴我們,會認識字和會寫字之間的差別是很大的,許多半文盲就是不會寫字但是可以認識一些常用字,只會認識字的人最多只能算作摘掉文盲帽子,而會寫字寫文章的人才能算作文化人。當代高科技的迅猛發展,已經使得一些先行者開始利用電腦硬體和軟體及網際網路,建立起「無紙化」辦公,甚至擴大到學校,將來學生也要建立「無紙化」學習環境。這一新事物固然有它的許多優點和好處,但如果長久堅持下去而不作改進的話,不免要擔心負面作用的產生 ——許多人將要變得不會寫或者寫不好漢字了。
心理學常識告訴我們:如果對一個事物經常使用或者重複記憶,一般需要三個月才能形成習慣或者記牢,但是如果以後不使用或者不去記憶的話,根據「遺忘規律」,過了十星期左右,原先的習慣或者原先的記憶,就會迅速地減退80%,剩下的20%反而要過很長的時間才能最後遺忘。在心理學的書本上,還出現了根據這個「遺忘規律」製成了以「時間」與「遺忘率」為坐標的「遺忘曲線圖」。

我們想一想,成年人對於過去學生時代所學到的知識要義,如果不經常使用或者不經常複習,不是已經遺忘得差不多了嗎?!除非由於興趣愛好或工作需要,經常有意無意地接觸利用或者繼續擴大知識領域的探索,才會對這部分知識牢記和印象深刻。再想一想,為什麼在校學習時間,要每隔十星期左右,就會有集中考試,平時更有頻繁的測驗呢?這還不是在遵循「遺忘規律」,就是為了增強或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程度和掌握程度。

人類的文字種類成千上萬,絕大部分以字母形式出現,漢字是作為世界上極少的幾個繼承像形文字中之一,存在了幾千年後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它既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又是中華民族豐富精神遺產的載體。而中國人民豐富的精神生活和豐盛的文化生活,就通過漢字的形式來表達其內容的。歷史上漢文化和漢字深刻影響了東亞地區許多民族文化與文明的進步歷程,也對世界現代文化文明的發展貢獻了應有的作用,是國內外許多知識人文化人仰慕讚嘆並且學習探索的對象。儘管漢字的學習很艱難、很深奧、很複雜,要掌握它非常費時費力,但是絲毫沒有影響真正的知識人文化人去探索去研究去繼承去發展漢字,並且不斷地把漢文化的精華髮揚光大,但前提必須是會熟練使用漢字,會寫、會用、會觸類旁通漢字。

作為中國人,千萬不要遺忘漢字的書寫!不要忘了我們老祖宗的寶貴遺產!有條件的話,應該經常書寫毛筆字,特別是書寫繁體毛筆字。我想,把它作為中小學生第二課堂普遍推廣的內容之一,這個要求不為過吧。

二、繼承發揚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

與許多學生接觸下來,常常發現有不少人對我國的傳統文化不感興趣,甚至不屑一顧。我們必須重視我國悠久的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不要對它產生隔閡或冷漠,也不要把它當作封建的無用東西而不去理會。其實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豐富燦爛,它創造了古代中國的高度發達的文明,塑造了古代中國為禮儀大國的輝煌形象,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不朽靈魂與強大凝聚力的源泉,是我國人民的民族精神和美德與人性的溯源,它也是一座屬於中國人民和全人類的及其豐盛的精神寶礦,我們中華民族的許多優良國格和優秀品質,就根植於中國源遠流長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中。

說起中國古代文明對世界文明的傑出貢獻,人們會津津樂道於四大發明(造紙、印刷、火藥、指南針),其實最大的貢獻莫過於發明瞭科舉考試制度,也就是比較公開透明的選拔人才的先進位度,逐漸傳播到了國外,被許多國家採納,最後進步到許多國家通過考試、考核和考察,來選拔人才、提升職位、鑑定官員。中國人的這一偉大文明發明至今被各國人民讚嘆不已。

以儒、釋、道為核心的傳統文化價值觀中,道家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返璞歸真」「順其自然」的思想代表著我們祖先的真實樸素的宇宙觀;佛家的「行善積德」「因果報應」「善惡有報」是社會需要的基本善良常識;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忠、孝、節、勇、廉、恥」是規範中國人和古代中國社會行為美心靈美的道德基礎。儒、釋、道三家思想就鮮明而形象地弘揚了「真、善、美」的優良價值觀和道德觀,在神州大地上交相輝映,給中國人建立了一套非常穩定的良好的道德價值體系,成為中國社會和中華民族長期賴以融合、安定與和諧的思想文化和文明禮儀基礎。

無論是完整的史記文學、漢賦元曲、唐詩宋詞、明清小說等等的精彩文字和豐盛內容,還是儒家、道家、佛家包含的精華思想和深邃哲理,都讓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地吸吮其精神食糧,使得中華文明能夠傳承保留下來到今天,也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埃及、巴比倫、印度、中國)中唯一能夠完整地傳承保留下來的文明,說明它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吸引力!

當然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有不少糟粕,例如過分美化帝王將相的專制制度、愚昧、奴性、保守、重男輕女、輕視科技與商業、踐踏人權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頌揚君王家天下的獨裁思想等等都屬於糟粕,但是卻存在著大量的優秀精華,我們應該積極地去糟粕存精華。
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瑰寶中,有許許多多人類共同認知的優秀價值觀和先進人生觀,值得我們認真地去品嚐、去提煉、去領悟、去升華。例如熱愛大自然、歌頌人間美好的人與事、歌頌親情和友誼、忠誠祖國與人民、弘揚種種美德、鞭韃種種醜陋、有濃郁的民本和民生思想(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等等)、有許多和諧的修身養心觀念和社會規範理念(如四書五經等等),因此熏陶和造就了中華民族的許多優良品質,如勤勞、勇敢、智慧、仁愛、本分、憨厚、淳樸、忠誠、儉樸等等(現在有些優良品質已經在某些人中間大打折扣了!)。我們呼籲廣大中國同胞,應該極其重視吸收並且努力繼承祖輩們留下的這一極其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千萬不要給我們的子孫後代遺留下太多的遺憾。

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鄰」,我國儒家學說的精華思想和道德精萃一直是奠定兩千多年來中國人民道德規範的精神源泉,也得到了現在國際上有識之士的廣泛認同和高度讚賞。

1988年1月,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莊嚴地發表了著名的《尊孔宣言》:「人類如果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頭,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的教誨,已經成為許多仁人志士普遍認同的處理國與國關係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巴黎的「尊孔宣言」讓國人應該好好反思和深省:原來孔子和儒家學說不但早就舉世聞名,被國內外健康力量高度重視,而且深受人類社會最出色精英人群的尊崇和推廣!

作為孔子後代的中國人,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好好地學習繼承並且發揚光大儒家學說的精華思想和道德精萃呢?!還有什麼理由不把漢字書寫好、把漢文化繼承好並且發揚光大呢?!

2010年6月11日-12日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