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瞧不起卻掙大錢的土生意(組圖)

發表:2013-08-04 04:3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08月04日訊】看起來很「土」的一些小生意其實賺大錢。在大家汗流浹背找工作,擠破頭皮往國企、外企裡面進的時候,烤肉店、海鮮攤、沙縣小吃店、骨頭館、賣手抓餅的、擦皮鞋的、賣饅頭的卻在日進斗金。

1、烤肉店:一天晚上最多掙3萬塊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燒烤區,每天交通晚高峰過後,這些燒烤店都在自家門前的人行道上,擺桌子放凳子,支起爐子燒起炭,熱熱鬧鬧的大排檔就此拉開序幕。

瀋陽的一家燒烤店老闆說: 「我這裡的肉都是真材實料,吃的客人多,當然就賺錢。最賺錢的時候是每週五晚上,最多賺到3萬塊。」有些燒烤店老闆直接肉食廠購買牛羊肉,平均價格能比農貿市場售價便宜五六塊錢。以每天賣得最多的牛肉串來說,購買每斤牛肉的價格是25元、牛油是10元/斤。每3斤牛肉加2斤牛油,能穿出將近200串肉串,平均成本0.475元/串,再加上醃肉料、烤肉料和3分錢的竹扦,成本將近0.6元/串,每串賣1.5元,毛利潤達到150%。羊肉串的成本和牛肉串差不多,每串賣到2元錢,利潤很高,但是走量比較少。

在肉類產品中,雞肉類也比較賺錢,以烤雞頭為例,零售3元/串,每串上有3個雞頭,實際成本僅有1.5元。而熟筋、板筋這類,成本能達到1.1 元/串,售價為2元,毛利潤不到100%。刨除房租、人員工資、火炭、水電煤氣等成本,總體算下來,每天營業額的一半就是純利。

2、海鮮攤:毛利潤達到200%

瀋陽的黃老闆介紹說,海鮮的利潤確實挺大。以黃蜆子為例,飯店批發價是12元/斤,2斤能做3盤,每斤食材的成本在8塊錢左右。水煮是最省事兒的,不用額外增加成本,而如果是燒烤或者辣炒,加的輔料就多,但每盤成本也就10元錢左右,零售價是30元/盤,毛利潤達到200%。但是海鮮的損耗比較大,要是當天晚上賣不出去,第二天就全死了,搞不好還得賠錢。

在瀋陽,海鮮燒烤最賺錢的,當屬小宋烤對蝦店。每隻蝦純利潤為1元,旺店每天能賣出去8000只到1萬隻蝦,每天光賣對蝦就能純掙萬八千塊錢。再算上其他燒烤和啤酒的錢,每家店每天最少都有兩三萬元的收入。據說這家店的加盟費目前已經炒到了40萬元左右。黃老闆建議,沒有做過海鮮生意的人,別輕易碰這行,因為投入的食材成本大,還不易儲存,如果爛在手裡,那就是一筆大虧空

3、骨頭館:光賣毛豆一天能賺千元

在瀋陽鐵西區虹橋路上的一家骨頭館,每桌客人點的第一盆大骨棒18元、第二盆就要28元。每天晚上,這家的大排檔都是這條街上最熱鬧的。老闆透露說:「其實醬大骨真不掙錢,就是打著這個招牌。大排檔期間,最賺錢的當屬毛豆、雞架、啤酒這些配搭兒。」

大排檔裡少不了煮毛豆和鹽水花生,這家店的價錢是6元/盤。在農貿市場上,毛豆和花生的批發價每斤都不到3塊錢,一斤毛豆或者花生通常能裝5盤,每盤的成本只有0.6元,利潤卻高達5.4元,按一晚上賣出去200盤計算,光是毛豆、花生就能賺1000多元。

醬大骨的售價是18元/盆,每盆重量在1斤左右,單純骨頭的成本是八九塊錢,再攤進去液化氣、調料、房租、人工、水電、損耗的費用,每盆也就能掙個3元錢左右。而如果是賣雞架,6元/個,成本則為3元/個,利潤高達100%。此外,這家店比較賺錢的還有啤酒,每名客人喝三四瓶很正常。零售價6元 /瓶的啤酒,成本是3.25元/瓶;零售價4元/瓶的啤酒,成本是1.875元/瓶,基本都是喝一瓶賺一瓶。就連不起眼的礦泉水,毛利潤也能達到 270%,比如24瓶一箱的礦泉水進價是13元,平均每瓶0.54元,一般賣到2元/瓶。如果是賣1元錢的純淨水,利潤大概是80%,不過數量比較少。

4、沙縣小吃:月純利5萬元 推高沙縣房價

不起眼的沙縣小吃都要籌謀上市了。有人曾算了一筆賬:開一個60平米以下的店面,每月租金約3000元,物料成本8000元,員工工資5000 元,水電費和稅費3000元,合計成本約2萬元。只要選准位置,每天接待130人,每人消費10元,月營業額約4萬。若是100平米以上的店面,能達到月純利5萬元。

來自沙縣小吃辦的數據,沙縣小吃產業年營業額超過40億元,小吃行業收入佔據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

沙縣經濟全力打著小吃牌。從1997年開始,每年一屆小吃文化節。投資小吃文化城,開發旅遊項目。

據介紹,在沙縣每10個農村勞動力,7個在做小吃。到2010年,在外從事小吃業的戶數達1.9萬戶、5.5萬餘人,約佔全縣總人口的22%和農村勞動力的60%。

有了錢的沙縣人,回到老家購房購車。據報導,沙縣的商品房,近六成都是小吃業主購買的。沙縣房價目前約六七千元每平方米,高出附近縣市近2000元。

而因沙縣人車買得多,甚至車牌號不夠用,借來同屬三明市的其他縣市的車牌號。

5、巴比饅頭: 年銷10億的大生意

年銷售額10億元人民幣,共有門店1368家。這並不是什麼連鎖中餐館,而是由一個單價0.7元的饅頭造就的小小傳奇。

1998年安徽小夥兒劉會平初到上海,用手頭僅有的幾千元開了一個十幾平方米的包子鋪。但由於不瞭解上海居民的口味偏好,他的店很快就關門了,本錢虧得精光。之後,劉會平也做過其它品類,但都不成功,最終他還是決定回到自己最擅長的包子、饅頭上。

2000年,劉會平重操舊業,取名「劉師傅大包」。為迎合上海居民的偏好,他做了很多新嘗試。比如,為保證肉的味道純正,他專門從安徽鄉下採購天然飼料餵養的豬肉;他的菜餡全部由人工切碎,這樣青菜的口感好,非常脆;他在價格上也走親民路線,最初一個包子只賣7毛錢。「劉師傅大包」迅速紅火起來,2003年,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劉會平將之改名為「巴比饅頭」。2004年初,劉會平已經開了10多家直營的巴比饅頭店,加上親戚朋友加盟的門店,共計20多家。

但真正讓巴比饅頭走上快車道的,是2005年開始啟動的加盟,這種低成本的擴張模式讓巴比饅頭在當年9月就突破了50家店,2010年突破 500家。目前的1368家店中,直營店只佔比約10%。開放加盟後,「巴比饅頭」的角色定位發生變化,從一個包子饅頭連鎖店的經營者,變成中式麵點製造商,主要的營收來源有兩部分:向加盟店銷售供應包子、饅頭的原料或半成品,以及加盟費、管理費(單店每月300—500元不等)等收入。

2008年,劉會平註冊成立了上海中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飲集團」),下轄「巴比饅頭」等子公司。2012年,中飲集團僅通過巴比饅頭品牌就實現4.5億元銷售,再加上團餐等業務,共計營收5億多元。

原標題:那些年我們瞧不起的土生意:大排檔VS饅頭鋪

(有刪節)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