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身上的六大謎團(圖)

發表:2010-11-24 00:1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一、長相之謎

在《秦始皇本紀》中尉繚說:「秦王為人,峰准,長目,摯鳥膺,摯,豺聲。」而史學界大部分專家認為,秦始皇是一個英武瀟灑、相貌堂堂的人。翦伯讚先生曾推斷,秦始皇的相貌應是相當漂亮的。

那麼,秦始皇到底是英武瀟灑還是身形猥瑣呢?北京大學歷史系、秦漢史專家劉華祝認為,關於秦始皇的長相,歷來文獻記載較少,但在《緯書》中有較為詳細的記載。《緯書》相當於漢代的經書,早年我國沒有發現,八十年代末期才從日本運回。

《緯書》中的《易緯》、《春秋緯》和《禮緯》中都有關於秦始皇的記載。從這些書中,我們基本可以推斷出秦始皇長相的全貌。他「虎口」、「日角」、「隆准」、「長目」、「鷙鳥膺」。虎口,就是說他的嘴巴張得像老虎的嘴巴;日角,就是說在他的兩眉之間有一塊鼓起來的骨頭,史書上的漢光武也是這樣;隆准,就是鼻子很高;長目,就是說他的眼睛細而長,很像我們現在西北一帶的人;鷙鳥膺,是指胸骨突了出來,應該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雞胸。

特別應當指出的是,根據《禮緯》的記載,秦始皇的個頭特別高,有八尺六寸,相當於今天的一米九八。他的腰圍是七圍。關於圍,現在有幾種解釋,有人認為合抱為圍,有人則認為一尺為圍,也有人說五寸為圍。當時的一尺相當於我們今天的七寸。如果是五寸為圍,那麼秦始皇的腰為三尺五寸,那麼就太細了。劉華祝認為,根據上下文來判斷,一尺為圍則較為可信。根據現在的尺寸,秦始皇的腰圍應相當於今天的四尺七八。劉華祝說,秦始皇這樣的一個形象,在今天看來,毫無疑問是非常的高大威武。

 身世之謎

眾所周知,秦始皇姓趙,史學界有關專家認為,秦始皇生於正月,故起名為正,古代通政,因此寫作政。至於為什幺姓趙,有人指出秦始皇出生在趙國,古代有以出生地為姓的習俗。也有專家認為,秦始皇為什麼會姓趙,是因為趙姓與嬴姓是同一宗,趙姓是嬴姓的一個分支。

秦始皇不僅有趙姓之說,還有人認為他姓呂,是呂不韋的私生子。

《史記》記載,嬴政的父親子楚在趙國做人質時,當時趙國的政治投機商呂不韋鑽了秦國宮廷的大空子。呂不韋與子楚密謀,由呂上下活動,竭力促成子楚成為秦國的太子。並想方設法讓子楚與懷有自己骨肉的歌舞女趙姬結合。趙姬生下嬴政後自然成了子楚夫人。子楚坐了3年王位,便死掉了。公元前247年,剛13歲的贏政便登上了秦王的寶座,因為年幼,政事便落入了呂不韋和趙太后之手。這樣,就有了秦始皇是私生子之說。

關於秦始皇姓氏問題,劉華祝認為,他姓趙是因為他的父親子楚當時在趙國作質子,他是在趙國生的,又生於正月,所以叫趙政。子楚回到秦國後,秦始皇自然就姓秦國的國姓嬴。

關於秦始皇是不是私生子,劉華祝認為,說秦始皇是私生子這顯然是一種污蔑之詞。據《史記》記載,秦始皇的母親是趙國大將的女兒,送給子楚之前是呂不韋的小老婆。說她懷孕後送給子楚,幾乎不可能。而且史書上說她是十二月懷胎,從現在的醫學知識來判斷,胎兒不可能在母親肚子裡呆十二個月。所以,從呂不韋送趙姬給子楚的時間和秦始皇出生的時間來推斷,秦始皇不可能是私生子。

 性格之謎:凶狠殘暴還是雄才大略

歷代一直都對秦始皇持否定態度,認為他是一個暴君。「弒父驅母」、「焚書坑儒」都是揭露秦始皇「凶狠殘暴」的有力證據。但也有專家認為,秦始皇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殘暴。有些事情的確另有隱情。「弒父驅母」,並非出自他的本意,顧惜骨肉親情,就只能使他的王位受到威脅。在這件事情上恰恰表現了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劉華祝認為,秦始皇的性格中確實有殘暴的一面,但如果只是強調他殘暴的一面,顯然也是不對。因為處在當時那麼一個動亂的年代,他不那麼做恐怕也不行。

比如說「弒父驅母」,贏政做了秦王之後,呂不韋的權勢非常大。而他的母親趙姬又有一個情人。這樣,秦始皇的身邊有了兩個對他政權構成威脅的人。他不除掉這兩個人,那時顯然也不行。驅逐趙太后也顯然是因為和他情人的叛亂有關,和趙太后本身的污點有關。

再比如說「焚書坑儒」,秦國是一個法制國家,秦統一之後,必然要以秦的文化統一全國文化,這統一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一系列的矛盾。這其中一些儒生咒罵他,而方士們則欺騙他。所以才有了後來的「焚書坑儒」,當然這種行為在我們現在看來是過激了一些。

劉華祝認為,秦始皇所處的那個時代(包括秦和西漢)是一種比較大氣和比較開放的時代。那時,儒家思想還沒有像後代那樣佔統治地位,人們追求的是一種個性的張揚和自由。秦始皇讓人欽佩的地方在於,他13歲作王,22歲就清除了呂不韋這些人,23歲就開始著手統一全國,用了十四五年時間就統一了中國。他能把那麼大的一個國家統一,並且制定一系列統一的措施,這都說明瞭他的雄才大略。至於他後來修建阿房宮、修儷山墓、修長城等等,有他的時代因素,也和他的性格有一定的關係。

 求仙之謎

中國考古學家在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秦始皇兵馬俑附近發現了13只2200年前的青銅鶴,其中兩隻已證明為仙鶴。他們說,這可能是反映秦始皇有「升天夢想」的實物證據。

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專家劉佔成指出:「仙鶴腳下雲狀青銅踏板,與古代仙人伴鶴乘祥雲升天的傳說有關,它應該是體現秦始皇有死後升天思想的證據。」

鶴是中國人傳統的吉祥鳥,象徵著長壽,跟鶴有關的禮物至今仍受中國老人歡迎。史籍記載,首次統一中國的秦始皇痴迷長生,曾為尋找不死藥,派遣大批方士出海苦覓。這是中國首次出土單獨青銅動物雕塑,出土如此大批量的青銅禽類十分罕見。

劉佔成說:「相比以前在秦始皇陵內出土的珍禽異獸坑裡的動物遺骨青銅禽類更完整地體現了秦始皇陵的陪葬風俗。」

此次出土的兩隻青銅仙鶴中一隻頭直立回望,體長1.02米;另一隻低頭覓食喝水。其他禽類在踏板上或立或臥姿態各異,由於其頭部較小,已破裂入土中,考古人員正在進行進一步清理。此次發現的仙鶴坑距離秦陵中心3公里,是迄今發現的最遠陪葬坑。據悉,秦陵所展示的文化現象比想像的要複雜得多,30年的考古工作還只是個開始。

 皇后之迷

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觀」之一的秦始皇兵馬俑是秦始皇陵墓的一部分。其宏大的規模令人嘆為觀止。秦始皇的陵墓除此之外還有城牆、寢殿、官署等地下建築。因此,秦陵是一個規模空前的地下建築體系,裡面埋藏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2200年前,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命令數十萬人在今天陝西臨潼驪山為自己修筑了一座龐大的陵墓,陵墓周圍埋藏著許多用陶土燒制的「兵馬俑」。這座規模宏大的陵墓工程用了整整36年多的時間修建完成。2000多年過去了,秦始皇陵在哪裡,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為什麼不見有皇后陵,秦始皇陵地宮的建築結構究竟怎樣?裡面究竟埋藏著什麼?這是2000多年來人們非常感興趣而又不易破解的秘密。

從秦始皇陵的布局來看,內外城牆、寢殿、飼官官署、珍獸坑、馬廄坑等反映現實生活的設施和用具應有盡有,安排十分嚴密。但令考古工作者不解的是,陵園內沒有發現皇后陵。有人認為,這是由於秦始皇死後而皇后仍健在,秦王朝又很快覆滅,因此皇后未能葬在陵園內。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在陵園內也應該預留下皇后陵的位置,而始皇陵園內已無皇后陵的插足之處。也有人推測,這可能是由於秦始皇未成年時,太后專權,與宦官結黨釀成叛亂,秦始皇有鑒於此,在親理朝政後有意降低皇后的身份,不使她拋頭露面,在修筑陵園時也是一墓獨尊,不留皇后的墓穴。從古代文獻來看,不見秦始皇的皇后名字,秦始皇皇后究竟是誰,至今還是不解之謎。

墓葬之迷

千百年來圍繞著秦陵地宮引發了許多神奇的傳說故事。《三輔故事》記載,楚霸王項羽入關,曾以30萬人盜掘秦陵。在挖掘過程中,突然一隻金雁從墓中飛出,這隻神奇的飛雁一直朝南飛去。斗轉星移過了幾百年,三國時期,寶鼎元年,有人送只金雁給名曰張善的官吏,他立即從金雁上的文字判斷此物出自始皇陵……這類神奇的傳說更是給秦始皇陵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坐落在驪山腳下的那座小山包就是秦始皇的墳墓,山包下便是那幽深而神秘的地宮。封土北側有寢殿禮儀建築群、飼官建築群,封土外有兩道長10千米的內外城垣,封土周圍及東、西、南、北側分布著數百座地下陪葬坑,秦始皇陵園封土、地宮、內外城垣形制及其禮 儀建築和布局都不同於先秦任何一座國君陵園。這座帝陵陵寢規模恢宏、設計奇特。陵園工程之大、用工人數之多、持續時間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位記錄秦始皇陵的是史學大師司馬遷。他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留下160個字的記錄。《史記》記載始皇陵「墳高五十餘丈。」以當時的尺值折算其高度在115米左右。1961年當地文管本測量的高度為43米。筆者1982年在8383部隊工程兵戰士的協助下,對陵墓封土再次進行了測量,測得結果是墳高55.05米。後來航空測量的海拔高度也與之相近。可見兩千餘年來的水土流失,封土高度比原來下降了二分之一多。封土底邊為長方形。南北長515米,東西寬485米,佔地面積近25萬平方米。

陵園工程的修建伴隨著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當他13歲剛剛登上秦王寶座時,陵園工程也隨之開始了。古代帝王生前造陵並非秦始皇的首創。早在戰國時期諸侯國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風。如趙肅侯「十五年起壽陵」(《史記·趙世家》)。還有平山縣中山國王陵墓 也是生前營造的。秦始皇只不過是把國君生前造陵的時間提前到即位初期。陵園工程的修建直至秦始皇臨死時還未竣工。二世皇帝繼位,接著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縱觀陵園工程,前後可分為三個施工階段。自秦王即位開始到統一全國的26年為陵園工程的初期階段。這一階段先後展開了陵園工程的設計和主體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園的規模和基本格局。從統一全國到秦始皇三十五年,這9年當為陵園工程的大規模修建時期。《 史記》記載:「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經過數10萬人9年多大規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園主體工程。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秦二世二年冬,歷時3年多是工程的最後階段。這一階段主要從事陵園的收尾工程與覆土工作。儘管陵墓工程歷時三十七八年之久,整個工程最後仍然沒有竣工。當年爆發了一次波瀾壯闊的農民大起義。起義軍領袖陳勝、吳廣的部下週文率兵打到了距陵園不足數千米的戲水附近(今臨潼縣新豐鎮附近)。面臨大軍壓境、威逼咸陽之勢,秦二世這位未經風雨考驗的新皇帝驚惶失措,情急之下召來群臣商討對 策,他一副喪魂落魄的樣子,向群臣發出了「為之奈何」的哀求。一陣沉寂之後,少府令章邯建議:「盜已至,眾疆,今發兵近縣不及矣,驪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驚魂未定的二世皇帝當即迎合,拍板決定由章邯直接率領修陵大軍回擊周文起義軍。至此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園工程不得不中止。

秦陵工程設計者不僅精心選擇了一處風水寶地,對陵園總體布局的設計更是頗具匠心。

秦始皇陵園以高大的封塚為中心,封塚外有兩道回字形夯土城垣,外城垣四面各置一門。東門位於封土正中的東西軸線上,門闕規模最大。內城除北牆開兩門外,其餘三面各開一門。尤其內城南門的闕門遺址至今仍屹立於封塚之南,蔚為壯觀。

幾千年過去了,秦陵那座高大如山的封塚仍然屹立於驪山腳下,當年那長達10千米的內外夯土城垣早已殘缺不全。現在能看到的只有內城西牆殘存的一段城牆。那一座座宏偉的地面建築早在兩千多年前就遭到項羽的焚燒,在殘存的廢墟上,考古工作者發現了陵寢建築 群遺址,規模宏大,集中分布於封土北側、內城西半部。在封土西北的內外城垣之間還發現一處地面建築群。據清理的三組房屋建築基址來看似為飼官建築。飼官建築遺址的南北兩側還有幾組尚未發掘的地面建築,其規模也相當可觀。

20世紀60年代之前所有關於秦始皇陵的推測只能停留在文獻記載與傳聞的基礎上。1974年3月29日,當下河大隊西楊村生產隊的幾位農民一镢頭驚醒了沉睡的兵馬俑之時,它們立刻震驚了世界。這一驚人的發現,也撩起了秦陵神秘面紗的一角。



来源:千龍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