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子弟學校臨窘境 資源分配問題浮現(圖)

作者:穆一然 發表:2011-09-03 22:5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哪裡能夠容下孩子們的書桌

【看中國記者穆一然綜合報導】北京6月中旬以來陸續關停了24所打工子弟學校,讓打工子弟擇校難的現狀雪上加霜;與此同時,高幹子弟的權利擇校愈演愈烈。教育不公問題再次成為輿論焦點。

來自四川的陳女士一家在暑假得知朝陽區育才學校將被關停的消息後,陷入了焦慮之中。她的兒子樂樂(化名)在這所學校上二年級。為了孩子的將來,陳女士不得不考慮提前回老家生活。陳女士向《京華時報》記者表示,不想再嘗試讓樂樂去北京公辦學校上學。「哪個家長不想孩子上最好的學校,可是進得去嗎?」她說,自己兩年前費了很大的周折才備齊了所需的「五證」,但最後還是沒有公立學校接收,不得已讓樂樂上了打工子弟學校。

《京華時報》報導,這種打工子弟進入公立學校難的遭遇,不止是陳女士一家。北京市各小學已經開學,來京打工者尹女士和7歲的孩子芳芳還在焦急的等待中。芳芳的母親已經準備好了入學所需的「七證」( 戶口簿、暫住證、孩子無人看管證明、住房租賃合同、務工證明、防疫證、轉學證),並在8月29日通過了豐臺區教委的審核,但至今仍沒收到入學通知。尹女士在2日去教委查詢無果後,無奈地表示:「實在不行就把孩子‘扔’那裡(打工子弟學校)吧,總不能孩子該上學了卻老待在家裡呀。」

據統計,8月29日僅在豐臺區就有200多名孩子遭遇「七證」門檻,不少學生因證件不全而不能登記。

與打工子弟的遭遇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幹部子弟對教育優質資源的佔有。北京理工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楊東平表示:「在很大程度上,上好學校已經成為家長經濟實力和社會背景的競爭。」《南方週末》一記者的調查表示,一位退休領導人幾年前為了孫女上學,曾拜訪北京多所中學,最終選定了八中。

官員後代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選擇權也不僅限於公立學校,許多有創新教育理念的私立學校、中外合辦學校和國際學校也成為新寵。

對於當今教育資源分配不公的原因,教育學者楊東平對《南方週末》表示,既得利益者掌握著大量社會資源,「他們對重點學校的支持投資建設肯定不是為了農民工子弟的教育。」「而且,在集中優勢資源之後,他們會擔心少數重點學校的教育質量被稀釋或降低,從而成為阻礙教育資源均衡化的力量。」

有分析指出,中國教育不公的原因,其中之一是政府投入不足,且分配不合理。國家財政性教育支出佔GDP的比重到2004年才達到3.27%,還沒有達到《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提到的4%,遠低於世界平均5.1%的水平。教育不公的原因還有教育改革的滯後。一些制度,如教育投資制度、重點(示範)中學制度以及高考招生制度等,還帶有計畫體制的色彩;也有分析認為,中國體制才是教育不公的罪魁禍首。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