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與經濟學家含金量

作者:黃小鵬 發表:2010-12-07 14:4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學成為顯學。經濟學家備受老百姓關注,但人們又對其非常不滿意。從經濟學圈到老百姓,圍繞中國有沒有經濟學家,誰是經濟學家的問題爭論不休。香港的丁學良教授宣稱,中國合格的經濟學家不超過五個。此論一出,輿論沸騰,甚至有更極端的人認為,中國一個經濟學家也沒有。

人們對中國的經濟學家群體做出如此低劣的評價,部分是出於道德標準,是對許多經濟學家依附權貴,為強勢利益集團代言的不滿和不屑。另一個原因是出於對這一群體專業能力的不信任,有人以西方標準來衡量,認為中國經濟學家在基礎理論上無創見,有人則對某些經濟學家不斷做出離譜的形勢判斷,屢屢開出雷人的對策方案感到極度失望。

其實,在我看來,改革開放走到今天,經濟學家已經到退出中心舞臺的時候了,該登場的應該是法律學家和政治學家。經過30年的改革,市場經濟常識已經在社會上得到廣泛傳播,大到宏觀調控、中到市場體系建設、小到企業微觀經營,基本概念和運作已為全國人民熟知。當然,經濟學家該退出中心舞臺,絕不是說中國的市場經濟體系已完善,恰恰相反,是因為今天市場經濟完善出現僵局,如何建成法制的、真正的市場經濟,其議題已超出了傳統意義上經濟學科的範圍。

不過,話雖如此,在很多具體經濟問題上,經濟學家還是可以發揮一技之長,造福國家和人民的。經濟學家有沒有社會價值,就看他有沒有對現實問題提供接近事實的常識性解釋。眼下中國經濟面臨的最突出問題是通貨膨脹,而通脹從來就是宏觀經濟學最主要內容之一,是一個絕佳的試金石。我們不妨挑幾個概念或命題來試一試他們。

第一個命題是「物價上漲不是通脹」。這裡所說的物價,不是單指豬肉、大蒜或白菜,也不是單指衣服、鞋帽、汽車和飛機票,如果說上述這些商品和服務單個的上漲不是通脹,那等於脫褲子放屁,只是一句正確的廢話。這裡的物價顯然指的是物價指數,即CPI。

從語義學上說,膨脹指的就是某種東西多了,通貨膨脹就是指貨幣多了。假如貨幣比實體經濟所需的多了1%,那麼,物價指數就上漲1%,這是一個很淺顯的道理。如果貨幣不夠實體經濟所用,那麼就會發生通貨緊縮。但是,把貨幣量控制在剛剛符合實體經濟所需的水平,即物價指數漲幅為零,這幾乎做不到,也完全沒有必要。現今世界上已有幾十個國家實行一種稱之為「通貨膨脹目標制」的貨幣制度,即通過立法的形式要求央行把通貨膨脹率控制在接近但低於2%(或3%)的水平。顯然,在這種制度框架下,2%或3%被認為是一個安全的通脹水平,假如認為2%或3%的CPI上漲幅度不是通脹的話,那「通貨膨脹目標制」這個概念豈不是無中生有、空穴來風?

由此可見,全球各國對通貨膨脹這個概念和定義沒有任何模糊之處。通脹從幅度上看有安全、可接受和不安全、需要抑制兩種情況,但任何CPI大於零的情況,都定義為通貨膨脹,小於零的情況都定義為通貨緊縮或負的通貨膨脹,這是一個標準的表述。媒體在報導每個月的CPI數字時,甚至直接說通脹率多少,而不說CPI漲幅多少,對於負的CPI漲幅,也經常表述為通脹率為負的多少(如通脹率-0.5%、-1%、-2%)。不知那些口口聲聲稱「當前的物價上漲不是通貨膨脹」的人,是從何處得來的靈感。

第二個概念是「全面物價上漲」。按理說,物價上漲只能分為單個商品或服務的價格上漲和價格指數的上漲,何來「全面物價上漲」之說?難道還有「局部物價上漲」之說?

世界上的商品和服務品種成千上萬,列入CPI統計範圍的也有8大類262個小類,具體商品成千上萬,這些商品價格無時無刻不在變動之中,但成千上萬種商品全部都處於上漲過程的局面恐怕是從未有過或幾乎沒有過的事。既然「全面物價上漲」從未出現過,大概在持此論者看來,通脹永遠沒有在地球上出現過了,也永遠犯不著防通脹和治通脹了。通貨膨脹一詞完全可以從辭典裡、從教科書中、從政府的議程中消失了。

筆者不揣冒昧地推測,那些動輒所謂「當前物價上漲不是通脹」、「物價沒有全面上漲」的人所想說的恐怕是:物價還沒有到螺旋式上升階段,老百姓還能承受得起。他們對通脹發生機理所知了了,始終不承認通脹這個詞,也始終鼓吹老百姓忍受,始終幻想利用通脹來推動GDP增長。

第三個概念是「結構性通脹」。「結構性通脹」一詞是近幾年才開始在市面上流行的,由於無人聲稱對此擁有專利,它的發明者已無從查考。既然CPI是一個指數,是成百上千種商品價格的加權平均,由於幾乎不可能出現所有商品同方向、同幅度變化的情況,單個商品價格總是呈結構性漲跌,所以我們才需要設計一個指數來衡量總體變化情況。通脹是指總體物價上漲,通縮指總體物價的下跌,這裡已經抽象掉了CPI籃子裡的各種變化組合,因此,用「結構性」作「通脹」的定語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邏輯和語義矛盾,如同說「圓的正方形」一樣荒唐可笑。

當然,這並不是說任何時候都不需要把指數拆解開來進行更深層的分析,但這種拆解只在作中期預測時才有意義,就政策原則而言,分拆無任何意義。因為,對於老百姓來說CPI3%就是貨幣總體購買力下降了3%,CPI5%就是下降5%,與單個商品漲跌幅無關。

筆者再次不揣冒昧地推測,那些胡謅結構性通脹一詞的人恐怕是「核心通脹」概念的信徒。不過,他們或有不知,核心通脹概念在西方曾誤導決策,導致通脹失控。目前,實施通脹目標制框架的國家絕大多數以總體通脹為目標。更重要的是,他們罔顧中國國情,不顧食品價格上漲的根本原因在於工商業過熱、總需求過旺和工農業部門生產率差異的事實,他們的藥方總是迴避宏觀對策。這種思路在過往三輪通脹中都遭遇失敗,現在如果仍執迷於所謂結構性通脹,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来源:證券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