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匿在民謠中的寶藏(圖)

發表:2011-01-16 22:4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銅鑼對石鼓,金銀二萬五,有人識得破,代代不受苦。」這是在銅鑼峽流傳多年的一首民謠,在當地的地方志中兼有記載,但此民謠起於何時何因,已無從察考,後世的人們只是把他作為一種茶餘飯後的趣談,大多沒把他當回事。

但是,對於一方流傳的民謠,大都不會空穴來風,總應有些來龍去脈,像這種藏寶民謠的後面,常常附會著一些劇烈的社會動盪和重大歷史亊件的發生。

試舉幾例:

在湖南莽山腳下的天塘村,幾百年來,一直流傳著一句充滿玄機的民謠:「石岩沖,三座橋,慢行百步走,三窯金。」據說,只要能破解這句秘訣當中所藏玄機,就能找到這筆巨額的財富。相傳明末李自成兵敗,曾帶到莽山「九驢十八擔」金銀珠寶掩藏,後不知所終。

2001年10月,在鄰近的觀音山發掘出一批金釵、金簪、金箍等物品,共14件。通過專家鑑定,這是一批元明時期的宮廷飾物,其中,屬國家二級保護文物2件,屬國家三級保護文物8件,其餘為一般飾品。總價值約7000萬元左右。這只是民謠中財寶的一葉,其餘還有待發掘。

在四川彭山縣,也曾有民謠流傳:「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史載彭山縣江口鎮一帶,曾是明末張獻忠財寶的最後失蹤地,《蜀碧》載:「(張)獻忠聞(楊)展兵勢甚盛,大懼,率兵10數萬,裝金寶數千艘,順流東下,與展決戰(於江口)。」被楊展大敗,千船金銀也在爭戰中沉入江底,據《蜀難紀實》記載,這批財寶「累億萬,載盈百艘」。

而令人倍感神秘的是,江口鎮石盤山的石龍溝中,真的有「石龍對石虎」 的地勢存在,恰與歌謠吻合。清嘉慶《彭山縣誌》記載:「石龍,彭山縣治東十五里。其形肖龍,首仄蜿蜒,髻髭迸露,鱗甲崢嶸,有持雨拿雲之勢,長三四丈許,若經鬼斧神工者然,與石虎相對。」在石盤山上的山路盡頭,有石虎赫然立在岩壁上,其虎身仍清晰可見,只是部分頭像已經被破壞。

2005年4月20日上午,在彭山縣岷江大橋附近的老虎灘河床引水工程建設工地上,挖掘機從河床3米深處掘起一截黑不溜秋像朽木一樣的東西,從中滾出一枚枚烏黑髮亮的銀錠。經彭山縣文管部門初步鑑定,這批被挖掘出土的銀錠為明代官銀,共有7錠,每錠50兩,這些銀錠上刻有「崇禎十年八月」(1637年)的字樣,應是當年的沉銀,而其餘的大宗財寶還有待發掘。

據《成都市志》記載,成都也有「石牛對石鼓,金銀萬萬五,有人識的破,買盡成都府。」的民謠流傳,1938年,成都一個叫楊白鹿的老先生,有一張秘藏多年的」藏寶圖」,他在晚年之際把藏寶圖紙交給了當時赫赫有名的傻兒師長範紹增。範即按照「藏寶圖」的指引,得出藏寶地點應在望江樓往下河流對岸的石佛寺下面的三角地帶靠江心位置,於是令民工一邊抽水,一邊大面積開挖。民工們在江心挖出了一頭石牛,石牛身邊還有許多人體骨架,又在相同的位置挖出一隻石鼓,「石牛對石鼓」雖現身了,但財寶卻未找到。如今,在四川大學與望江樓之間的錦江河畔,石牛赫然臥在江岸上,石鼓曾被挖出,與石牛相對,可由於歷史變遷,又沉沒江中,陪伴著隱藏的「金銀萬萬五」。

在湖北利川市謀道鎮境內的銅鑼關,流傳著「銅鑼對石鼓,銀子五萬五,有人識得破,買到重慶府。」的民謠。傳說清嘉慶年間,白蓮教起義失敗後,一支百來號人的隊伍攜帶著金銀珠寶,穿行至銅鑼關的石鼓腳下,不知不覺就神秘地消失了,這批財寶也不知蹤影。而民謠中的銅鑼、石鼓至今猶存,彷彿它見證了什麼,只是不肯開口。

在陝西安康市石泉縣銅錢峽一帶,流傳著「石鑼對石鼓,黃金二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得起漢中府」的民謠,銅錢峽原名銅鏡峽,古時又稱「銅阡峽」。相傳,在峽谷兩面陡削的絕壁上,一面自然生成一塊狀如大銅鑼的石頭,被稱為「石鑼」;在與石鑼遙遙相對的另一面,又自然生成一塊狀如大鼓的石頭,被稱為「石鼓」。人們都說,這個石峽谷的兩面絕壁上都藏有大量的金銀錢幣,只是苦於找不到開金庫的鑰匙,所以有錢取不出來。後來,人們便又把銅阡峽改稱為銅錢峽了。

在重慶渝北統景峽中,也流傳有:「金塔對銀塔,銀子八萬八。若能識得破,銀子各人拿。上買重慶府,下買銅鑼峽。」的民謠。在統景峽堤壩外,瀑布背襯一座竹嶺,兩側山峰對峙,峰頂各有一塔,右為金塔,左為銀塔,相傳白蓮教義軍曾攜帶金銀流落於此,後不知所終。有人將以上民謠刻在塔上,引得不少人去拆塔盜銀,以致兩塔損毀,塔石散在山坡上,至今銀塔遺址旁還有一對石鼓可鑒。

綜上所述,民謠與藏寶總是有其一定的歷史背景和邏輯關聯的,只不過有的民謠所指已經初露端倪,有的更期待人們去探索。回到本文開頭,我們是否可以從銅鑼峽民謠「銅鑼對石鼓,金銀二萬五,有人識得破,代代不受苦。」中追尋到一定的歷史痕跡呢?

銅鑼峽地處重慶水路門戶,自古皆為咽喉之地,憑藉山高水險,兵家在此時常惹事生非,史載多有戰事發生,成則王侯敗則賊,留下點金銀財寶也是有可能的。

但據地勢考察,銅鑼峽兩岸兼多為懸崖絕壁,大宗財寶不易運達山崖之上,過往船舶眾多,耳目眾多,山上有大動作不易保密,且史上無有落魄英雄帶財在此落腳的記載,可以排除山上藏寶的可能。

在銅鑼峽河段,史上有銀船沉沒的傳說,在郭家沱礁石子下有個名叫銀窩子的地方就是古代銀船沉沒之地。望江廠職工也曾在銅鑼峽中揀到過錠銀。故民謠所指最有可能的是水下沉船藏寶。

銅鑼峽水流湍急,自古以來多有海事發生。「銅鑼對石鼓」之地就是去年清灘炸毀的大磨石之處,此處上臨蓮花背礁石,自古下水船舶多在此觸礁翻覆,飄沉入大磨石河段,南岸高懸「銅鑼」石,北岸低臥大磨石(古稱石鼓),恰為「銅鑼對石鼓」之位,這裡水深上百米,水下沉船無數,財寶當難以計數,何以才「金銀二萬五」呢,但對這些財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因此,銅鑼峽民謠不是為人們指迷尋寶,而是為後人塑立警世牌,它警示人們河道艱險,注意安全,避免災難發生,「有人識得破,代代不受苦」,平安是福正是民謠編傳者的苦心所在。

来源:網路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