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曲中李杜」之譽的兩位元散曲作家(組圖)

發表:2012-05-05 12: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這兩位作家便是張可久和喬吉。

     

         張可久

張可久,字小山,生卒年不詳,約活動於1280年至1348年前後。曾任守典史一類小吏,仕途上不很得意。平生好遨遊,足跡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有《蘇堤漁唱》、《小山樂舉》等散曲集。今存小令855首,套數9篇,為元人中專攻散曲並存作品最富者。

小山散曲取材廣泛,舉凡寫景抒懷、男女戀情、嘆世歸隱、酬唱贈答等文人生活的各方面,幾乎都有涉及,其中不乏憤世嫉俗的悲嘆恨之作。如〔正宮·醉太平〕《嘆世》:

人皆嫌命窘,誰不見錢親?水晶環入麵糊盆,才沾粘便滾。文章糊了盛錢囤,門庭改造迷魂陣,清廉貶入睡餛飩。葫蘆提倒穩。

對道德淪喪、賢愚顛倒的人情世態作了辛辣的諷刺。然而像這類表現其入世情懷的筆鋒尖利之作,在小山散曲中並不多見,最能代表其清而且麗,華而不艷創作風格的,是大量的寫景之作。如〔黃鐘·人月圓〕《春晚次韻》:

萋萋芳草春雲亂,愁在夕陽中。短亭別酒,平湖畫舫,垂柳驕驄。一聲啼鳥,一番夜雨,一陣東風。桃花吹盡,佳人何在,門掩殘紅。

全由以寫景見長,景語又是情語,而所寫的眼前景物,多與故實相關,顯得典雅工麗,倍能體現纏綿委婉的情味;它攫取唐人崔護《題都城南莊》的詩意入曲,使意境更加幽邈深致。小山的這一類散曲,清楚地顯示了散曲雅化的趨勢,元後期曲風的轉變,張可久實在是一個關鍵人物。

                                  

                                                  喬吉

喬吉(1280∼1345),字夢符,號笙鶴翁,又號惺惺道人。撰有雜劇《兩世姻緣》等11種,今存3種。散曲今存小令209首,套數11篇。

喬吉一生窮愁潦倒,寄情詩酒,故散曲多嘯傲山水和青樓調筆之作。

不佔龍頭選,不入名賢傳。時時酒聖,處處詩禪,煙霞狀元,江湖醉仙。笑談便是編修院。留連,批風抹月四十年。

(〔正宮·綠麼遍〕《自述》)這就是其人生經歷和處事態度的自我寫照。喬吉散曲的風格同樣以清麗婉約見長,講究形式整飭,節奏明快,勤於鍛字煉句。但與張可久的一味騷雅不同,喬吉不避俗趣,雅俗並用,別具一種雅麗蘊藉中涵天然質樸的韻味。如〔中呂·滿庭芳〕《漁父詞》:

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幾年罷卻青雲興,直泛滄溟。臥御榻彎的腿痛,坐羊皮慣得身輕。風初定,絲綸慢整,牽動一潭星。

全曲酣寫隱逸者樂於避世而又在寂寞的內心矛盾,於恬淡中透出豪俊不凡之氣。同時,把典故與俗語糅合在一起,典雅中有天籟,婉麗中有灑脫,充分顯現了雅俗兼至的藝術特色。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