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培養耐心/換個心情,再來一次!(圖)

發表:2010-10-28 15:1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認知篇:我的孩子比別人沒耐性?

耐心或者說是挫折忍受度是一個兒童在初期成長階段中所需要訓練的重要發展任務,它是小孩子在社會化過程中不可獲缺的一項特質,耐心並不是天生就有的,常需要家長的協助與訓練;常見到家長抱怨自己的小孩,只要想到就馬上要,不給就發脾氣,積木排一下子沒有成功就不想再排,其實這些都是兒童發展的必經過程,你不需要過度擔心你的孩子比別人沒有耐心,別的家長可能與你的感覺一樣;所以在這裡我要與家長討論一些關於耐心發展的概念,並且提供一些培養耐心的建議。

耐心需要學習

耐心對於人際互動與學習過程都很重要,比如禮讓、輪流與等待等,是維持穩定人際關係的重要社交禮儀,而且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困難與瓶頸時都需要耐心來克服這種挫折感,耐心主要的內涵為自我的情緒與行為的控制能力,其實在大人身上就是所謂的情緒智商,一旦耐心的功能失常就可能導致其學習意願低落與人際關係的失敗,但若一旦能耐心克服困難與解決問題,對於小孩的自信心就會有相當大的幫助,且這與小孩未來的人格成熟與成就動機有相關大的關係。

充分的溝通是前提

耐心指的是從外界刺激到行為之間的過程,也就是說從刺激(看見喜歡的東西或者不願意的情況),經過大腦的處理後(比對過去的記憶如「媽媽說:不能拿」或者 「做了會被罵」),再輸出的過程(所以必須忍住與等待,結果沒有犯錯或者事情圓滿成功);其中牽涉到多重的生理機制與經驗學習,如神經系統的成熟度及過去經驗的記憶;所以小孩子的年齡大小有絕對的關係。

一般來說2歲以前的小孩對刺激多半為反射動作,所以即使在訓練與教育後仍常會有失控的情形,家長也常因此感到挫折,此應與該階段的小孩語言理解及表達能力不佳有關,即使他搖頭答應你不能做或者不能要,但實際上可能不懂你的意思,所以到了現場可能就沒有辦法配合你的意思。

而2歲以後小孩子比較有能力以語言與符號來表達溝通,比較有能力回顧其過去的記憶,並且學會以語言來約束自己或者表達困難,所以這時對小孩的訓練與教育比較容易成功,但畢竟在兒童初期,還是需要家長耐心的協助。

缺乏耐心的孩子常見的表現模式

1.好動且坐不住:只要一無聊就常會不顧家長告誡隨意奔跑或者動來動去。

2.衝動行為:常沒有想清楚就說或做,因此常會犯錯被罵。

3.容易生氣與哭鬧:只要一不順利就以發脾氣的方式來表達憤怒或要大人妥協。

4.做事情無法從一而終:容易受環境影響,常無法將事情完成。

5.打人或者自傷:兩者常是家長最不願遇到的,也是最困擾的行為,多半來自於挫折感,加上語言表達能力不佳且體型較弱小,所以遇到困難時就常會以此行為來表達生氣,一般來說會打人的也較常有自傷行為。

造成小孩缺乏耐心的原因,除了與大腦的成熟度之外的其他因素:

1.生理上的問題:發展遲緩的小孩、體弱多病的小孩、注意力缺陷過動症、自閉症等,由於其大腦的成熟度較差,所以耐心的發展比較慢,且家長會因為其較為弱勢,所以比較會寬容其行為。

2.氣質上的問題:如果小孩天生的氣質專注力差、堅持度差、情緒反應大且適應力不好等,容易造成在耐心的培養上較為困難。

3.環境上的問題:父母的教養技巧、家庭的經濟情況與生活穩定度等,可能因為家長沒有時間管教,家庭複雜無法建立穩定的規範,或者多半用責罵、體罰的方式,反而造成小孩更沒耐心。

實戰篇:面對缺乏耐心的孩子

以下是3種常見孩子缺乏耐心的狀況題,吳四維醫師建議家長的處理模式如下:

Type 1、看到就要型

寶寶嘴裡正咀嚼著蘋果,看到媽媽端來芒果,就馬上把嘴裡的蘋果吐出來!看到想要吃的東西就要馬上吃,連先把蘋果吞下去都不行!

面對衝動型孩子

既然知道小孩衝動控制不好,看到就想要,通常要在事情發生之前就要與小孩做適當的教育與解釋,不要等到發脾氣了才開始教育,應先告訴小孩等一下應該怎麼做,讓其先有心理準備,一旦順利完成再給予其肯定與獎勵;但若萬一已經發脾氣了,你也不要太氣餒,如果不嚴重不必要讓小孩立即屈服,讓他有一點時間去接受現實,一樣是很好的處理方式,如果他願意配合再給其肯定,但如果情況嚴重就應先帶離現場,以避免進一步的危險與衝突。

Type 2、得失心過重型

玩拼圖遊戲時,拼得好就會得意的跟大家展現,拼不好就會亂丟拼圖,生氣地大喊:「我不會拼!我不會拼!」。

面對好強型孩子

當兒童進行喜歡的遊戲時都會有與大人分享的意圖,當大人點頭贊同時,他也因此得到認同與成就感,所以當小孩做的不順利時,相對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挫折感,這種情緒反應實屬正常;處理的原則,應先肯定小孩努力的過程,即使沒有成功,其實小孩也常不希望大人幫他完成,你去幫他完成他反而生氣(3歲以上的幼童多半有相當高的自主性,你去幫他完成只會讓他更生氣);若小孩有意願,你可以表示要與他一起完成(要有耐心陪他),但實則只是陪伴他完成工作,如此小孩還是自己完成,他會覺得自己受到父母的支持,也還是自己完成工作,對自己的耐心培養與成就感都有幫助。

Type 3、總是如願以償型

出去逛街看到想要的玩具就一定要帶回家,不願意聽爸比媽咪解釋不買的原因。

面對固執型孩子

面對要就是要、沒的妥協的小孩,通常我會建議除非你很有把握可以處理,否則應挑適當時間與地點出門,要不然你的耐心一定會很快就磨光;建議出門前先與小孩子約法三章,什麼是可以做什麼是不可以做的,對於可以做的要讓小孩子有一些自己選擇的機會(太多選項會影響小孩子決定的能力,所以應該試著給其二選一的方式做決定),小孩子有自己決定的自主性,通常對情緒的安撫有用;當然家長的堅持也是必須的,如果不是很嚴重,你必須要有心理準備,要給小孩子一段時間接受現實,不要立即要求小孩接受並且不准生氣,當然小孩妥協後,你也要給予其一個擁抱或笑容以表示你們已經和好了。

吳醫師小叮嚀

若你的小孩經過你的協助與訓練,發現其行為與情緒控制力還是很不理想,持續的時間超過半年以上或者小孩已經上幼稚園,但狀況始終不理想,這時我會建議家長應該帶他到兒童心智科門診評估,是否有其他的合併問題如注意力缺失過動症、語言或動作發展遲緩等問題,以盡早得到協助與療育。

培養孩子耐心的小技巧

一次只玩一種遊戲

與小孩玩遊戲時盡量排除其他的環境干擾如電視,一次只完一種遊戲,從簡單容易達成開始,完成時要與小孩對話顯示你的關心,並且給予其肯定與讚美。

當小孩缺乏耐心與情緒失控時

注意其情緒反應的目的,如果是要吸引你注意,則可以適當的忽略但須注意安全;越小的小孩以轉移注意力為主要方式,2歲以上的小孩試著與其以言語溝通,雖然其表達能力不佳但是可以聽的懂(必要時先帶離現場,如果當時一片混亂),給予其選擇的機會,讓其學習自己控制情緒,成功後再給予其適當回饋,如解釋過程讓小孩子知道他哪裡做的好所以成功,如此這些成功的經驗就比較容易記住且類化於其他環境中。

父母親的情緒管理

其實父母不是萬能,也不是每天有很好的精神與體力去處理小孩的每個情況,所以一旦遇到自己不會處理的不要擔心,只要沒有危險,等想到怎麼做事後再來處理就好,否則處理過當或者僅大聲斥責反而得不到效果。

嘿!他畢竟只是個小孩

兒童畢竟不是小大人,除了身體、器官與認知能力的發展尚未完成外,很多的社會行為與人際關係技巧也都是在學齡前階段開始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尚未成熟,沒有如大人般那麼多的工具來抒解壓力,所以多半會以情緒與行為來反應其挫折與困難,而家長你是不是經常對其行為反應過度,或者出現過度體罰與責罵的情形?所以此篇文章西望能夠釐清家長一些觀念,多些耐心與觀察,改變一些處理的模式,不僅小孩能健康成長,家庭內也可以有更好的親子關係與氣氛。

来源:.Baby Life 2010/10/22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