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與「駙馬」是怎麼來的?(圖)

發表:2012-03-04 14:2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網路圖片)

「公主」與「駙馬」是怎麼來的

公主」這個詞,它的詞義指「君主的女兒」,這盡人皆知;但它的詞源意義,就是它的構詞理據,卻鮮為人知:「古代帝王嫁女時讓同姓的公侯主婚。」顏師古於《漢書·高帝紀下》「女子公主」條下解釋說:「天子不親主婚,或謂公主;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言父自主其婚也。」比「公主」低一級的,是諸侯的女兒「翁主」,由親爹主婚。

您看,皇上閨女不愁嫁,婚禮的規格很高,皇上不親自主婚,而由同姓的帶公爵或侯爵頭銜的高官(起碼相當於今天副總理職位的官員)主婚,所以叫「公主」。

從漢代開始,皇帝的姐姐稱為「長公主」,先皇帝的姊妹為「大長公主」,加上「大」「長」的字樣是表示尊崇。那時,公主都有封邑,且由皇帝賜給甲第,就是上等的華麗住宅,還有山莊、園林,允許設府自置官吏。這種官吏叫家令、私府長、家丞、食官等。

駙馬指皇帝的女婿,眾所周知。但皇帝的女婿為什麼叫「駙馬」呢?原來魏晉時,皇帝女婿常任「駙馬都尉」這個官職,掌副車之馬,作為皇帝外出時的貼身隨從。《漢書·百官公卿表》:「駙馬都尉,掌駙馬,武帝初置。」顏師古注說:「駙,副馬也,非正駕車,皆副馬。」可見,駙馬是皇帝近侍官的一種。三國時玄學家、美男子何晏娶了魏文帝的閨女金鄉公主,文帝任命他做駙馬都尉。從此,皇帝女婿照例授駙馬都尉之官職,簡稱「駙馬」。

中國人常說「閨女是爹媽的貼身小棉襖」,其實,姑爺(駙馬都尉)也是貼身棉襖。一路上,老人家總怕發生變故,遭遇刺客,每日沿途上百裡往往佈置幾萬便衣,24小時不眨眼地嚴防死守,還是不放心。於是,三五名乘龍快婿改乘高頭駿馬,警惕地捍衛在御輦之側,隨駕護衛,以防不測。這就是駙馬!說白了,駙馬就是皇上外出時的貼身保鏢。

「駙馬」原是一種官職

「駙馬」一詞還有另一種意思,稍稍懂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會脫口而出:「駙馬就是皇帝的女婿唄!」是的,「駙馬」指的是中國古代帝王女婿的稱謂,又稱帝婿、主婿、國婿等。但實際上,「駙馬」並不是一類人,而是一種官職——駙馬都尉。

「駙馬」一詞原作「副馬」,相當於現在的「副駕駛」。「副馬」一職的設立源於秦始皇的一次出遊。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秦王朝。稱帝后,為鞏固國家政權,秦始皇經常出巡,每次出巡都是大車小輛,前呼後擁。一次他游至博浪沙(今河南原陽)時,張良會同大力士以大鐵錐襲擊秦始皇的車帳,結果只擊中了副車。

從那以後,秦始皇再出遊時,便在自己的車帳隊伍中設了很多副車,安排了很多「替身」。後代皇帝紛紛仿效,「替身」一職也由最得力的親信而逐漸轉變為皇家的女婿。之所以選擇公主的丈夫作「副馬」,一是因為他的地位較高,與皇帝的威儀和尊嚴相稱;二是因為皇家的女婿是「親人」,總比「親信」要強,關鍵時刻能夠捨身賣命;三是因為一旦發生意外,皇家也不損失什麼,女婿畢竟是外姓人。由於皇帝的女婿常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上,於是後人便乾脆將皇帝的女婿稱為「副馬」。

據《通典》記載,漢武帝時「副馬」開始升格,國家正式設立「駙(副)馬都尉」一官職,其職能主要是「掌副車之馬」。「奉車、駙馬、騎三都尉,並漢武帝元鼎二年初置。駙馬掌駙馬。」(《通典》)像三國時期魏國的皇家女婿何晏,晉代的皇家女婿杜預等,都曾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駙馬都尉。魏晉以後,皇家的女婿照例都加封「駙馬都尉」稱號,簡稱「駙馬」。

但此時的「駙馬」已不再是「駕駛員」或「替身」了,而變成了一種較為清閑的官職了。那麼,「駙馬」到底是一種多大的官呢?據史料記載,唐宋兩朝時,「駙馬都尉從五品,皆尚主者為之」。看來,古代的「駙馬」也沒有多大實權,從某種程度上說,不過是一種「宮廷擺設」罷了。

来源:網路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