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魚弟」,不是傳奇而是社會悲劇(圖)

發表:2010-11-28 00:2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犀利眼神的「殺魚弟」紅遍網路

「你知道嗎?蘇州有個很紅的魚弟!」「聽說他雖然年齡很小,但殺魚技巧絕對是高手!」近日,「殺魚弟」以純熟的殺魚技巧和犀利的眼神成為網友們爭相討論的網路紅人,引起不小轟動。
  
11歲的孩子成為農貿市場的殺魚高手,不知道他的心裏是不是覺得幸福。這樣的問題也許有「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之惑,但愛玩才是孩子們的天性,不管有多少「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樣的藉口,讓一個本該無憂無慮的孩子成為干不好活就挨父親打的「殺魚高手」,怎麼也不能說是一件好事。
  
兒童的眼神本應是清澈見底的,而不應該「犀利」無比。「殺魚弟」的眼神與其說是「犀利」,倒不如說是叛逆、漠然甚至抗拒。面對記者的出現,「殺魚弟」變得神情焦躁,「一聲不響,迅速地拿一個臉盆,隨即從魚桶裡盛起魚池水,就往記者身上潑」,這樣的一幕讓滿身魚鱗的記者肯定想了很多,也讓讀者在看到這一段時揪心。
  
混跡市井的「殺魚弟」將來是會誤入歧途成為問題少年,還是真的會成為大陸的「李嘉誠」,這一點誰都難以預料。但可以肯定的是,李嘉誠之所以成為李嘉誠,並不是因為他過早的地步入了社會。雖然人生的路有千萬條,但在一個現代社會,誰也無權剝奪一個孩子的童年,不管是他的父母還是他本人。
  
我們在以獵奇的眼光圍觀「殺魚弟」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思考,為什麼《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出臺了這麼多年,還有11歲的「殺魚弟」出現;為什麼在一個把計畫生育當作基本國策國家,還會有一對夫婦帶著5個未成年子女在城市謀生的家庭。這樣的孩子、這樣的家庭是個例還是普遍存在?如果是個例,為什麼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助?如果普通存在,那麼國家有關部門是不是有失職之嫌?
  
我們都知道,當年的「犀利哥」在成為「正常人」之後其實並不「犀利」,甚至一點兒都不「酷」,他只不過是一個精神受到過打擊的流浪漢而已。這位擁有純熟殺魚技巧和「犀利」眼神的「殺魚弟」,也絕對不是一個傳奇的故事,而是一出社會悲劇。

来源:紅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