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布魯行星生物45萬年前來過地球?(圖)

發表:2012-10-04 18:3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研究人員撒迦利亞•西琴聲稱自己破解了蘇美爾人神秘石板上的記載的關於尼比魯行星信息(網路圖片)

據國外媒體報導,在2012年世界末日傳言中提到一顆被名為尼比魯(Nibiru)的行星於8月17日至9月26日之間飛臨地球軌道,將與地球發生相撞或者掠過地球,但直到現在也沒有證據顯示這顆X行星是真實存在的。位於加州的美國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天體生物研究所科學家大衛·莫裡森(David Morrison)之前認為在尼比魯行星為飛臨地球前是個對公眾進行天文科普的時刻,指示我們要用理性的思維思考問題,但他也表示自己對尼比魯行星也存在疑慮。


尼比魯行星被認為在2012年飛掠地球軌道(網路圖片)

此番評論卻被曲解為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證實尼比魯行星的存在,但事實上並非這樣,很明顯蘇美爾人刻畫在石板上的神秘星團中出現的尼比魯行星, 並沒有在2012年7月21日飛臨地球。關於尼比魯行星的傳言是如何產生的呢?我們知道行星的誕生源於恆星周圍環繞的氣體和塵埃,而尼比魯行星最早出現在一位名叫撒迦利亞·西琴(ZachariaSitchen)研究人員在1976年出版的書中,西琴稱自己破譯了蘇美爾人刻在石板上的神秘楔形文字,發現該文明在很早就意識到太陽系存在第十二顆星球,該天體的軌道週期為3600個地球年。

根據對蘇美爾人傳說的解讀,有研究稱尼比魯行星上生活的智慧生物阿努那奇人(Anunnaki),它們大約於45萬年前第一次來到地球,到達地球後不久就將當時的人類奴役,並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將雌猿進行實驗,很明顯西琴當時並沒有預測尼比魯行星在2012年回到太陽系內部,而是提到了在公元2900年的一個時間週期。此外,也有預言稱尼比魯行星的回歸時間是2003年,由於當時並沒有出現任何軌道特異的天體,因此回歸時間又被推遲到2012年。

2012年之所以被傳言為世界末日年,另一個原因在於前哥倫布時期的瑪雅文明使用一個神秘的曆法,在中美洲文明中獨樹一幟,相關記載提到了瑪雅文明曆法週期與太陽紀有關,在第五個太陽紀結束之日便是2012年12月21日。結合另外一個美洲文明阿茲特克的創世說,2012年充斥著各種世界末日的傳說。如果尼比魯行星真實存在,現代的宇宙觀測技術應該能夠發現它。

既然尼比魯行星的軌道週期是3600年,而現在正處於2012年後半年,由此推測尼比魯行星現在已經運行至木星軌道附近。木星是太陽系內側往外軌道上運行的第五顆行星,通常情況下我們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這顆耀眼的行星,事實上,我們還可以通過普通的雙筒望遠鏡看到環木星軌道上運行的四顆大衛星,因此為什麼尼比魯行星卻無法觀測呢。著名的星圖表根據觀測記錄可查詢到太陽系內所有的行星、質量較大的小行星和彗星、以及矮行星等,甚至位於冥王星軌道之外的矮行星也可以標注,但至今也沒有發現尼比魯行星的位置信息。

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數顆海王星外天體,遠離太陽系主要行星軌道,其公轉週期也相應較大,但尚未找到與尼比魯行星特徵相符的天體。有評論認為天文學家都可以發現遠至25光年的行星世界,卻不能在太陽系後院探測到大型行星存在,對此天文學家稱出於太陽系外外側軌道運行的海王星外天體可以被觀測到,只是尼比魯行星並不存在。

根據尼比魯行星3600年的軌道週期,可以通過開普勒第三定律計算出其軌道半長軸為235個天文單位,並不是一個完美的圓,更像一個扁平的橢圓軌道,軌道速度為每秒42.1公里,科學家認為這種高偏心軌道是極為不穩定的。巧合的是,這個速度代表了在遠離太陽一個天文單位的距離之外的逃逸速度,由於尼比魯行星軌道速度接近太陽系外側軌道的逃逸速度,來自其大型天體輕微的引力擾動就可能破壞尼比魯行星的軌道,最後將其彈離太陽系。

来源:騰訊科學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