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孤獨

作者:何清漣 發表:2011-12-13 00:5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9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北京最近兩年在外交上連連失利,今年更是晦氣重重。從11月初開始的20國峰會到亞太峰會,再到11月中旬的東亞峰會,短短几個星期當中,美國頻頻發動攻勢,一波接著一波,綿密無間,最後以東亞峰會的奧溫會談為這一輪交手畫上句號。美國完勝,從軍事到政治上重返太平洋;中國完敗,失去了此前一直以為非己莫屬的亞太地區的「龍頭「位置。

金錢+大外宣:中國外交是內政的延續

亞太九國簽訂的TPP協議,中國被排除在外,使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孤立從軍事領域延伸到經濟領域。用「四面楚歌」形容可能過於悲觀,但說其正滑入其建政以來第三次被國際社會孤立的困境之中,卻不為過。讓北京極為光火的是,這次被孤立竟然發端於亞太地區——這一被中國視為自家庭院之地,時值中共認為自己已「和平崛起」,將與美國共同履行世界領導責任之時。

這一輪被孤立,在北京而言實在是不期而至。此前,中國一直滿心希望自己與亞洲鄰國的經濟往來最終能轉化成政治信任。其實,東南亞國家近幾年一直在為對抗中國的「連橫」(一對一談判)在籌思如何「合縱」(聯合對抗中國)。基於中國利用自身居於湄公河上游的優勢而霸道地使用水資源,加上南海爭端,各種不滿早在蓄積,結成同盟對抗中國是遲早之事。

中國外交,不是敗在外交官無能,而是敗在中國外交是內政的延續

中國內政近30年的特點是:奉行「經濟發展是硬道理」——官場因此流行名言曰「能夠用人民幣擺平的矛盾就是人民內部矛盾」。用與國民的「麵包契約」作為構建政治合法性的基礎,政府許諾讓國民吃飽飯,強迫國民接受一黨專制。維持這種格局的辦法一是謊言(控制輿論、管制媒體,營造主旋律),二是暴力。這種內政特質反映到外交上來,就是用各種經濟關係形成牽絆,對富國用經貿往來、投資關係形成牽絆,希望藉此結成政治信任關係;對窮國則採用經濟援助、優惠貸款等方式,希望以此獲得政治擁戴。最近這些年還希望通過「大外宣」,在國際社會取得話語主導權。與此同時,擴充軍力,對周邊國家形成威懾力。

與對內施政不同的是,對國內民眾,政府沒有那麼大方,無論是在建構社會福利體制還是為民眾提供義務教育,出手都相當小氣。但對外換取擁戴則出手相當大方。改革開放前的大方非常有名,1970年代初,中國的援外金額平均每年以10億元的規模飈升,1973年創最高記錄,當年援外佔GDP之比為2%,佔財政支出的7.2%。同年美國外援只佔GDP的0.0063%。這種援助之慷慨,只要比較一下中國近10年來中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的比例還未到4%,就可知其大方。

改革開放以來的對外援助一度有所減少,近年來又有抬頭的趨勢,據溫家寶近日講話,近十年累計對外提供各類援款1700多億元人民幣(不包含免除多國數百筆到期債務)。每當外交形勢不妙,中國立刻花錢買穩定,比如這次北京在東亞峰會上應對危機還是採用傳統方式,用金錢來獲取東協國家的歡心。溫家寶總理在峰會上宣布:在此前承諾150億美元貸款的基礎上,再向東協提供100億美元的貸款,並設立30億元RMB的中國-東協海上合作基金。

視規則如無物:權力高於法律的國際延伸

回溯60多年中共的國際關係,至今已享有三次被「光榮孤立」的榮光。第一次是1949年-70年代中美建交;第二次是1989年到90年代中期。如今正在滑入第三次被「光榮孤立」的通道上。考察這三次被孤立的原因,就會發現根本原因還是中共的價值觀及其行事方式與文明國家格格不入。對於國際社會公認的普世價值和行為準則,北京當局一直採用迴避和利用相結合的手段。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夏威夷會議上批評「中國玩弄國際規則」,並稱「受夠了」——這點並未冤枉中國。至今為止,中國一共簽署了23項與人權有關的各種國際公約,除《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之外,至今已批准了22項。但考諸中國現實,幾乎沒有踐履其中大部分人權公約的相關承諾。中國在知識產權方面的不守規則舉世聞名,知識產權糾紛早就成為中美主要經濟矛盾之一。德國對中國知識產權侵權忍無可忍,在2010年曾將「金鼻子剽竊獎」的11個獎項中的5 項頒給中國公司。歐盟2010完成的一份報告指出,2009年進入歐盟國家的仿冒商品有64%來自中國。

中國在遵守國際規則方面的機會主義有句名言,叫做「韜光養晦」。意指在力量不夠強大時要示弱並積蓄力量,時機一旦成熟就以崛起的姿態對待世界。從2001年加入WTO之後的十年當中,前五年因為入世過渡期還未結束,北京為免旁生枝節,採取「和為貴」。但過渡期一結束,中國成為WTO的正式成員以後,開始轉守為攻,從此世界多事。自2007年開始,中國製造的質量問題也成為貿易摩擦的主要原因,各種有害食品、含鉛玩具、有害建築材料的報導成為中國製造揮之不去的陰影。

中國國內立法多如牛毛,但對政府(官員)從無約束作用。外交上也是如此行事。2011年3月外交部發言人姜瑜放話,要外國記者「不要拿法律當擋箭牌」;11月外交部國際司副司長龐森在夏威夷峰會上回應歐巴馬批評時更是表達中共心聲:「如果規則是由一個國家或是幾個國家決定的,中國沒有遵守它們的義務。」意即,中國之所以簽署一些加入某機構或者某國際組織的協定,是因為要拿到門票,但那些規定是中國加入前制訂的,中國未參與,因此不必要遵守。

軟實力並非「金錢外交+大外宣」

中國這些年口頭上也提出要建立軟實力,但北京對軟實力的理解就是「金錢外交+大外宣」。其實,這種中國特色「軟實力」只能收效於一時。中國政府在國際社會揮灑金雨得到的最大收穫,就是曾經成功地利用一些發展中國家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2006年後為人權理事會)中搗亂,使得譴責中國政府侵犯人權的議案從未通過,其餘不少未結善果。近來緬甸對中國的疏離就是一例。中國多年來給緬甸大灑金錢,並早就辦了多份緬文外宣媒體如《吉祥》雜誌等為緬甸人洗腦,但就在今年9月新總理吳登盛上臺之後,緬甸政府宣稱暫停中國投入36億美元在緬北伊洛瓦底江上興建的大壩工程。東南亞國家在「經濟靠中國」的同時,從未真正放棄「安全靠美國」的想法。

但願北京能夠認識到:外交上的困局,並非完全來自戰略戰術的不智,而是源自於中國的政治制度與價值觀。再不改革,北京就只好繼續孤獨下去。

来源:BBC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