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高溫信號 重慶成了「大木桶」?! (圖)

作者:關敏 發表:2012-08-14 08:2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5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重慶人頂著烈日走在街上

【看中國記者關敏綜合報導】三大火爐之一重慶市12日最高溫突破41度,民眾紛紛湧進商場吹冷氣以躲避酷熱的天氣。據重慶市氣象臺預報顯示,這樣的晴熱高溫天氣本週將會持續下去,要民眾注意防暑降溫。

進入8月以來,重慶持續出現連晴高溫天氣。重慶市氣象臺已於13日11時50分發布紅色高溫預警信號,預計13日開縣、萬州、雲陽等地日最高氣溫將升至40℃以上。同時,受這樣持續晴熱氣象影響,重慶涪陵、墊江、奉節、梁平、忠縣、北碚、合川等地已出現輕度或中度乾旱。並預計8月中下旬重慶大部分地區氣溫還會偏高,降水偏少,極端最高氣溫為37—39℃,重慶中西部、東北部部分區縣氣溫將超過40℃。

那麼超過40℃以上的高溫,是什麼概念呢?有網友做了實驗:就是在烈日下2個多小時,能把雞蛋烤熟,豬肉烤成干的溫度。然而這種令人難以忍受的「侵人型」熱浪,讓重慶成了名副其實的「火爐」的原因,北京地理環境學者王紅旗在2006年撰文表示是三峽大壩建成後的「木桶效應」,使水氣不能正常循環所造成的。

王紅旗指出,「水氣」是產生降雨和平衡氣溫的關鍵。如果把四川盆地比做一個大木桶,最短的一根木條就在三峽的位置,這個自然形成的狹長缺口成為向盆地輸送水氣的關鍵。但大壩使自然地貌遭人為的改變,短的木條被接長了,水氣循環的主要通道被阻。經年累月導致「桶內」氣溫失衡,伏旱高熱天氣隨之產生,這就是所謂的「木桶效應」。而這種人造工程對地形地貌的改變,也勢必會產生一系列地質、氣候和生態效應(包括物種分布變化)。

面對三峽大壩導致重慶地區氣候異常的說法,三峽總公司曾表示這沒有根據。不過三峽大壩從1994年開工,到2006年大壩主體部分完工後,當初準備建設大壩時,許多反對的學者,如黃萬里等人所擔憂的問題已一一浮現。如:下游長江干堤發生嚴重崩岸、血吸蟲病進入四川地區、移民問題、水庫的淤積、河流的自淨能力大減而使水庫水質變壞,及地理人文永久的損失等等。而對氣候的影響,也是用現在的科學水平和預測技術都難以保證氣象預報(包括長期、中期和短期)的準確,其帶來的洪水災害及旱災也令民眾憂心。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