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從小做事嗎?(圖)

發表:2010-10-08 16:3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是現代大多數獨生子女的生活寫真。父母和祖輩本出於對他們的憐愛,卻養成了孩子們好逸惡勞的不良習氣,其長遠的後效應如何,往往是年輕的父母們所未曾預料的。為想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先看看以下資料:

1.從社會學角度看:美國哈佛大學的威特倫學者花費了40年時間,追蹤觀察了256名波士頓少年,結論是:從小愛勞動、能幹事的孩子成年後,與各種人保持良好關係的比不愛勞動的孩子多兩倍,收入多5倍,失業少16倍,健康狀況也好得多,生活過得美滿充實,因為勞動能使孩子獲得各種能力,感到自己對社會有用。

2.從生物學的角度看:人的個體成長也需要勞動和製作。因為勞動和製作需要動手,手上大量的神經束通向大腦,促進腦神經元的發育和完善;還因為勞動和製作,肯定伴隨思維和想像,必然促進智力發展,所以自古以來都把「心靈」和「手巧」連在一起,相互促進。

3.中國的古訓:《弟子規》的開篇就強調孩子的教育方針是:「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一個四體不勞的孩子很難想像能真正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和同學。又云:「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可嘆的是我們現代的孩子們大多數都在不知不覺地長浮華。

《論語》中有「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和「閑居不善」的訓誡;印光大師也有諄諄的教誨:「富貴人子弟,多多一事不做。一旦遇禍亂,則必至無以自立。今全去用人,親自操作,一則習勞,而能和血脈;二則少閑,而消諸妄念。實為愛兒女之根本辦法。」

4.社會心理學家的調查結果:親子之間的糾紛,大多源於子女過分依賴父母,使父母感到力不從心,子女則因為某些要求沒得到滿足,而埋怨父母無能。那些從小習慣於大小事都依賴父母的孩子,成人後的自立自理能力都比較差,遇事總是指望著父母一幫到底。隨著子女的需求和父母的能力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相互間的不滿和怨言也與日俱增,以至出現糾紛和衝突。這些孩子很少考慮自己為父母做了什麼,他們把父母為他們付出的艱辛勞動看作理所當然,一旦父母失去了自理能力或勞動能力,這類人很少去盡起碼的孝道。

由此看來,讓不讓孩子參與做家務,給不給他機會承擔一些事務真不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而這些應該成為孩子家庭教育的必要手段和培養自立利人意識和能力的良方。

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具體實施呢?下面就介紹幾個例子供關愛孩子健康成長的父母參考:

1.給孩子服務家庭的機會:固定分配給他們倒垃圾、掃地、拖地、洗碗、洗襪子等家務,在向父母學習的過程中體會父母理家的辛勞;在勞作中他們掌握了做事的程序、做好的要領,這種能力可以在各種場合互相遷移。勞作過程的描述和體會不也是很好的作文題材嗎?

2.讓孩子出去取報紙、週末買早餐、持卡繳水電、電話費、給鄰居送物品等。鍛練孩子與他人和諧交往、週全處事的能力。筆者的朋友一次非常感動地告訴我,一日丈夫出差,她自己發燒臥床休息,又趕上電錶卡上的字用光了,家裡停了電……她讀三年級的兒子放學回來後,不僅持卡去銀行買電,還帶回挂面給媽媽做晚飯,並向爸爸電話匯報家裡的情況。她感嘆地說,關鍵時刻孩子真能承事啊。其實這一切也都離不開父母日常的點滴培養。

3.哈佛女孩劉亦婷的媽媽在她的書中對此也有很具體、精彩的描述:

「婷兒3歲起,就開始承擔一些打掃家庭衛生的任務,每次吃完東西,桌面和地面的果皮和瓜子殼都由她收拾。上街買東西的時候,問路、問價錢、請售貨員過來、提要求等簡單的事務,都是由她出面去辦。有時候我們沒有時間排隊,也是由她上前去向服務人員和排在前面的人說明情況,請求得到優先照顧。這些事,婷兒每次都辦得很成功。為了不讓婷兒產生道德觀上的混亂,我事先已經教過婷兒:‘用欺騙或耍賴的辦法插隊,是令人討厭的自私行為。如果排隊確實有困難,應該正大光明地請求幫助,只要你說得清楚需要幫助的理由,人們一般都會讓你優先的,因為中國人有尊老愛幼的好習慣。但是如果你說不清楚,那我們就只好不辦這件事了。’婷兒十分清楚‘加塞兒’和‘請求優先’的區別,每次得到照顧,都忘不了真心誠意地向那些好心人連聲道謝。

我讓婷兒從小多做事,並不是因為需要她分擔家務。我這樣做的唯一理由是:多動手、多辦事,對孩子的智力發展和性格培養具有其它訓練手段無法替代的作用。

做家務也是孩子拓展知識面的好機會,比如說,我教婷兒洗襪子時,就談論肥皂和洗衣粉的去污原理;婷兒協助我做菜時,就談論糖或鹽的溶解、濃度,味道和味蕾的關係等等。我們的開場白通常是:你知道為什麼……嗎?

對獨生子女父母來說,不在幼兒時期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和辦事能力,是一件後患無窮的事。」

關愛和體貼父母,可能始於給父母倒一杯水,

孝敬老人,也許就從幫他們倒垃圾開始,

培養井井有條的好習慣,或許就源於整理自己的書架,

初涉幫助鄰朋,可能就從給他們代領報紙、牛奶開始……

這一點一滴的德智雙益的生活教育,是成就孩子良好品行的沃土。年輕的父母們善教善育是一件多麼有意義和幸福愉快的事情啊!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