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煤業23.5億巨虧暴露財務管理風險

作者:鄭道森 發表:2013-08-12 11:1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08月12日訊】7月30日,上市公司兗州煤業發布的一則「業績預測更正」讓市場震驚——對上半年的業績預測由盈利轉為虧損,且虧損額達23.5億元。同一天,高華證券發布研報,建議投資者「強力賣出」。

今年以來,伴隨著煤炭價格進入2009年以來的最低點,幾乎所有煤炭企業利潤都大幅下降。屋漏偏逢連陰雨,二季度兗州煤業在澳大利亞的業務出現了32.6億元的匯兌損失,直接導致了上市公司的虧損。

有外匯專家對新京報記者指出,此次事件暴露出兗州煤業在財務管理上的風險。

「這只是賬面浮虧,並非現金流的損失。」兗州煤業董事、副總經理、董秘張寶才在電話中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儘管如此,我們也在考慮改進一些做法,以減輕投資者的疑慮。」

32.6億匯兌損失突降

按此前的業績預測報告,上半年兗州煤業盈利約10.2億元,「業績預測更正」則預虧23.5億元。

兗州煤業是山東省的一家地方國企,總部位於山東鄒城。早在1998年,公司就在上海、香港、紐約三地上市,2012年,兗州煤業旗下子公司兗煤澳洲在澳大利亞上市。

中國煤炭行業,素有「黃金十年」的說法,自2002年以來,煤炭價格隨著宏觀經濟的增長而快速飆升,也造就了一大群「煤老闆」群體。而自2012年以來,煤炭的價格持續下跌,又讓眾多煤炭企業利潤大幅下滑。

作為華東地區最大的煤炭企業,兗州煤業的業績受煤炭市場的整體行情影響頗深。

2012年,兗州煤業淨利潤下降了35.3%,今年一季度,公司淨利潤更是下滑了77.49%,僅為4.8億元。而兗州煤業的母公司兗礦集團甚至出現了虧損,根據此前媒體報導,兗礦集團今年1至5月虧損8億元。

減薪、裁員等舉措隨之展開。5月14日,兗礦集團發布「十項斷然措施實施細則」,集團高層基本薪酬減薪過半外,其分公司領導基薪降低30%,基層單位領導降低20%,一線職工也被取消所有獎金。同時,兗礦集團第二季度將清退非在冊用工1200人。

在這些措施的影響下,兗州煤業曾發布業績預告,稱上半年淨利潤將比去年同期減少75%(去年同期,兗州煤業淨利潤為49億元)。按此推算,儘管淨利潤大幅降低,但上市公司仍然可以實現約10.2億元的盈利。

不期而至的澳元貶值,將盈利的希望化為泡影。根據7月30日的公告,匯率變動使兗州煤業在二季度產生約32.6億元賬面匯兌損失,影響上市公司淨利潤比此前預測減少17.9億元。在匯兌損失、計提減值等因素影響下,兗州煤業預虧23.5億元。

公告發布當日,高華證券發布研報,建議投資者強力賣出兗州煤業。

匯兌損失來自美元貸款

由於澳元兌美元的匯率下降,兗州煤業澳大利亞子公司的美元貸款產生了匯兌損失。

一個季度的匯兌損失達到32.6億元,這在中國的上市公司中並不多見。

財報顯示,即便是像中國中鐵、中國鐵建這樣在海外擁有龐大業務的央企,一年的匯兌損益一般也都控制在億元上下。

2012年,中國中鐵的匯兌收益1.26億元,中國鐵建則出現了匯兌損失,但也僅為1.93億元,中國鋁業的匯兌損失只有818.8萬元。

兗州煤業的匯兌損失是不是真有這麼大?上市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董秘張寶才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兗州煤業的匯兌損失,主要是因為在澳大利亞的子公司的美元貸款。

資料顯示,早在2009年,兗州煤業曾斥資33.33億澳元收購了澳大利亞礦產企業菲利克斯公司,成為中國在澳大利亞最大的一筆並購案。

張寶才說,這筆收購資金是由美元的形式從銀行貸出,按照當時的匯率,折合約30億美元。

此外,兗州煤業公司還通過委託貸款等方式,不斷向兗煤澳洲提供資金,張寶才稱,目前兗煤澳洲的貸款總額大約在45億美元左右。

上海的一位會計學教授告訴新京報記者,根據會計準則,匯兌損益在每一個財務週期內都要進行計算。二季度的匯兌損益,則是要對比二季度末與一季度末的匯率,再進行計算。

匯率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澳元兌美元的匯率由1.04下降至0.90,變動大約在10%。按照45億美元的規模,將產生4.5億美元的匯兌損失,折合人民幣約27億元。

然而,27億元與32.6億元之間仍有差額。對此,張寶才表示,這是因為在美元貸款之外,企業在日常經營中也可能會產生一些匯兌損益。

巨額匯兌損失能否規避?

專家認為,巨額匯兌損失反映了兗州煤業在財務管理上的問題,企業考慮做一些對沖。

兗州煤業幾十億元的匯兌損失,不禁讓人想起2008年中信泰富對賭澳元失敗時的案例——2008年10月20日,香港恆指成分股中信泰富突然驚爆155億港元的匯兌損失,其中包括約8.07億港元的已實現虧損,和147億港元的估計虧損。兩天之內,中信泰富的股價大跌近80%。

兗州煤業會不會重蹈中信泰富的覆轍?

張寶才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兗州煤業與中信泰富的情況極為不同。中信泰富的巨額損失是因為大量買入外匯合約,過度使用金融工具,試圖以此投機牟利;而兗州煤業恰恰相反,公司對這些貸款沒有進行套期保值等對沖處理,所以才出現了這樣的匯兌損失。

「這些匯兌損益僅僅是浮虧。」張寶才說,那筆30億美元的貸款2012年到期之際,公司又申請了5年的展期,因此要從2017年才開始償還。所以,儘管現在出現了32.6億元的匯兌損失,但其實更多是會計上的計提,並沒有產生實際的現金損失。

不過,這樣的做法並不為專家所認同。一位在四大國有銀行長期研究外匯的專家向新京報記者指出,兗州煤業的做法,說明該企業在財務管理上存在一些問題。

在他看來,所謂的匯率風險管理,就是提前把匯率風險鎖定在一定的範圍之內。早在出現30億美元貸款之時,企業就可以通過金融衍生產品將風險鎖定。

該專家表示,貸款即期發生的時候,如果澳元兌美元是0.9,那麼完全可以簽一個三年期之後買入美元的合約,匯率一般也在0.9左右;企業也可以購買期權,成本一般來說不到貸款總額的5%。「做實業的人,長處在經營實業,將匯率風險儘可能對沖掉才是理性的選擇。」這位專家說。

對此,兗州煤業方面表示,外匯對沖畢竟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一方面是不斷出現的浮盈浮虧,另一方面是實打實的財務支出,公司權衡之後還是選擇了前者。

公司方面還稱,由於兗煤澳洲的煤炭主要是出口到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等地,並且出口時都以美元計價。張寶才說,未來或許可以直接用美元完款,而不是用澳元去兌美元。

「不過我們現在也在考慮,是不是要做一些對沖,來減輕投資者的疑慮。」張寶才說,畢竟現在匯兌損失對業績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如果連續兩年虧損,公司甚至要「ST」。他表示,未來公司在財務方面可能會做出一些改進。

「困難、壓力和挑戰前所未有」

即便排除匯兌損失對於利潤的影響,兗州煤業今年的業績依然不容樂觀。

公告顯示,兗州煤業今年以來的煤炭銷售價格大幅下滑。一季度,自產煤炭銷售綜合平均價格為550.34元/噸,此前預測的二季度綜合平均價格為533.65元/噸,實際上公司二季度的綜合平均價格僅為466.58元/噸。

由於煤炭銷售價格下跌,公司公告稱,這一因素影響上半年上市公司的淨利潤比此前預測減少8.9億元。

根據此前計算的數據,兗州煤業原本預測上半年盈利10.2億元,由此看來,即便不考慮匯兌損失、資產減值等因素,上市公司的淨利潤不過億元上下,依然出現了大幅下跌。

就在公司利潤大幅下滑的同時,兗州煤業還面臨著領導幹部的人事調整。7月22日,兗州煤業公告稱,由於工作調整原因,原董事長李位民先生申請辭去董事、董事長職務,原副董事長王信先生申請辭去董事、副董事長職務。張寶才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兩人均屬正常離職。

他表示,由於二人有在國際上經營企業的經驗,因此被政府調任至世界500強企業三能集團任職。兗州煤業的新董事長將在9月份召開的股東大會後產生。

「困難、壓力和挑戰前所未有,必須背水一戰,沒有任何退路。」7月29日,新到任的兗礦集團總經理李希勇前往兗州煤業調研時表示,下半年目標任務艱鉅,完成起來難度比較大,希望公司增量降本,完成全年目標。

■ 延伸

兗州煤業海外擴張之路

已在上海、香港、紐約、悉尼四地上市;為煤炭行業中擁有海外資產最多的企業

8月7日,兗州煤業董秘張寶才向新京報記者透露,公司正醞釀將加拿大的鉀礦資源在多倫多上市。而在此之前,兗州煤業已在上海、香港、紐約、悉尼4地擁有上市平臺。在世界能源爭奪戰中,中國企業正越來越頻繁地扮演著「大買家」的角色。然而,與石油天然氣領域幾家央企的強勢擴張不同,在煤炭行業,一家來自山東的地方國企——兗州煤業,正走在國際化道路的最前面。

兗州煤業海外收購超神華

密集的海外礦產收購,給這家上市公司帶來了什麼?

今年4月17日,中國煤炭企業國際化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很多人是從這個會議上才得知,原來煤炭行業中,海外擁有資產最多的企業不是央企,而是來自山東的一家地方國企——兗州煤業。

根據兗州煤業2012年年報,這家山東地方國企已分別在上海、香港、紐約、悉尼四地上市。目前,兗州煤業在海外共擁有煤炭資源儲量53億噸,2012年境外煤炭產量達到2260萬噸。兗州煤業還在加拿大獲得鉀礦探礦權,已探明鉀鹽資源儲量47.9億噸,佔我國企業掌握的海外探明鉀鹽資源量的59%。8月7日,兗州煤業董秘張寶才向新京報記者透露,公司正醞釀將加拿大的鉀礦資源在多倫多上市。

相比之下,中國神華目前海外收購的煤炭成果僅有印尼南蘇煤電一體化項目和澳洲沃特馬克項目2個,其中,印尼的項目去年全年商品煤產量僅200萬噸,澳洲項目仍在環評階段。而此前,中國神華積極參與競標的蒙古塔本陶勒蓋項目至今尚未塵埃落定,甚至一度傳出項目被當地政府部門叫停的消息。

兗州煤業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從海外資產的數量上來看,兗州煤業一定是中國煤礦企業中最多的。

煤炭行業的多位分析師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在國際化方面,兗州煤業已經走在了一些央企的前面。

分析稱收購因資源相對短缺

為何兗州煤業的海外收購屢屢成功?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告訴新京報記者,據他的瞭解,兗州煤業在國內煤炭行業國際化步子走得很快,海外資產最多完全有可能。他表示,相對於石油企業來說,中國的煤炭企業「走出去」的規模還是比較小,原因在於國內煤炭儲量較為豐富,對於一些煤炭央企來說,海外收購不顯得那麼迫切。

「之所以是兗州煤業先開始國際化,可能跟地處山東,資源相對短缺有關。」中國煤炭資源網煤焦行業分析師王旭峰稱,山東地處東部沿海,經濟較為發達,但煤炭等資源儲量並不豐富。不僅如此,兗礦集團旗下的一些煤礦已經開採多年,效益相對較低,這就導致他們需要尋求新的資源。

與此同時,國際化也符合國家的政策。中煤遠大諮詢中心分析師張志斌說,根據2012年發布的《煤炭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國家支持優勢煤炭企業參與境外煤炭資產併購,並研究設立煤炭境外投資專項基金。

来源:新京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