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返京 蘋果大戰官媒暫時停火(圖)

發表:2013-04-01 09:5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6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北京 — 3月25日到29號,人民日報連續五天發表文章,對美國蘋果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攻擊: 25號發表《「傲慢蘋果‘啃’不動?」》、26號發表《「霸氣蘋果傷了啥」》、27號發表《打掉蘋果「無與倫比」的傲慢》、28號發表《蘋果到底躲了多少稅》、29號發表《加強對蘋果合同格式條款監管》。

中國媒體還引用人大法學院一位教授在央視節目中的話報導說,蘋果公司的LOGO上缺一塊,缺的是良心。

*停火*

北京觀察人士注意到,中國最大的幾家官媒聯袂對美國蘋果公司的攻擊,是在習近平外出訪問的時候發起並逐漸達到高峰,到習近平30號結束對外國的訪問回到北京之日,官媒的火力戛然而止。


上海市中心一路人邊走邊看蘋果手機

*降調*

從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在習近平回北京的一天前的微博中,可以看出風向驟轉的跡象。胡錫進警告說,「微博上一些人將蘋果風波往政治方向引,這是在害蘋果公司「。胡錫進把這起事件定性為「一起商業公司的公共輿論事件」,而不是像央視和人民日報的文章的那樣,使用「種族歧視「、」洋人的傲慢「等帶有煽動民族主義情緒的字眼。胡錫進認為這個事件僅僅是「蘋果對待批評的彈性不夠」。胡錫進還敏銳地捕捉到以微博為主要民意平台上的風向,看到官媒批蘋果事件並沒有點燃起網際網路上的極端民族主義大火,反而使民眾產生逆反心理,甚至發展到「網際網路上一些人逢政府必反」。胡錫進最後總結說:「我喜歡蘋果,望它清醒」。

這次官媒集中指控蘋果歧視中國消費者,說中國消費者付了一流的錢,得到二流的服務,受到歧視。蘋果公司知道中國是iPhone的世界第二大市場,因此很聰明地沒有對中國媒體的指控作出反擊。但CNN報導說,蘋果發言人希望媒體直接去看美國的保修政策和在中國的保修政策。

*真相*

美國 CNN網站詳細列出了蘋果在美國和中國的保修和售後服務政策的對比,發現蘋果在美國和中國的保修政策完全一樣。從根據蘋果公司提供的Apple Store 零售店購買政策和美國一年有限保修政策(One Year U.S. Limited Warranty)製作的表格可以看出,蘋果對美國用戶和中國用戶的政策幾乎沒有區別,都是十四天內之內退換,一年保修。CNN問道:如果蘋果第一大市場美國的消費者所購買的蘋果手機也是保修一年,在手機出現故障修理的時候,裡面也使用了蘋果工廠翻新的零件,中國官媒為中國消費者提出歧視的抱怨從何談起呢? 也許中國官媒應該以同樣的熱情敦促中國政府制定自己的消費者保護法,解決假貨氾濫以及退貨難的問題。

Policy 政策U.S. 美國CHINA 中國新機14天之內可以退貨XX以現金或信用卡全額退款XX硬體出現故障保修一年XX使用新零件或者工廠重新製造的零件修理XX修理至少有90天的保證XX

*民意*

中國網際網路微博上五毛黨和公知之間的辯論也是精彩紛呈。

有五毛黨為官媒辯護說,不能因為政府沒有像關心蘋果後蓋那樣關心死豬,就可以放棄對蘋果售後服務和保修期限問題的查究。死豬事件和蘋果後蓋,一碼歸一碼。

蟹鉗士在微博上評論說:「人民日報連續幾天報導蘋果事件,當然也可以說是對國人的高度負責,可目前中國的污染、食品安全等大眾化事件比起蘋果來不知又嚴重幾千倍,卻在人民日報中少有提及。如此報紙可有職業操守? 又如何能對得起人民二字? 此事的結果無非又是一場賠錢幫別人賺吆喝,一場不可笑的喜劇而已。」

白明在微博上說:《人民日報》連續5天發文質疑蘋果態度傲慢和服務雙重標準,表達了「強大」起來的中國人民的「自尊心」不容挑釁的態度。這好像是個進步, 問題是這個「蘋果」不是我們的民生, 我們的民生是食品和空氣, 請《人民日報》幫我們表達我們更看重的自尊: 我們啥都可以不要, 我們只想要一個安全的食品和空氣?

深思考專家對人民日報留言說:連批五天蘋果的《人民日報》, 如果你把這決心和毅力放到「調查貪污腐敗、監督食品安全、治理空氣污染、保護地下水安全、抑制房價上漲、報導底層百姓的生存狀況」上面, 貪官早滅絕了, 食品早安全了, 空氣早乾淨了, 黃浦江上的豬早超生了。因為我可以不用蘋果, 但我要吃飯、要生活、孩子還要上學。

不少網民認為人民日報的五評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反而事與願違,為蘋果免費做了廣告。

袁國慶的微博說:蘋果連續五天登《人民日報》, 於是網友紛紛表示:如此大力度宣傳, 不買都覺得不好意思。

本澤馬在新浪微博上說:我很好奇, 央視和人民日報連續5天炮轟蘋果對蘋果的銷售量影響有多大, 或者換句話說,購買蘋果的人現在還有多少人在看新聞聯播和人民日報。

一位新浪微博網友夢想者翼帆則把人民日報連批蘋果五天和中國不能用谷歌,不能用臉書,不能用推特聯繫起來:「全世界最好的手機不讓用, 全世界最好的搜索引擎不讓搜, 全世界最有意思的社交平臺不讓上。再過幾年,中國就趕超你的故鄉了。」

有的五毛黨網民質疑說,中國官方媒體和政府機構為中國消費者維權,一些網民不但不去罵蘋果,反而在罵自己的政府,這是典型的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

*逆反心態*

中國公共知識份子在微博上也對這一觀點進行了不少回應和分析。 世勇@作家草軍書在騰訊微博上說:「 蘋果的確倨傲無禮, 但人民日報此番連續評論是過猶不及,已讓民眾產生逆反心理。這的確是內外有別的雙重批評標準。如果該報也如此鍥而不舍地緊追毒牛奶、毒食品官員貪污腐敗等民生政治問題,效果自會大不同。」

空中的魚V也對官媒過猶不及有同樣的感受:「如果官媒(口誅筆伐的)出發點是為消費者權益的話, 也不會受到網民如此冷嘲熱諷吧。關鍵是死豬事件、毒奶粉等民生問題更值得媒體「狂轟濫炸」,而兩桶油、聯通等國內壟斷企業比蘋果更傲慢。從這個角度說, 誰比蘋果更慣用「雙重標準」, 一目瞭然。」

為尋找支持官媒的微博,記者在百度搜索上用「人民日報連續五天批蘋果」搜索微博評論,刷到第三頁,才看到「佃戶老七」對人民日報的支持:「蘋果的區別對待, 真的傷害了中國和中國人的尊嚴。國家想做的, 就是不允許任何官方的和非官方的勢力歧視中國和中國人。國家媒體想要做的,就是逼迫蘋果平等對待中國消費者。我支持, 干它!」。這條新浪微博既無評論也無轉發 。

*蘋果和中共高層的關係*

對於央視和人民日報為何針對蘋果發起攻擊,外媒和專家學者也紛紛進行分析。福布斯雜誌分析了其中可能的原因認為,這次蘋果事件背後折射出蘋果公司和中國新領導人李克強的關係。

去年3月27號,當時還是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克強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了蘋果公司首席執行長蒂姆庫克 。當時參加會見的還有河南省省長郭庚茂。李克強當時希望蘋果能夠參與中國對中西部地區的開發。

中國是蘋果手機的最大產地,而河南鄭州是蘋果主要代工廠商富士康集團最大的蘋果整機組裝製造基地。當時郭台銘的設想是五年實現產值5000億元規模。然而,富士康頻頻出現員工跳樓和騷亂等事件,去年年底美國大選之際,媒體也不斷爆出蘋果可能把部分代工廠回遷到美國的新聞,以回應歐巴馬政府重視美國製造,增加就業的競選承諾。

李克強擔任中國總理之後,中西部開發會受到更高的重視。如果蘋果在中國的代工廠布局進行了調整,顯然會對中國西部大開發的經濟布局產生影響。 官媒這次對蘋果的攻擊,外媒認為有可能是在這個背景下對蘋果發出的警告。

*地頭蛇*

另外,中國試圖增強本土手機在市場上的地位。不少國內智能手機製造商希望爭取到更多的市場份額,然而卻一直在與蘋果公司的高端智能手機這一強勁競爭環境下慘敗。

還有可能是中國努力加強國有行動電話運營商的力量。目前,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已對外銷售iPhone。而世界最大、亦是國內首屈一指的運營商中國移動卻至今未與蘋果公司達成明確協議。

*報復?*

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中國政府就「美國國會認定華為、中興威脅國家安全」發起報復。去年十月,美國國會曾指責中國通信業巨頭華為和中興威脅美國家安全,並取消與其所有投資和業務往來。打擊蘋果公司,或可視為中國政府對該事件耿耿於懷而採取的報復行動。

福布斯雜誌援引邁博瑞諮詢公司北京總部的負責人馬克.納瑞金的話說:「道理很簡單,如果你為難我們的公司,我們也會給你們點顏色看看。」

就在中國官方媒體發動反蘋果輿論戰爭達到最高潮的時候,美國總統歐巴馬於3月28日簽署了減支法案,其中禁止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美國商務部和司法部在未經聯邦執法機構的許可下,採購來自中國的IT設備。有媒體分析說,此舉將影響中國IT企業在美國市場的正常經營,恐將對華為、中興、聯想等中國企業造成重大影響。中方認為,美國政府此舉是嚴重的商業歧視。

蘋果之戰,雖然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返京之後相對平息,但未來會向什麼方向演變,這只是一場小摩擦還是一場貿易大戰前的平靜?美國之音將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