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絕「異議」聲音的政府不是好政府

做一個勇敢的反對派

作者:牟傳珩 發表:2011-09-10 01:2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記住,持不同意見就是愛國」,這是「茶黨」在美國選舉中一句充滿古典意味的口號。早在十八世紀末,當中國人還處於文字獄時代,美國已然初步建立了一套「尊重反對派」的現代政治倫理。從此,美國人對反對派的合法性達成了全民共識,從而在根本上維護了社會穩定。由此可見,只有當一個國家的反對派成熟起來,並能有效地批評、監督政府,社會才能健康而又秩序地發展。

反對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

目前,世界多數民主國家的政治體制,無不承認反對派存在的合法性。反對派的存在對執政者的來說,具有監督和制衡、防止腐敗與濫權的基本作用,反對派的批判聲音,是對執政者執政能力的砥礪、矯正和鍛練,有利於執政者長期執政;而對於這些國家的人民來說,反對派的存在是他們維護權利,保持壓力,甚至合法性地更替政府,改變命運的希望所在。

反對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在民主國家裡,政治反對者或「異議人士」的發聲,是促進社會健康發展的常態。《民主新論》一書中寫道:「隨著19世紀政黨和政黨政治的發展人們才逐漸認識到,多元主義的共識或(這取決於強調什麼)多元的異見,不但適合而且有利於良好的政體。因此關鍵在於,在多元主義的背景下,即多元主義的社會和歷史觀中,異見、反對派、政治爭論和競爭等概念,都獲得了正面價值和作用。多元主義不管是什麼,它首先是對多樣性的價值的信念。相信多樣性 ——相信多樣性的辯證作用——與相信衝突不同。所以民主理論從其多元主義母體中推論出來的不是,也不能是對‘衝突’的讚美,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基於這樣的原則:無論自稱為正確或真理的是什麼觀點,它必須經受批評和異議,並因此而獲得活力。」

崇尚「異議」的美國國家精神

美國自1966年以來,在總統每每發表完咨文以後,反對黨便會在電視上質疑、反駁總統的咨文報告。例如,1970年,民主黨員就在一個電視上節目上對尼克松發表的咨文進行反駁;1973年,美國電視又播出了對尼克松發表的國情咨文的反駁稿;總統里根於1982和1985年發表國情咨文之後也遭到了反對派的公開批判。最近的一個例證是,美國總統歐巴馬1月26日在國會發表了國情咨文演說,儘管他充分展示了雄辯的才華,但獲得的掌聲卻並不多。在美國國會中,永遠有一群不起立、不鼓掌的人。他們中既有必須保持公正的姿態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也有反對派的議員,他們都是用沉默的方式向政府表態。這就是美國議會整治中,極其可貴的永遠「不起立、不鼓掌」群體。

人們不該忘記,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導致美國的大悲劇。總統羅斯福發表演,要求國會對日宣戰。當時參議院以82票對零票,眾議院以388 票對1票通過了羅斯福的宣戰要求。然而,在美國遭受無端攻擊,全國上下群情激憤的時刻,竟有如此「不識時務」的唯一反對票。這個孤獨的,卻是「膽大妄為」的反對者竟是一個小女人,她就是美國國會議員傑尼特.蘭金。蘭金是個和平主義者,她當時堅持反對的理由其實很簡單,就是反對任何戰爭。投票時她明確宣布:「作為一個女人,我不能去參加戰爭,也反對把其他任何一個人送上戰場,這不是必需的。我投票反對。」這張聚焦輿論的反對票,當即引爆了一部分美國人的憤怒。為了避免她受到傷害,可貴的美國政府,竟把唯一公開反對自己的女議員,派車安全護送回家。具有民主精神的美國執政者們深深地懂得,無論她的做法能否被人接受,她畢竟捍衛了作為一個議員真實表達「異議」的權利。在這個意義上講,她沒有錯。後來,正是這位敢於觸犯眾怒的女議員蘭金,繼續積極進行反戰活動,越戰期間,她在華盛頓領導了數千名婦女參加的抗議示威。為幫助低收入婦女,她還建立了傑尼特.蘭金基金會。她於1973年去世,享年93歲。為表達對蘭金的敬仰,舉國崇尚「異議」精神的美國人民,將她的銅像安放在美國的國會大廈,以示永久紀念。

從不反對或棄權的中國「議員」

然而,在當今中國,被官方媒體一再宣揚的「唯一從第一屆連任到第十一屆的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竟「自豪」地聲稱,從25歲到80歲,整整55年「從來沒有投過反對票」,理由是「我非常擁護共產黨,當代表就是要聽黨的話」。而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主持人倪萍更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直接泄露當今中國「議員」的議政謎底:「在大的會議上舉手錶決時我從來沒有反對過或棄權過」,理由是她愛國。他們共同給出了中國偽代表、偽委員之所以會被權力者相中、當選的理由,直接展示了中國特色代議制度下的「議員」群體陽萎狀態。

在中國如此的特色議會現實中,偽代表、偽委員們不僅對諸如反右、文革、反自由化等反人類政治運動全都贊同,從不反對,致使我們的民族災難連連;「改革開放」30多年後的今天,他們甚至在涉及經濟、民生等問題上也都從來沒有過反對意見,例如三峽工程、高鐵工程、核電工程。如此一項項關係到中國環境和後世子孫的龐大大工程都可以急功近利,大干快上,以至於造成嚴重後果,而那些代表、委員卻只會歌功頌德。即使有一個黃萬里經過嚴密的科學調查論證,證實三峽工程給中國帶來嚴重生態後果,卻只能被不斷排擠、打壓、邊緣化。全國人大代表王全傑,也僅僅是因為連續提出「陽光法案」,便被終止了代表資格的連任。今天,如果能有人像美國議員或者海峽彼岸的臺灣議員那樣,在人大、政協上大膽炮轟高燒發熱,妄爭世界第一的「高鐵」政績工程,又何至於發生動車追尾,至少致死35 人的特大悲劇?由此可見,在一個沒有反對派生存空間的國家裡,悲劇不斷發生是注定難以避免的,而且還決不會問責到堅持「兩個絕不」與「五個不搞」的執政高層。

封殺「異見」的衰敗氣象

近些年來,中國民間雖有「異議人士」,但鳳毛麟角,且都以個體形式出現,並採取和平的形式,發表一些反對性的政見,最多也不過是訴諸法律推動維權。然而,一向用意識形態加工敵人的執政當局,仍不放棄敵視「異議人士」的立場,至今都視「持不同政見」是「麻煩製造者」,「煽動顛覆國家政權」,「危害國家安全」,「敵對勢力」等等而大興文字獄。

21世紀的今天,要與時俱進,建構「和諧社會」的中國,竟容不得幾個民間人士的的異議與批判,至今堅持靠壓制不同聲音來維持穩定。改革開放後「崛起」的中國,竟把納稅人的血汗錢,不受任何制約地用於嚴酷鎮壓異己力量,不斷封殺「異見」聲音的維穩中,真真實實地展示了我們這個泱泱大國,無論對內還是對外,在精神上都沒有絲毫自信的衰敗氣象。

100%的讚稱,是100%的假象

美國之所以能在科技領域與精神層面始終保持領先地位,謎底不僅在於資本機制推動的社會競爭,更在於它的人民是批判的群體,它的國會是批判的大腦,它的媒體是批判的喉舌。異議顛覆不了美國的制度,反而成為了他們不斷創新的國家精神。美國的強大(我們可以不認可美國的完美,但卻無法否認他的強大),是與他們的人民敢於開誠佈公地批判政府,和政府勇於開誠佈公地容納批判分不開。人類社會發展史實一再印證,誰擁有最徹底的不斷批判與更新的國家精神,誰就會創造出最先進的自由制度與科技體系,誰就無庸置疑擁有領銜、影響全世界的凝聚力。

反觀中國的執政意識,一再宣揚要民眾「聽黨話」,當順民,唱頌歌。如此衰敗的國家精神,又如何與堅持批判立國的先進國家競雄世界文明之林?全世界都心知肚明,中國經濟再四肢發達,也無法在精神上與民主大國並駕齊驅。萬眾媚頌,沒有反對聲音,這並不是和諧的表現,更不是興旺發達的象徵。100%的讚稱,是 100%的假象。這一點今日的朝鮮、古巴、敘利亞、前伊拉克、前埃及、前利比亞都能做到,但他們做不到的是道德正義與科技領先,反而最終都要為禁絕反對聲音的沈重代價買單。昨天的齊奧塞斯庫、米洛索維奇、薩達姆,今天的穆巴拉克、阿薩德、卡扎菲都在為這種 「100%讚稱」假象的悲劇性謝幕做出詮釋。

做一個勇敢的反對派

在普世價值觀看來,現代社會,容忍政治異見和反對派團體的存在,應是所有先進、文明國家設計的制度安排,而民眾批評政府,監督官員,表達不同政見,更是憲法保護的自由權利。當下中國國家精神衰敗,社會不民主的一個重要因素,就在於「異議人士」力量極其微弱,缺乏一大批不依附黨派立場的獨立知識份子與民眾表達「持不同政見」,以承擔起社會的建設性反對派角色。

那種沒有批判,沒有異議的時代,只能是一種病態的時代。一種民主的制度,一種和諧的社會,一個健康的政府,不可能不面對政治反對者異議與批判的砥礪,這是社會生長機理的辯證運動使然。文明的政府應有勇氣面對,有海量包容。本文這是從這一意義上導出判斷:一個禁絕「異議」聲音的政府,絕不是一個好政府。中國社會如不能生長出成熟的建設性「反對派」,現代化大國崛起就只能是一句空話。願我們的民族摒棄恐懼傳統,有更多的人大膽發表出自己的「異見」,充分發揚現代公民的擔當精神,做一個勇敢的反對派!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議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