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志:國際貿易自由化副作用也不小(組圖)

發表:2011-07-04 13:4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作者為前經建會主委、總統府國策顧問、臺灣大學經濟系主任暨經濟研究所所長。現任臺灣智庫董事長,為臺灣經濟發展與國際金融專家。


現在的開發中國家不只更容易搶先進國家的產業和就業,而且搶的數量和範圍更遠大於1980年代之前。圖為中國福建省一間紡織廠的員工工作畫面。Getty Images

本專欄上期指出一些「國際金融自由化」的主張,實際上並不是基於經濟學的分析,而美國強力要求各國國際金融自由化的結果,也危害了全球的安定。相對地,「國際貿易自由化」較有學術分析做基礎,而其推動也帶給各國較明確的利益。然而,貿易自由化的許多推動者卻未注意到國際貿易理論中的一些相關假設和結論,因此貿易自由化的很多不良副作用也被忽略,造成了目前的一些國際爭議,以及失業和所得分配惡化等等困難。


1980年代之後大部分開發中國家都想加入國際競爭,他們的總人口近60億人。圖為中國瀋陽今年2月一場招聘會的求職畫面。Getty Images

自由貿易確實有利 但部分人會受傷害

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確實常得到自由貿易對所有國家都有利的結論,這也是推動全球自由貿易的強力基礎。然而這些理論都是均衡理論,其中假設各國都是充分就業,自由貿易之後的調整過程都順利而不造成失業及其他調整的成本。多數模型還假設一國之內的每個人都一樣,甚至把全國當成一個人看待,因此也不會有所得分配的問題。有些理論假設得到利益的人會給受到損失的人充分補償,以讓他們實際上不會受到損失。

而在現實的社會裏,這些假設幾乎都不能成立,因此自由貿易雖然有可能帶來利益,卻也很有可能造成一部分人的損失,甚至是國家整體的損失。帶頭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的美國即使當初確是出於善意,現在卻也逐漸受到貿易自由化的傷害。

國際貿易自由化的利益,基本上來自各國的分工合作。外國東西比我國便宜或生產成本比我國低,我國就向外國進口而自己少生產;反之,我國較便宜的產品,則可增加生產而出口到外國。這樣的合作通常可使貿易商及生產出口品的廠商賺到錢,因此這些人常會努力鼓吹自由貿易。

然而社會上卻有另外一些人很可能受害。那些國產品較貴的產品將因進口品的競爭而減產,因此這些產業的部分員工甚至老闆將失去工作。而由於這類員工變成過剩,即使保有工作或能再得到新的工作,他們的薪資很可能會下降。在某些還算接近現實的假設下,有國際貿易理論證明:生產進口品時較多用或專用的勞工等生產要素的實質報酬將會下降,即使他們只買價格已因進口而下降的進口品,實質報酬仍然下降。至於失去工作而沒有收入的人,當然不可能得到利益。不只是人力,這些進口品產業所使用的某些資本設備也會因減產而降低其效益,甚至被閑置或失去其價值。

就算我們忽略這些調整過程的失業和成本,即使調整很快完成而所有人力和設備等等生產要素在新的均衡狀態都有工作,國際貿易理論七十多年前即已指出,自由貿易的結果將會把各國相同生產要素的價格拉得更接近,也就是說低工資國家的工資會上升,但高工資國家的工資卻有可能下降。這就是我常提到的「國際要素價格均等化」的作用。這項和自由貿易是互利的主張在國際貿易理論中同時並吁的理論,卻不太受到推動自由貿易的人士注意,以致於目前這項作用雖然已嚴重威脅我國和美國等中高所得國家,各國卻很少拿出有用的對策,甚至仍然漠視這個作用而繼續盲目推動貿易自由化。

1950-1980年代 四小龍vs. 歐美 利大於害 要素均等化不明顯

美國在開始推動國際自由貿易時,雖然有部分人士藉貿易而獲利的動機,但也確有幫助其他國家發展的目的。而貿易自由化果然也幫助了不少國家的發展。1950年代之後和西方國家友好的日本和四小龍,藉著低工資的優勢大量出口勞力密集產品到歐美而取代歐美自己的生產,這做法也就是把歐美勞力密集產品的生產和工作機會搬到日本和四小龍。

日本和四小龍的生產、所得、以及工資乃得以快速上升。這就是國際要素價格均等化的作用,工資較低的日本和四小龍之工資被歐美國家的高工資拉上去了。只是當時甚至到今天很多人都不瞭解這個原理。相關政府和部分專家更以官員英明乃至文化卓越等等不見得正確的說法來吹噓這些國家的成功發展,因此要素價格均等化這個最大的力量就被忽視了。

這種要素價格均等化的力量,理論上也會使歐美的工資被日本和四小龍拉下來。然而歐美的技術仍不斷在進步,因此也有一股把工資往上拉的力量,兩相抵銷之後,歐美整體的工資和所得仍有可觀的成長。這種現象也使人忽視了要素價格均等化的力量,誇大了自由貿易的利益,並忽略了它的副作用。

1980年代共產國家紛紛崩潰或改革,自由貿易得到大幅的擴張。很多美國廠商為了自己的利益急於打開其他國家的市場,有些人士以為透過自由貿易使開發中國家,特別是中國提高所得,將可以促進世界和平,因此美國更大力要求自由貿易,而不自知已陷入更大的困難之中。

1980年代之後和之前最大的不同,是加入國際貿易競爭的開發中國家大幅增加。

1960年代開發中國家主要只有四小龍加入國際競爭,其總人口不過五千萬左右,而當時先進國家約有七億人口,因此四小龍只能取代先進國家一小部分產品和人力,大部分較先進的產品仍須向先進國家購買。因此高、低所得國家間的合作大於競爭,自由貿易對生產、就業和工資的衝擊被合作的利益抵銷掉,以致大部分人看到的是自由貿易創造的共榮。

但即使如此,被四小龍替代較多的勞工還是受到衝擊。美國低技術勞工的實質工資從1960年以來幾乎沒有上升,大部分先進國家的失業率更是大幅提高。要素價格均等化的傷害早已吁在,只是未受重視而已。

1980年代後 60億人口投入 先進國家產業就業被大幅取代

1980年代之後,大部分開發中國家都想加入國際競爭,他們的總人口近60億人,但高所得國家的總人口仍只約9億,再加上資金、技術、人才和企業在國際間又更容易移動,因此現在的開發中國家不只更容易搶先進國家的產業和就業,而且搶的數量和範圍更遠大於1980年代之前。本專欄也曾指出過連白領高階工作都正被開發中國家取代的現象。

所以目前相對於1980年代之前,高低所得國家間已由合作為主轉變成競爭為主,高所得國家產業和就業被開發中國家取代,產業結構調整、失業、工資下降、以及所得分配惡化的後果,已難由貿易分工合作的利益來彌補。以美國而言,過去很多年已是靠發行更多貨幣和公債賣給外國,或者也可說是向其他國家借錢來花,以維持人民的生活水準。如今美國債務過高已成為問題,這種做法也不可能無限期做下去,而開發中國家的生產和出口能力都快速提高,所以美國將更明確遭遇貿易自由化的衝擊。

多年來美國一直把其他國家對美國出口快速成長的現象歸罪於外國的匯率政策,但這其實只是一部分原因,全球貿易自由化才是高所得國家不斷失去產業和就業的主要原因。若在推動貿易自由化之初就充分注意到這個衝擊,貿易的開放應該採取更漸進而限制各國出口擴張速度的做法,以降低調整的成本。但如今貿易自由化已難反悔,高所得國家只能降低進一步自由化的速度,並且嚴格規範各國不公平的競爭手段,以降低衝擊的力量。

儘管有些人士已注意到貿易自由化的副作用,例如諾貝爾得主克魯曼已由低估要素價格均等化的作用轉為關切。但貿易自由化仍像是「國王的新衣」,對它採保留看法的人,常會被一知半解或無知或由自由貿易獲利的人批評為保護主義。所以降低貿易自由化之傷害的很多措施,仍將因為人們不願面對「新衣」的真相,而未能得到必要的重視。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雜誌90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