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片:徐辛的記錄片《克拉瑪依》(圖)

發表:2010-08-20 03:5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江蘇獨立電影導演徐辛

徐辛的記錄片《克拉瑪依》長達6小時,詳盡記錄1994年新疆克拉瑪依友誼館發生大火、導致200多名學童葬身火海後,學童家長們10多年來痛苦不堪的生活與回憶。由於題材敏感,該片在內地成為禁片,只能在今年3月的香港國際電影節和遠在瑞士的洛迦諾國際電影節上映。

瑞士南部義大利語地區有個人口3萬的小城叫洛迦諾 (Locarno) ,這個城市因為每年夏季舉辦國際電影節而匯聚一二十萬的業內人士、記者和熱心觀眾,成為與威尼斯、戛納、柏林並列的「歐洲四大電影節」之一。

華人導演和洛迦諾國際電影節也越來越有緣了,去年中國女導演郭小櫓的影片《中國姑娘》榮獲最高獎項金豹獎,今年中國導演李紅旗的新作《寒假》也榮獲這一最高獎。今年中國導演賈樟柯還獲得洛迦諾電影節終身成就獎「榮譽金豹獎」,成為繼臺灣導演侯孝賢之後,獲該獎項的第二位華人。

得到國際電影大獎固然可喜可賀,但我今天想向您介紹的不是獲得最高獎項的電影,而是同樣參加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國際競賽單元的另一部中國電影,即徐辛拍攝的長達6小時的記錄片《克拉瑪依》。

過去說到新疆的克拉瑪依,獨特的新疆風光就會進入腦海,現在一說到克拉瑪依,我們卻不禁想到1994年克拉瑪依友誼館的那場大火,特別是想到葬身火場的200多個學童和那句「學生別動,讓領導先走」的命令。所以徐辛記錄片叫《克拉瑪依》就夠了,用不著加上「大火」兩個字。

記錄片《克拉瑪依》長達6小時,詳盡記錄1994年新疆克拉瑪依友誼館發生大火、導致200多名學童葬身火海後,學童家長們10多年來痛苦不堪的生活與回憶。由於題材敏感,該片在內地成為禁片,只能在今年3月的香港國際電影節和遠在瑞士的洛迦諾國際電影節上映。

據介紹,2007年12月8日是克拉瑪依大火十三週年紀念日,當天凌晨五點,南京的獨立記錄片導演徐辛來到位於克拉瑪依城西五公里處的小西湖墓地,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對大火中喪生者家屬的訪問與拍攝,隨後又在烏魯木齊、北京、上海等地繼續尋訪遇難者家屬。徐辛從60多位受訪家長中選取了13個遇難學生家庭作為樣本,家長們在鏡頭面前,背靠沙發講述,幾乎沒有提問。大量錄像資料,如火災現場、演出情況、電視臺的相關報導等也穿插其中。

大火發生時,在場人員一共有796人,323人死亡,130多人燒傷,傷亡者中大多數是6歲到14歲的中小學生。一句外界流傳的「學生們不要動,讓領導先走」,讓更多人在傷痛之中記住了這場大火。失去孩子的家長說:「當時不聽話的孩子都跑出來了。所以現在教育孩子,首先要保護好自己,能做的好事就做,不能做的一定不要做。」

從徐辛電影中可以看到:大火過後,各個家庭的人生軌跡都遭遇重大轉變。有些家庭在失去兒女後幸運地再生了孩子,他們的不滿意在於對善後的處理。大火中有一部分遇難孩子是初中生,在當時已經三十幾歲的父母中,有些人不能再生孩子,有些家庭就因此而分崩離析了。一位如今獨自生活的50歲母親哭著說,「出事後,許多人都離婚了,我也是其中一個,想要個孩子有那麼容易嗎?」因為情緒偶爾會失控,「神經病」的帽子跟隨她十幾年。

大火發生後,失去孩子的家長被允許提前退休,大多數家長當時選擇了退休在家。隨時間推移,他們覺得自己越來越不被周圍的人理解,「如果在別人面前笑,人們會說你們活得多好,退休在家拿著工資。他們哪裡知道,三十多歲退休在家是多麼悲哀。而十幾年來,退休在家的工資只漲了80元,那些在職的一漲就是三五百元」。

單一地將鏡頭對準遇難者家屬,缺乏對多方當事人的採訪,比如逃生出來的官員,被家長指責失職的援救人員等。對此徐辛回答說:當然可以考慮找更多的人,只是我的財力、精力不夠。沒有那樣做,也是為了順利完成拍攝。而對於6小時的影片長度,徐辛也認為已經是剪了又剪,不能再剪。目的是使每個家長的敘述都成為一個完整故事,呈現出更多不為人知的細節。

1966年出生於江蘇泰州的徐辛是畫油畫出身。2000年起拍攝過記錄片《馬皮》、《車廂》、《房山教堂》、《火把劇團》、《橋》等等。徐辛的記錄片關注中國底層弱勢群體和少數群體的生存狀態。記錄片《克拉瑪依》也是今年3月第34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人道獎」記錄片競賽單元的八部入選影片之一。

来源:法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