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來的?」 -- 移民對居住國的認同

發表:2010-12-20 22:2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加拿大環球郵報上月刊登了一系列關於多元文化和公民意識的特稿,這系列以及美國媒體和萬維諸篇關於9/11 遺址是否應該修建伊斯蘭文化中心的爭議性的報告,和最近的美國,加國選舉,再次把國家認同,文化,種族和公民意識的話題放置在兩國人們的視覺裡。

環球郵報的專題系列裡有一篇以《是哪來的?「一個對種族和血統沒有特別意識的國家來的」》為題的文章,抓住了我的興趣。文章的作者Aisha Khan 是巴基斯坦裔多倫多律師,她這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所描述的經歷和感受,是許多我認識的第二代移民很準確的寫照,所以把文章譯成中文(兼編輯),貼出來和大家共享。

你是哪來的?「一個對種族和血統沒有特別意識的國家來的」

Where am I from? Where race shouldn’t matter

作者: Aisha Khan

我是70 年代出生在多倫多,巴基斯坦移民的的女兒。我父親比母親先登陸多倫多,他來加拿大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並逃離巴基斯坦社會固有的不平等。我母親是個包辦新娘,出嫁後這位十幾歲的新娘隨著丈夫來到異國他鄉的加拿大,開始了寂寞孤單的移民生涯,那個時候加拿大還沒有很多巴基斯坦移民,母親除了她的包辦丈夫之外誰也不認識。

我是獨生女,對男性主導,重男輕女的巴基斯坦家庭這是不尋常的。我父母從小就對我灌輸獨立和自由的思想。年輕的時候,我們在家裡穿的是南亞《沙麗克米茲》傳統服裝(shalwar kameez - 圖),說的是烏爾都語,吃的是母親的巴基斯坦傳統菜餚。可是在家外,我總是穿著「正常」的流行西方衣服,和「正常」的加拿大小孩一樣帶三明治午餐上學。在公共場合我的衣服沒有濃烈的咖喱或東亞食物的氣味。像許多移民的孩子,我是這樣在一個東西方文化對分的環境里長大:傳統巴基斯坦文化在家中,主流文化在家外。

 

《沙麗克米茲》傳統服裝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漸漸吸納了加拿大多元文化的影響,母親開始嘗試做義大利和中國菜,我們開始在家裡講英語,一起看好萊塢和寶萊塢電影。(寶萊塢,Bollywood,印度孟買的電影城,名稱來自 Bombay (孟買舊名)和 Hollywood (好萊塢)兩個字的縮寫。)雖然看起來這不是很大的變化,這卻是我和家人開始被我們新的巧妙的多元文化家園潛移默化影響的作用。

中學畢業後我考上了法學院,同時我遇到了我後來的丈夫(他也是有色族裔人 -- 巴基斯坦和菲律賓混血兒),之後我們搬到了堪薩斯城,在堪城我們生了兩個兒子,為了讓兒子在豐富的多元文化環境里長大,我們決定回去多倫多。我堅信,除了加拿大,沒有任何其他國家能夠在孩子們很重要的成長時刻給他們一個這麼豐富,多種多樣,不同觀點的生活環境。

今年九月孩子們開始在一所新學校上學。有一天和孩子們談天時,七歲的兒子告訴我已經有人問他是哪兒來的。我問他,「你怎麼回答?」「美國,」他說。「他們嘲笑我;他們說,看你的棕色皮膚,你怎能是美國人?」這一事件把我給愕了。在什麼時候,我們的膚色才會不再重要呢?是否要等到我的孫子和曾孫那代?是否只有他們與白皙的皮膚的人結了婚,他們的孩子有淺膚色的時候,我們的族裔和血統才不再這麼重要呢?

對我兒子,做個加拿大人是他的嚮往,巴基斯坦只是他祖父母的出生國。他從小熱切相信他是加拿大人。和其他世世代代在這裡生長的人一樣,他驕傲地唱 O Canada!(加拿大國歌)。他只接受一個稱呼:「加拿大人」,把他掛上任何其他「標誌」(如「巴基斯坦人」),等於告訴他,他不是加拿大人,他沒做加拿大人的權利。

和其他加拿大孩子一樣,我的兒子講英語,能跆拳道 (tae kwon do),打網球和游泳。他熱愛電視劇 Star Wars《星球大戰》。上週他在學校參加了慈善募捐活動《特里·福克斯義跑》(*)。 除了福克斯,還有誰更能象徵加拿大的精神呢?

是的,我珍惜我父母的文化和美味佳餚,我欣賞美麗的烏爾都語詩歌,我父母的文化讓我做個更好,更完美的人,但並不減少我實質上是個百分之百加拿大人。我很喜歡義大利 Espresso 咖啡和義大利脆餅 (biscotti) ,但這不表明我是義大利人,也不影響我對加拿大的認同。這就是我們加拿大多元國家的特徵。我們可以用我們豐富的文化背景,創造了一個新的加拿大「定義」,而這定義不是以膚色為本的。

後記。。。文化認同和國家認同之間的分界線,讓移民很容易有了認為這兩種認同相互牴觸的錯覺。但在文明的多元國家裡,人民沒有必要為了認同國家而放棄文化的認同。就如一個婚姻裡的兩個截然不同的人可以分享一個理想,共同建造一個美好的家園,一個國家的不清一色,不同族裔和文化背景的人民也可以同一個時刻都是忠誠的國民。這就是這篇文章的真正含義。

*)註:《特里·福克斯義跑》(Terry Fox Run) -- 全世界舉辦的「希望馬拉松」起源於加拿大,是為癌症防治研究募捐,非競技性、群眾性的義跑活動,其目的在於為癌症研究募捐,募集的資金全部用於癌症研究事業,進一步促進癌症治療研究的發展。

福克斯於1958年出生在緬尼托巴省的溫尼伯的普通家庭。他是馬拉松運動的愛好者和積極參加者。福克斯不幸18歲時被確診患了骨癌,並於1977年右腿被截肢。 1980年,福克斯決定從東到西跑步穿越整個加拿大,為癌症研究募捐籌款。這項名為「希望馬拉松」的計畫鼓舞了全加拿大人民。但在9月1日,在歷時143 天、長達5373公里的長途跋涉後,病魔迫使福克斯在安大略省的桑德灣市停下腳步。那時福克斯已病入膏肓,癌細胞已擴散到全身。10個月後,即1981年 6月28日,年僅23歲的福克斯與世長辭,懷念他的人們,決心繼承他的遺願,在全世界上完成他未盡的事業。

 

来源:溫哥華港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