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設定限制的技巧(圖)

發表:2011-12-17 20:5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再隨和的父母也要知道應該怎樣嚴格要求孩子,不能由著孩子無理取鬧,要讓孩子懂得,父母也有自己的權利。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更喜歡爸爸媽媽。父母的嚴格要求從一開始就培養孩子有禮有節地與人相處。

受寵的孩子即使在自己家裡也不會覺得快樂。不管2歲、4歲還是6歲,只要走出家門,孩子就會不可避免地遭到突然的打擊。他們會發現沒人願意對他們唯命是從。他們會真正地明白,所有的人都因為他們的自私而討厭他們。這樣一來,他們要麼一輩子不招人喜歡,要麼就必須費很大的勁學會如何與人友好相處。

善良的父母常常會暫時容忍孩子的頑皮,等耐心耗盡的時候,他們就會把怒氣撒在孩子身上。其實父母根本不必如此。如果父母有著健康的自尊心,他們完全可以為自己著想,同時保持友好的態度。比如你的女兒非要讓你繼續陪著她玩,而你已經覺得筋疲力盡時,你可以愉快而堅定地對她說:「我太累了。現在我要去看會兒書,你也可以去看你的書。」

有的時候,女兒可能會坐在別的孩子的小車上不下來,而那個孩子又想把車拿回家去。這時,你就要試著拿別的東西來誘惑你的女兒,轉移她的注意力。但是不能總對她這麼溫柔。有時候哪怕她會大聲哭喊,你也要堅決地把她從小車裡抱出來。

生氣是正常的

如果孩子因為大人要糾正他的錯誤,或者因為嫉妒兄弟姐妹而對父母態度粗暴,你就應當立即制止他,還應該要求他有禮貌。同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他們知道孩子有時候對父母很生氣(所有的孩子都有跟父母生氣的時候)。你可能覺得這話聽上去有點矛盾,好像是在放棄對孩子的管教。但是,承認孩子的情緒並不等於原諒他的錯誤。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孩子明白,父母知道他很生氣,但是不會被他的情緒激怒,也不會因此而疏遠他。這種認識有助於孩子緩解怒氣,不再感到慚愧或擔心。在現實生活中,把孩子的憤怒和敵對情緒以及敵對行為區分開來是很有必要的。事實上,心理健康的基礎就是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各種情緒,然後決定如何合理地排解這種情緒。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準確地表達他的感受,這樣就會促進他情商的發展。情商是成功人生中非常關鍵的因素。

不要說:「......好不好?」

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大人跟孩子說話的時候,很容易養成問這種問題的習慣:「坐下吃午飯好嗎?」「咱們穿衣服好嗎?」「你想小便嗎?」另外一種常見的問題是,「現在該出門了,好嗎?」這種問題帶來的麻煩是:孩子—尤其是1~3歲的時候—往往會回答「不」。這時候,可憐的父母就得說服孩子去做他本來就該做的事了。

這些說服工作往往大費口舌。所以,最好不要讓孩子有選擇餘地。午飯時間到了,媽媽可以一邊和他聊著剛才的事情,一邊把他拉到或者抱到餐桌前。如果你看出他該上廁所了,就可以把他領到衛生間,或者把坐便椅拿給他,然後,用不著告訴他你要幹什麼,就給他脫褲子。

當需要把孩子從他專注的事情上拉開時,你最好講究一點技巧。如果一個15個月大的孩子在晚飯時間仍然玩著積木,你可以讓他拿著積木,把他抱到餐桌前,然後在遞給他杓子的同時把積木拿走。如果一個2歲的孩子到了睡覺時間還在玩玩具狗,你可以對他說:「我們把狗放到床上吧。」如果一個3歲孩子在該洗澡的時候還在地上起勁地玩著玩具汽車,媽媽可以建議他讓小汽車做一次到浴室的長途旅行。你對孩子做的事情表現出興趣,他就會心甘情願地跟你配合。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注意力會越來越集中。這時你最好能給與他友好的忠告。如果你4歲的孩子已經花了半個小時的時間用積木搭一座車庫,你就可以對他說:「趕緊把小汽車放進去吧。在你睡覺之前,我想看見汽車已經在車庫裡了。」在孩子玩得正起勁的時候,你這樣做要比突然襲擊或者憤怒的警告好得多。然而,要做到這些就要有耐心。你不可能總是很有耐心,這是很自然的事。任何父母都不可能永遠耐心。

不要給孩子講太多的理由

有時候,你會看到1~3歲的孩子因為大人的警告太多而變得焦慮不安。有個2歲的小男孩,他的母親總想用這種思想來控制他:「你千萬不能碰醫生的燈。要是你把它打破了,醫生就看不見東西了。」孩子一副焦急的表情,眼睛瞪著醫生的燈,嘴裡咕噥著:「醫生會看不見。」一分鐘後,孩子要把臨街的門打開,他的母親又警告說:「不要出去啊,會迷路的。迷了路,媽媽就找不到他了。」可憐的孩子想了想,重複道:「媽媽找不到他。」對孩子說這麼多壞結果是有害的,會導致孩子病態的想像。父母不該讓一個2歲大的孩子總是對自己的行為後果擔心,這個年齡正是孩子在實踐中學習的階段,是他通過做事來獲得經驗的階段。並不是不讓你警告孩子,而是說你不應該用他理解不了的思想來引導他。

有一位很有責任心的父親,這位父親覺得他應該把什麼事情都給3歲的女兒解釋清楚,因此每次他們準備出門的時候,他從來不會給孩子穿上衣服就走。他總是問孩子:「我給你穿上衣服,好嗎?」「不!」孩子回答道。「奧,可是我們要出去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呀。」孩子已經習慣了父親的這種做法,因為父親總是覺得必須把什麼事情都解釋清楚。孩子就利用這一點迫使父親對每件事情都做出說明。所以她接著問:「為什麼呢?」其實,她並不是真的想知道。「新鮮空氣能讓你身體健康強壯,這樣你就不會得病了。」「為什麼?」她又問。如此這般,從早到晚,問個沒完。這種毫無意義的爭論和解釋既不能使她成為一個願意與人合作的孩子,也不能讓她把父親當成一個明理的人去尊敬。如果父親十分自信,並且平常總是以一種友好、主動的方式來引導孩子,她就會覺得更幸福,還會從父親那裡獲得更多的安全感。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要想讓他離開危險或者不該去的地方,就要把他的注意力轉移到有趣無害的事情上去,或者乾脆把他抱走。隨著年齡的增長,當孩子經歷了一些教訓以後,就要實事求是地對他說「不行」,然後找個東西分散他的注意力。如果他想讓你作出解釋或者說明原因,你只要用簡單的幾句話告訴他就可以了。不要以為他會讓你把每一項要求都解釋一遍。孩子知道自己缺乏經驗,希望你的指導能幫助他避免危險。如果你的這種指導很有技巧也很有分寸,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很安全。

来源:親貝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