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路觀察:兩記耳光震神州(圖)



北京教授韓德強打老人,聲言打得有理。---網路圖片

耳光」成為當今中國的熱門詞,成為中國網民議論紛紛的話題。

中國用戶最多的新浪微博,搜尋「耳光」一詞,可以搜索到大約1865萬個搜索結果。

*網民熱議的兩個(種)耳光*

在眼下的中國(以及世界其他國家),已經發生的和正在發生的打耳光的行為可謂成千上萬。但中國網民這幾天一直在熱議的耳光有兩個。

一個是中國執政黨共產黨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當著下屬的面在辦公室裡給他的心腹、當時的重慶市公安局局長王立軍的耳光。再一個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韓德強因為不滿一位八旬老人批評中共已故的毛澤東而出手扇那位老人耳光。

這兩記(這裡應當說兩種,因為韓德強打老人不是一般的英勇善戰,他兩次出手,打了不止一次,每次都出手得勝)耳光有兩個特色鮮明的共同點,即,1)都是以強凌弱;2)出手打人的都是世界媒體或中國公眾公認的標準「毛派」。

從各方面來說,這兩個耳光在中國都可以用「振聾發聵」一詞來形容,可圈可點,可驚可嘆。

在這裡,我們不得不再此借用「花開兩朵,各表一支」的說書俗套了。

*耳光與改變歷史*

先說薄熙來出手不凡的耳光。

自今年2月初以來,重慶市原公安局局長、跟隨薄熙來多年、受薄提拔重用的王立軍突然夜奔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尋求庇護,原因是他感到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

讓他切身感受到威脅的由頭是,他的上司薄熙來當著下屬的面打了他一記耳光,因為他居然膽敢跟薄熙來說,薄的妻子谷開來涉嫌殺人,正在受到調查,希望薄熙來不要干擾。

薄熙來隨後解除了王立軍的很有實權的公安局局長職務。在此之前,薄已經對王手下的人採取了一系列讓王立軍不安的措施。凡此種種,讓王立軍感覺到自己的生命有危險,於是他夜奔美國總領事館,從而引發了薄熙來倒臺、谷開來被逮捕、中共最高領導層重新洗牌的政治大戲。

於是,薄熙來對王立軍打出的那一耳光,被許多中國人笑稱為「改變歷史的一耳光」。但是,中國也有很多網民非但笑不起來,反而覺得很悲哀,如,

「但斌:《論耳光》_中國目前最最恐怖的是,倘若沒有那記耳光,唱紅打黑還在繼續。制度不起作用,人民不起作用,耳光起作用!_一個耳光,不但改變了自己、自己一家,以及王和眾多人的命運,還很大程度改變了中國的政局和社會,這可為人類歷史上最具威力的一記耳光。悲哀的耳光!悲哀的中國!!」

網民「但斌」在這裡所說的「唱紅打黑」,是薄熙來任職重慶期間大力推行的運動,即動員群眾、動用公款組織演唱中共毛澤東時代的宣傳歌曲、動用非常手段包括酷刑打擊他所說的黑幫勢力。

當時的王立軍是薄熙來「打黑」的干將,到頭來他自己卻在「打黑」過的重慶走投無路,不得不逃奔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試圖尋求庇護,此乃後話,本文且按下不表。

總而言之,薄熙來藉助「唱紅打黑」贏得了中國成千上萬依然懷念毛澤東殘暴統治的「毛派」的支持,也贏得了中國內定的下屆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的讚揚。薄熙來因此而一度大有晉升中共最高領導層的勢不可擋的勢頭。

*紅與黑,耳光與歷史*

在毛派看來,紅與黑可謂涇渭分明。

但毛澤東本人以及他的追隨者也動輒喜歡大談辯證法。於是,有中國網民巧妙地將紅與黑的辯證法與薄熙來給王立軍的耳光融會貫通起來:

「非懂是董:紅與黑,一耳光之後瞬間切換」 。

「非懂是董」在這裡所說的瞬間轉換,顯然是指王立軍挨了薄熙來耳光之後立即發生劇烈的心理變化,導致他對自己的生命安全開始擔憂,最終導致他決定逃亡美國領事館,導致薄熙來倒臺,導致中國政局大變故,導致中國歷史改變。

但也有網民對這種歷史觀提出了諧謔和質疑:

「yongxj:這一記歷史的耳光帶給我們的話題可真多。英雄史觀吶,身為歷史人物,一舉一動都在書寫歷史。悲催的回憶,咱草民小時候挨多少巴掌都白挨了。」

但是,更多的網民只是發出指向難以確定(因為可能的目標太多)的嘲笑,如,

「草花鈴鐺:歌唱家們應該藉機會演唱一首《耳光嘹亮進行曲》,興許紅一把。」

「嚴鋒:情緒管理很重要,如果那誰學了這一課,那記決定歷史的耳光可能就不存在了。」

*好漢打老人,毛派的威武*

說過薄熙來的驚人之舉的耳光,接下來再看另一種耳光。

在上個星期被外界普遍認為是中國政府默許甚至是慫恿的反日抗議示威中,在北京的一些毛派參加示威,打出「毛主席我們想念您」的口號。一位老年人上前表示,「將這種維護國家尊嚴和民族大義的願望寄託在毛澤東身上是錯誤的,也是不可能實現的。」

於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中國著名的「毛派」學者韓德強上前就打了老人兩個耳光。在打人的照片被傳到網際網路上、他被網友指認出來之後,韓德強非但不認錯,反而認為他就是打得有理,認為那位老人胡說八道,就是該打,就欠打。

韓德強的這種態度,以及中國當局對韓德強非法打人的默認或不作為,引起了了許多中國媒體人和普通網民的不滿。他們的不滿概括起來大概有這樣的幾條:

1)言論問題應當通過言論解決,不應當動手;
2)大學教授打人,與「為人師表」的公眾預期不符;
3)尊老愛幼是中國文化傳統的核心價值觀,毆打老人可恥;
4)年輕人打了一個八旬老人還自以為威風凜凜,正氣堂堂,可謂厚顏無恥之極。

*毛派理論,雷人邏輯*

平心而論,對韓德強提出批評的人所說的論點是合情合理的,但也是了無新意的(因為它們所遵循的都是公認的傳統價值觀,就跟「不要盜竊」、「要善待自己的家人和鄰居」、「不要忘恩負義」之類的道理了無新意一樣)。

相對而言,還是毛派或為毛派、為韓德強辯護的論點要更有觀賞價值得多。例如,毛派寫手「許曉黎」在毛派網站「紅歌會」上發表的題為「讓耳光更響亮一些」顯然就十分好看:

「韓德強打人了,鳳凰網為主的主流媒體紛紛聲討,一個遊行中的肢體衝突,為什麼會被主流媒體和一些精英文人掀起軒然大波,這裡面有兩個符號被關注,一是知名教授,另一位是老者,如果在平日,確實可以當做茶餘飯後的話題說說,可是當下什麼形勢,國之領土受到侵害,眾人群憤激昂,國事之重,重在萬鈞,萬眾的眼光豈能被一個耳光轉移?然而,主流媒體的眼光確實轉移了,轉移到大學教授打了老者耳光,轉移到要為老者叫屈,難道萬鈞國事在主流媒體的心裏還不如兩個耳光?」

在這裡,「許曉黎」邏輯或論點顯然是:愛國事大,打老人事小;小事跟大事不能相提並論,一個在他眼中看來「政治不正確的」老人被打了,更是小事一件不值得提;為這樣的老人喊冤叫屈,不是糊塗到了極點,就是險惡或別有用心。

中國的毛派和左派常常被譏笑為思維混亂,腦筋不清楚。「許曉黎」顯然是標準的被譏笑對象。他的行文明顯地顯示,他沒想清楚一個要命的問題,這就是,他所愛的國假如是一個隨便什麼人都可以用愛國、愛領袖(包括愛死去的領袖)的名義打人的國家,這樣的一個國家是否是值得愛?

毛派名人韓德強教授在中共及其政府默許或策劃的反日示威中毆打八旬老人成了新聞事件,這顯然讓中共有些說不出的尷尬。

於是,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適時地為中國更有名的一位毛派名人司馬南提供版面,發表題為「輿論不必聚焦‘教授打人’」的文章。

司馬南果然水平就是高一些(可見他並非浪得虛名),開篇第二段就相當充分地展示出他的「理性」和「公允」:

「就事論事地說,韓教授對一位老人拔拳相向,這肯定是不對的,更何況事件發生在本應同仇敵愾的遊行示威中。但老人在遊行示威的特殊場合謾罵開國領袖,同樣不足以稱道。教授應講求品行,不能意氣用事,應為人師範。這應當成為教師界的鐵律。從這個角度講,作為知名學者,韓教授應做自我反思。」

但司馬南的這段話,只是相當於京劇當中的過門,西洋音樂中的前奏曲。他的正論是下面這一段話:

「但另一方面,開國領袖的功過是非有歷史公論。有理有據地評價領袖,是一種輿論自由的表現。然而,目前網際網路上的一些輿論對中國開國領袖的抹黑、歪曲甚至造謠,已經超越了一個民族獨立、尊嚴及世俗標準的基本底線。很難想像,美國、英國、日本會像中國這樣恣意地否定本國元勛。尤其在外部壓力面前,那樣的行為更令人心寒。如果任由這種邏輯蔓延,勢必會引發更多的社會分裂,破壞中國社會的凝聚力與基本價值理念。」

作為中國毛派的一位領軍人物,司馬南在這裡顯示出他顯然對言論自由的基本概念、對美國等民主國家沒有基本的瞭解。

在美國,開國元勛華盛頓雖二百多年來受到美國絕大多數人的敬仰,在世界各地敬仰華盛頓的人也不在少數。但是,在平時的言論中,在報紙上,包括在《華盛頓郵報》這樣的主要報紙上,批評華盛頓,否定華盛頓,揭華盛頓短的美國人有充分的自由。

不久之前,《華盛頓郵報》還發表過一篇文章,文章作者列舉具體歷史事例指出,華盛頓的豐功偉績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善於貪天之功、貪別人之功為己有,同時善於諉過於人。

至於說到「破壞中國社會的凝聚力與基本價值理念」,以愛國的名義肆意毆打老人或任何人是否屬於「破壞中國社會的凝聚力與基本價值理念」的犯罪行為,司馬南或《環球時報》都沒有發表意見。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