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遭遇毀滅性慘敗
中國出版的很多歷史書籍在提到朝鮮戰爭的時候,都是以自豪的口吻宣稱在停戰協定簽訂之前,志願軍在金城大敗韓軍,以勝利者的姿態結束了戰爭。其中的精彩戰例例如奇襲白虎團,更是以「樣板戲」的形式廣為流傳。
作為一名軍事愛好者,筆者在中學的時候對這些記載也是深信不疑,可是隨著年紀的增長,和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筆者逐漸對金城戰役的說法產生了懷疑。一開始,筆者的懷疑來自下面兩個問題:
1 既然金城戰役大敗韓軍,以共產黨對軍事勝利的強烈追求,為什麼不進一步打下去?
2 根據《彭德懷自述》,當時志願軍在鐵原,金華和平康準備發動新的戰役,以徹底奪取這個「鐵三角」地帶,戰役準備已經就緒,可是為什麼沒有打響就簽訂了停戰協定?
帶著這些疑問,筆者進行了多年的考證和調出,終於弄清了金城戰役的真像:這次戰役並不像宣傳的那樣是一場對韓軍的偉大勝利,而是一場慘敗,貨真價實的毀滅性慘敗!
下面,就讓我帶領大家一點一點撥開歷史的迷霧,揭穿這次戰役的真像吧。
為了方便敘述,我將分西,中,東三個戰場來分析志願軍在金城戰役裡面的經歷。
1. 西線:
平心而論,志願軍最出彩的地方在於西線68軍的奇襲白虎團。歷史書裡的具體過程大家很容易從網上找到。但是這些書裡面都有意無意地忽略了以下問題:
A 在楊育才小分隊突然衝進白虎團團部後,訓練有素的白虎團警衛連反包圍了這隻小分隊,而且俘虜了四名戰士,是小分隊後繼的一個志願軍加強營解救了他們(以上過程見於《韓國戰爭史》第5卷。大家如果去找此書的中文版閱讀,是絕對找不到以上內容的;你需要去找到該書的韓文原版;至於原因嘛,嗯,你懂得的)。
B 楊育才小分隊雖然打死了白虎團團長,但是一共也不過就打死7人,打傷12人而已。白虎團團部在遭到襲擊後,成功地突圍,而且迅速跟下屬的部隊建立了聯繫恢復了指揮。這就像歷史書裡大談特談遼瀋戰役裡面3縱的一個排如何打爛廖耀湘的指揮部,卻不提廖很快就恢復了通信和指揮。這樣的半截話,無非就是要誇大楊小分隊的戰果而已。
當然,西線志願軍打得還算不錯,南韓白虎團和機甲團受到了不小的損失,首都師副師長也被俘虜了。可是志願軍的代價非常大。光是負責助攻任務的24軍就傷亡了9617人(見1986年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4集團軍軍史》第820頁)。負責主攻任務的68軍的傷亡就可想而知了。查志願軍衛生勤務資料第332頁,68軍的傷亡高達1萬4千多人!
2. 中線:
這個方向上的主要戰鬥是67軍對校岩山和烽火山的攻擊。《抗美援朝戰爭史》第3卷裡面只是輕描淡寫地說67軍於14日10時攻佔主峰。然後就大書特書67軍戰士李家發如何用胸膛堵住機槍眼,被追授一級戰鬥英雄的稱號。
為什麼不寫戰鬥的具體過程而大談某一個戰士的英雄事跡(當然我們對這位英勇的戰士是非常崇敬的)?因為不敢。
幸好我想辦法接觸到了一些內部資料,才瞭解到這次攻堅戰觸目驚心的慘烈。
根據1959年67軍司令部編寫的67軍抗美援朝戰史第71頁,攻擊校岩山的步兵199師經過一夜苦戰,只有9人攻上西峰而且全部犧牲,37人攻上東峰和中峰但是無力進一步發展。也就是說一夜的戰鬥下來,一個齊裝滿員的步兵師就只剩30多名戰鬥人員了。按照一個師5000戰鬥兵員計算(其他差不多一半是後勤以及衛生等等非戰鬥人員),199師在這一個晚上就至少死傷了5000多人,完全失去了戰鬥力。所以67軍不得不投入201師的部隊繼續戰鬥。而201師的命運並不更好,因為第二天他們就被54軍135師(就是衡寶戰役裡腰斬七軍的那個師)替換下來了。向官岱裡西山進攻的200師略好一些,還算留下些戰鬥力。根據上面提到的67軍戰史,這兩天67軍的傷亡高達2萬1千多人(請注意還包括大量在敵人空襲中傷亡的後勤人員)!也就是說這個軍基本上被打垮了。據筆者接觸到的67軍老兵告訴筆者,戰役結束後67軍幾乎重建了一遍,從西南軍區和西北軍區抽調來的兩萬老兵把67軍的建制重新充實了!
也許你會說,志願軍雖然傷亡很大,但是畢竟奪取了陣地,還是可以算是慘勝。但是請注意,解放軍的一貫宗旨是消滅敵人有生力量,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怎麼放到金城戰役裡,一城一地的得失就決定勝負了呢?
事實上,韓軍的傷亡並不大,根據《韓國戰爭史》第5卷(再一次懇請您去讀韓文原版),這個方向上依托堅固工事抵抗的韓6師僅傷亡2441人,還保持相當的戰鬥力。他們是主動撤出校岩山各陣地的,原因是美國人的壓力:美國人急切希望停戰,所以希望韓國人送一些陣地給中國方面,好讓中朝有「面子」去簽訂停戰協定!也就是說,韓國人的陣地根本不是丟失在中國軍隊的攻擊下,而是丟在骯髒的政治交易上。韓國人在《韓國戰爭史》裡面也感嘆了盟友的不地道(當然也只敢偷偷地發發牢騷)。
所以,我們對中部戰線的結論就是:中國軍隊在韓軍堅固的陣地面前碰得頭破血流,付出了差不多10倍於韓軍的代價(用一個多軍打一個師已經是以大欺小了,最後結果竟然是這個軍垮了,而這個師略有損失,真街坊軍史上的奇恥大辱!)。
3. 東線:
其實,最慘的還是東線。。。
東線負責主攻的是60軍。大家都知道60軍在五次戰役裡面創造了一個新記錄:180師整師被全殲!敗軍之將重上戰場,恐怕前景也不會有多好。
事實的確如此。根據軍科院內部資料《抗美援朝戰爭金城以南進攻戰役》記載,181師步炮脫節,遭到韓軍的嚴重炮火殺傷,當晚傷亡3100多人,基本失去戰鬥力。幸好有友鄰部隊21軍的協助,才成功地打過了金城川,佔領了黑雲吐嶺一線,但是無力據守。
60軍被迫啟用被殲滅後從來沒有經歷戰鬥的後備隊180師,接管了第一線陣地,這就造成了金城戰役裡面最丟臉的一幕。。。
就在金城戰役發起後的第4天,韓軍就投入了反攻。韓3師和韓11師的6個團對180師據守的金城川以南的陣地猛烈進攻。180師背水作戰,在美軍飛機的轟炸下,無彈無糧,士氣低落,到17日晚21時開始崩潰(當然,官方戰史裡面說是「主動放棄金城川以南陣地」),大批部隊被切斷後路而被俘虜,而金城川以北的志願軍守備部隊過早炸斷浮橋,造成了河南岸的180師部隊陷入絕境,有一些官兵投河自盡,更多人放下武器投降。在金城川的河灘上甚至出現了幾百志願軍官兵跪地舉槍等待韓軍前來收容的恥辱場面(唉,丟人啊,丟人!60軍軍史裡面提到戰役結束後部隊開展氣節教育,絕不是空穴來風)。到18日下午,180師的主要戰鬥部隊基本被殲滅(當然師部和後勤還在合圍圈外)。根據《韓國戰爭史》韓文原版第5卷,韓軍一共在金城川以南俘虜了3274人,查點到1687具屍體(必須說還是有不少抵抗到底的)。而志願軍衛勤資料只提到60軍傷亡12420人,卻不敢提還有3000多人被俘虜的事實。
總結:一場血戰下來,志願軍方面固然是把戰線推進了幾公里(甚至這幾公里也是因為政治因素而不是軍事勝利),但是志願軍的損失實在是大得驚人。雖然具體的真實傷亡數字找不到(應該是在檔案館裡靜靜地躺著呢),而官方戰史稱傷亡3萬3千餘人,但是根據筆著找到的零散數據(出處就不一一列舉了),真實的傷亡數字應該在10萬人以上!參戰的6個軍,除掉打醬油的21軍傷亡較小外,60,67,68三個軍完被打垮,54軍和24軍也傷亡慘重,而且還被俘虜5000多人。相比起來,韓軍傷亡只有14471人(《韓國戰爭史》韓文版第5卷)被俘2766人。雙方戰損比高達7比1,也就是說每有一個韓軍士兵傷亡,志願軍方面就要倒下7個士兵!
這,也就解釋了筆者開頭的兩個問題:
1.為什麼不在金城繼續打下去?很簡單,金城地區的志願軍已經完全失去戰鬥力了,能保住奪權的地皮就不錯了,還怎麼可能奢望進一步的發展?2。志願軍停止鐵三角的攻勢,一方面是看到金城戰役的巨大失敗,知道進攻鐵三角的美軍更沒有好果子吃,另一方面是希望趕緊停戰,好保住金城方向奪取的地盤(韓軍一旦大規模反攻,金城方向的志願軍恐怕連原來的戰線都扛不住)。事實上,志願軍方面也緊急動員了以防禦見長的47軍(當年黑山阻擊戰的英雄部隊)到第一線展開防禦。
根據以上的詳細論證,希望大家能夠瞭解到這場「最後的勝利」其實是場「最慘的失敗」。中朝方面是在恥辱中籤訂了停戰協定,儘管在宣傳裡是從勝利走向勝利,是高奏凱歌走近的板門店。可惜,事實的真相終究會被揭穿,皇帝的新衣也終究會被熱愛真理的小孩子看清楚的。
再考據:
1951年5月下旬,中朝軍隊發起的五次戰役以慘重失敗告終。聯合國軍觀察到,橫貫朝鮮半島數百公里長的戰線上,志願軍部隊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崩潰景象:武器裝備丟得到處都是,傷員屍體被大量遺棄。隊伍似乎失去了指揮、失去了方向,漫山遍野撒鴨子似的亂闖。到處可見三五成群零零落落的志願軍官兵主動向聯軍要求投降。這情形用「志願軍五月大逃亡」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
不但敵人方面這樣看。****方面的一些資料也印證了聯軍方面的看法。請看:
1、5月29日 彭德懷電各兵團、軍及中央軍委。指出部隊「作戰指揮卻存在嚴重的缺點。對公路未控制足夠兵力和火力,而高級指揮機關過早離開部隊,使建制也紊亂」。(按:這說明軍、師指揮機關確有扔下部隊不管,只顧自己逃跑的情況。這和聯軍觀察到的景象相吻合。)
2、6月1日 彭德懷給毛澤東的電報中稱:「三兵團損失很大,四處潰逃,企圖回國現象嚴重,現正派人分途攔擋歸隊」。(按:三兵團司令員陳賡據說是位「令敵軍聞風喪膽的傑出戰將」。眼下他指揮的部隊都成了這模樣,其他兵團能好到哪裡去?另外,「分途攔擋歸隊」是怎麼回事?用重機槍還是輕機槍去「攔擋」?)
3、志願軍副司令員洪學智回憶:戰場局勢驟變,聯軍逼近金化鐵原地區。位於空寺洞的志願軍司令部前方暴露、安全堪慮。因此不得不把在後方休整的42軍緊急調來護駕。(按:42軍在前次戰役中受重創,此刻正在整補,並不適戰。彭德懷不到十分無奈的境況下不會去調用這樣的部隊。而志司前方有的是部隊。前方本有志願軍三個兵團十來個軍,加上人民軍的若干軍團,總兵力在百萬上下。志司此時竟無法從其中抓一兩個師來保衛總部,要靠從後方調殘兵來救駕。這很不尋常。給人的感覺是志願軍各部隊一味奪路狂逃,連總司令也顧不上了。)
《人民日報》報導的實際情況如何呢?整個志願軍大逃亡期間,該報上沒有一條新聞提到本方戰局不利、城池失守、部隊傷亡嚴重等情況。別說「慘敗」、「潰逃」等貶義詞彙絕不會用,連「後撤」、「失守」、「陷落」、「危急」、「失利」等比較客觀的字眼也一個不見。整份《人民日報》上除了捷報還是捷報。形勢不是小好不是中好而是一片大好並且越來越好。請看:
5月26日:「朝中人民部隊兩次反擊戰果輝煌一個月殲敵四萬六千」
5月29日:「厭戰情緒增長 渴望早日回國 侵朝美軍自傷者日多」(按:「企圖回國現象嚴重」啊。)
6月2日:「併肩突破臨津江」。描寫勝利場面。文中說:「朝、中勇士們在山頂上勝利會師了。人民軍和志願軍戰士們互相熱烈地握手、擁抱。山頭上響起了用兩國語言喊出的:「毛澤東主席萬歲!」「金日成將軍萬歲!」「中朝人民勝利萬歲!」的歡呼聲。拂曉前,這兩支兄弟部隊又分別對敵人開始了勇猛的追殲戰。」
6月2日:「美李匪幫的狼狽相。」
6月5日:「加里山上痛殲美軍第三十八團」
6月5日:「又一次打擊 -- 英軍二十九旅再度受創記」
6月8日:「中朝人民部隊高度機動作戰 續殲敵七千八百餘名」(按:把潰逃稱為「高度機動作戰」,比「轉進」好聽多了。)
6月8日:「侵朝美軍的狼狽相」(按:被追著跑的人連連看到了追趕者的「狼狽相」。毛巨蜥式的給命樂觀主義呀。)
6月8日:「美國侵略者為掩飾侵朝敗績 又公布嚴格的新聞檢查條例」(按:原來《人民日報》也知道「掩飾敗績」是不對的。另外,讀者可自行查閱當年《紐約時報》以瞭解美國「掩飾敗績」的情況。該報在戰爭期間每天刊登軍方發布的戰事活動和聯軍傷亡失蹤人數,還刊登朝鮮人民軍總司令部的戰績公報以及中朝媒體發布的美俘照片等敵方資料。中朝方並不發布本方軍隊傷亡失蹤的統計數字。但不乏勇氣去指責對方「掩飾敗績」。)
来源:個人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